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儘快提高診治水平——中醫宏觀和西醫微觀要有效結合起來

如何儘快提高診治水平——中醫宏觀和西醫微觀要有效結合起來

中醫宏觀和西醫微觀的有效結合

(圈內學術交流時的講話簡記)學醫要常思考、常有疑問,抓住辨症及治療的重點---即把中醫宏觀和西醫微觀有效結合,才能做到大道至簡,治有成效。

中醫診斷在解剖學上的轉化思路

例如: 中醫常說的肝虛火旺,其實質是肝臟單位時間內的血液循環量降低了,(肝臟每分鐘血循環約1000至2000毫升)處理和分解營養物質以及濾過功能下降,顯的力不從心了才會引起虛火!所謂的各種虛其實也是供血障礙、血運減少導致:例如多數頭暈頭痛、軀體的酸、痛、麻、木、涼以及肌萎縮、萎縮性胃炎、肺纖維化、肝纖維化等等!其實質不都是缺血嗎!根源在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啊!學解剖最大的誤區是把血管、神經、淋巴等分的太清,實質是血管和神經根本分不清楚,組成血管的結締組織中大多數是神經末稍、膠質、感受器及可逆向傳導的化學性突觸或電突觸介質,中醫常說的陰、陽不和、其實質非常類似西醫交感神經(負責白天人體正常活動時的臟器活動)和副交感神經(負責晩間人體靜息時的臟器活動)的生理支配特性。常聽到的"虛不受補,寒不受熱"等等許多中醫詞語,都可以在解剖和生理上找到實質!把這些互相轉化的理論弄明白了,疾病尤其慢性疑難病就好治了,腦子也就開悟了!這是我的經驗,也是自己臨床開悟的關鍵!

如何

中醫宏觀和西醫微觀結合應用分析

氣虛分二類:一種是中醫脈診所得:脈弱、沉、細,多診為氣血雙虧。一種是患者自己感受所得:氣短、憋氣、自汗多、乏力!其實質是:脊髓白、灰質所發出的交感神經源及顱腦發的副交感神經所支配的各內臟器官的功能降低,例如支配脾胃的二支的自律神經有問題,可以導致脾胃運化吸收功能差,胃是中氣啊,降低了不就影響相關的其他器質了嗎!如:心臟、腎臟、肺臟等!中醫有句話:血行風自滅。血是有型之物,風不是,它看不見摸不著,在臨床上表現的是一種癥狀!為什麼血行了風就沒有了?血有營養物質啊!血運好了癥狀不就消失了嗎!再看臨床大多帕金森病,頭、手老是抖動,中醫多診斷為肝風內動,肝什麼風?怎麼動?多數說的雲里霧裡的讓人搞不清楚,然而經過有中、西醫臨床經驗的醫生,做個三步定位(即脈診、觸診、影像診)診斷後,據症就給這類患者調整腦和脊髓缺血及神經路徑的信息(即經絡)調整,即可一、二次獲顯效!簡單多了吧!

宏觀和微觀有效結合,慢性病其實不難

其實綜觀筆者幾十年的臨床治療效果或經驗,血虛者為多,也是源頭,如所有萎縮的病包括萎縮性胃炎、肺纖維化、肝纖維化、各種肌肉萎縮等等,都是缺血導致!血虛了人體生命之氣會不虛?血虛了各臟器功能會不低?血虛了還會感覺不乏、不累?氣會不短、不憋?可見氣、血是分不開的!還有綜觀中醫藥大學的教科書,在針灸教學中都明確告知什麼病?扎什麼穴?扎多深?而畢業後按這些扎效果如何?是不是很迷茫?為什麼民間中醫瞧不起學員派?也很少培養出名醫!不就是療效不行嗎!有悟性高的通過拜師、自學提高很快!什麼原因?教材上穴位只是大概位置,針扎進去要觸到病結點,要心到手到針到,做到三點一線才能做到速效!中醫有句話叫離穴不離經,其實質不就是找病結點嗎!還有軀體的局部和中樞相結合,神經和體液相結合,細胞和補虛相結合,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慢性病還會那麼難治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思幫 的精彩文章:

每思幫學中醫系列之淺談中藥的配伍

TAG:每思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