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歷史 | 中國古代旅遊家出行記

歷史 | 中國古代旅遊家出行記

原標題:歷史 | 中國古代旅遊家出行記


國慶、中秋雙節長假,


很多中國人都是這樣旅行滴~~



這可是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啊!

如果是在條件異常不便的古代,


各位旅遊大咖


又是如何出遊的呢?



在古代沒有wifi,沒有旅行攻略,


沒有飛機高鐵;


旅行資源未整合,好山好水未開發


想旅行一次,也絕對的勞民傷財。



但是我們的老祖宗就是這麼任性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旅行


那麼,古人是怎麼旅行的呢?



出行前 :卜一卦,擇吉日吉時


從殷代,直到晉代,


占卜是人們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驟。


明代,


專門為出行準備的問卜書籍


開始大行其道,


只需出行前翻閱查詢即可。


旅行手冊 :帶你走遍天下


「描摹各地名勝風景」的遊記類作品


興起於魏晉南北朝,


自唐代起,


記錄「旅遊路線」的作品也開始興起,


還有配圖版哦。


除了介紹行路路線,


還會搜羅沿途的名勝古迹,


並細心地給出投宿建議

食宿交通的收費標準,


以及注意的事項。


這些書籍不僅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


更誘發了許多人出遊的熱情和決心。



行李清單 :帶上夜壺


古代的客棧沒有專門的廁所,


所以夜壺馬桶是旅行必備。


他們隨身的行李,


不僅有生活用品、床上用品

還有蠟燭、茶葉、棋子、摺疊棋盤和中藥等。



旅伴 :攜帶家奴或與友人同行


古代旅行很少獨行的,


貴族出遊一般都會攜帶家奴,


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而行。


一來是出門在外,


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擔扛;


二來路上萬一遇到歹人劫匪,


也好有個照應。

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


號稱「萬里獨行」,


實際上也是有僕人從江陰一直跟到雲南的。



出行 :坐不起馬車,走水路咯


古人只要能走水路,


就算繞遠道也在所不惜。


為什麼呢?


坐車顛簸、翻山越嶺危險,


水路要愜意多了。

到了隋唐時代,


大運河開通連接南北明代時


租船服務也普遍起來。


不過水路也因為天氣、水流方向的變化,


會影響出行,這時上陸地即可。



保險 :「鏢局」和「邸店」保你財產安全


旅行路上艱險不斷,


明朝時出現了鏢局,


為商旅護航,價格不菲,

惠顧者多為運貨商人。


到達目的地,


再隨身攜帶行李也不方便。


南北朝時就已經出現了


專門儲貨納客的場所,


相當於「倉庫」,


被稱為「邸店」或「傳舍」。


唐代還有專為客人保管錢幣的「櫃坊」。



住宿 :良莠不齊,民宿大行其道

說到旅行中的住,


解決方案真是五花八門。


官家住驛站,商旅住客棧,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候,


民宿和寺廟道觀都是不錯的。


正因為住宿條件良莠不齊,


所以被褥、枕頭、蠟燭、洗漱用具


通常都會被收納在行李中。


民宿是最常見的選擇,


民間有大致的收費標準。


也可以宿在寺院道觀,


不過並非免費,


有的寺廟會用香火錢的方式收取費用,


有的則會直接表明佣給。


走水路的,或是情趣所致,


或是為節省費用,


乾脆直接宿歇在船上。



美食 :酒菜伺候,炊具有備無患


民以食為天,旅行更是如此。


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漸普及,


為旅人出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但即使飲食業再發達,


古人出門旅行還是習慣


隨身攜帶食物以防萬一。


徐霞客包中裝有胡餅、筍脯、茶葉等


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飪美食所需的炊具。



攻略 :古會玩,游浪漫風雅


自唐朝起,


伴隨著旅行活動的頻繁,


人們對旅行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不僅要游,還要游得雅,游得巧。


古琴、圍棋、紙墨筆硯,


甚至還有歌姬,


都成了隨身攜帶的游具,


與景緻相互應和,增加旅行樂趣。


(來源:公眾號《五千年文博園》,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自:中國旅遊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史永雋:傳統內家拳的道家淵源
觀點|胡適:貢獻社會的最好辦法,是把自己鑄造成器

TAG:中原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