八一電影廠裁撤 演員將軍不再!留下的都是打仗的!
近日,八一電影製片廠被裁撤的消息傳諸於媒體,而其中也體現了我軍一貫的本著軍事改革的宗旨的前提,也圍繞著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氛圍而展開的。
我們先來看看八一電影製片廠裁撤的背景音: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丰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半個多世紀以來,該廠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60餘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拍攝了《地道戰》、《林海雪原》等,七八十年代拍攝了《閃閃的紅星》、《四渡赤水》等。90年代拍攝了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部曲。進入新世紀,八一廠又拍攝了一批有靈魂有態度的電影,比如《衝出亞馬遜》、《殲十齣擊》和近來上映的《芳華》等。
據悉裁撤後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軍改合併完成後更名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即:影視部,由副軍編製降為正師編製),除了部領導,機關保留少量軍人,其他全是軍內文職人員(不享受軍人待遇)組成。
改革歷來是世界軍事革命的主題,歷史上看,戰國時代,從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齊國齊威王和鄒忌變法,及秦國秦孝公商鞅變法無不圍繞著軍事變革的核心而來,從武聖孫武的名言: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可以看出軍事是一個國家的生存關鍵,而富國強兵也是每一個不甘於平淡的有為國君的畢生志願,軍事改革也是從古至今兵家的不變主題,戰國以下,兩漢的軍政體制,曾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和竇憲的燕然勒功,隋唐的府兵制曾使大唐威加海內,太宗皇帝的天可汗之名播於天下。延至兩宋,王安石變法雖然幾經反覆,但也曾經使大宋得現中興跡象,而蒙古崛起也與成吉思汗的軍事變革不可分割,而遙看世界範圍內,沙俄彼得一世的改革和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無不使其國力加強,軍事強盛;延至近代,前清也曾經有過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日本也有明治維新,這些改革的內容中,無疑都把軍事革命作為富國強兵的根本。而進入現代,袁世凱的小站練兵,也奠定了舊中國新式陸軍的根本。
回到我軍,歷史上的三灣改變和把支部建在連上井岡山及中央蘇區的軍事實踐和改革無不體現了我軍把軍事變革作為人民軍隊生存與前進的根本。延安時期,領袖的諸多高瞻遠矚的前瞻性文字引導著抗日戰爭的前進方向,而進入上世紀40年代初,基於當時抗日戰爭的殘酷現實提出的精兵簡政,也使我軍渡過了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並得以不斷生存發展與進步。而這也奠定了抗戰勝利後迅速結束內戰的基礎。進入建設國家階段,我軍用一場鄰國戰爭,禦敵於國門之外,這場戰爭也是人民軍隊走到世界軍事鬥爭舞台中心的體現,體現了經歷23年逐漸變革壯大起來的人民軍隊的真實力量,之後的南部戰爭,中國又力行了支援兄弟國家的義務,其中也展示了全新的國防工業的實力和新中國的國力,這無一不體現了中國軍隊圍繞軍事改革的根本,進入80年代後的多次裁軍,也體現了我軍踐行新軍事變革的根本,雖然軍隊員額減了,但戰鬥力和能力卻有了質的提高,時至今日的軍事改革,裁減相關非軍事人員,不僅可以使軍隊更加實力的倍增,有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用于軍事主業,也可以減少腐敗的孳生,這也是領袖思考的真正出發點。
總的來說,此次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裁撤,顯示了中國軍隊圍繞著能打仗,打勝仗的根本宗旨而進行的相關變革,也是針對著當今世界的軍事革命和軍事鬥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作出的決定
※中國雷達有多牛?海陸空天,無所不能!
※代差怎能如此追趕?島上的F16V在四代機面前毫無優勢可言
TAG:浩漢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