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蕪湖「雞毛山」,這裡曾是蕪湖市區最早的古城中心

蕪湖「雞毛山」,這裡曾是蕪湖市區最早的古城中心

雞毛山

雞毛山,位於蕪湖市第二中學對面。昔日雞毛山是一座荒山,山上雜草叢生,草似雞毛,故名「雞毛山」

雞毛山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在蕪湖歷史上卻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三國時蕪湖古城,東晉時期的王敦城,是蕪湖市區最早的古城中心。

據1985年《蕪湖市地名錄》中記載:雞毛山,南起環城北路,北至北壇正街。原是老城北面一座荒山,草似雞毛,故名。

據《蕪湖縣誌?地理志》中記載:雞毛山,在縣東門外北首城根。

圖為民國八年《蕪湖縣誌》中關於「雞毛山」的記載

三國時,蕪湖城池遷至雞毛山

蕪湖古稱「鳩茲」,最早的城池位於今蕪湖縣楚王城遺址附近。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蕪湖設縣。

圖為蕪湖楚王城遺址(現位於蕪湖縣黃池村)

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吳國地處江東,以長江天險與魏國對峙,孫權為加強長江防禦,鞏固三國鼎立局面,在沿江要塞多置重兵駐守。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孫權命大將軍陸遜率精卒數萬人屯駐蕪湖;封安東將軍徐盛為蕪湖侯,領蕪湖縣令。

黃武二年(223年),丹陽太守高瑞將蕪湖縣的治所從楚王城(故址在今蕪湖縣黃池村)遷至今市區雞毛山一帶,西防曹操,南鎮山越,以拱衛京都。這也是「蕪湖古城」最早的雛形。

蕪湖縣治遷至雞毛山,在當時主要是從軍事方面考慮。三國時期,戰事頻繁,蕪湖瀕臨長江,作為一處軍事要塞為人所注目。劉備曾說:「江東形勢,先有建鄴,次有蕪湖」(語見《南齊書?州郡上》),極言蕪湖的形勢重要。

正是為了適應軍事的需要,孫權將蕪湖的中心遷至長江與青弋江附近,與建鄴(今江蘇南京)相互呼應,形成保衛孫吳政權的重要屏障。從此,一座新的蕪湖縣城就在雞毛山一帶高地發展起來,並逐漸沿青弋江,向下游與長江交匯口岸發展。

東晉時,雞毛山為「王敦城」

東晉時期,蕪湖已成為臨江重鎮,其軍事意義更為突出,是都城南京的的橋頭堡,常為兵家駐守之地。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除君側之惡」為由,舉兵武昌,發動叛亂。王敦大軍順江東下,至蕪湖,築高城營壘(在今蕪湖市區雞毛山一帶),置大帳於此。故雞毛山有「王敦城」之稱。

王敦

王敦(266年-324年),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後發動政變,攻入建康(即南京),史稱王敦之亂。

晉明帝太寧二年(324年)六月王敦準備舉兵攻打都城南京。明帝暗中得到這個消息後,準備討伐王敦。為了麻痹王敦,明帝身穿便衣,偽裝成平民,騎著巴滇駿馬,親自領二三隨從自南京馳往蕪湖,暗地察著王敦的軍事營壘。後被王敦士兵發現,王敦立即選派五名精悍的騎兵,沿著蕪湖至南京的道路追殺明帝。明帝在返回途中預料到王敦要派兵追殺自己,跑到蕪湖郊區二十里鋪時,將自己的七寶鞭留下。追趕的騎兵因被七寶鞭吸引,相互傳看,耽誤了時間。同時騎兵又發現馬糞也冷了,以為明帝已經走遠了,沒有再追。明帝就是以這一巧妙的計策,逃脫了王敦的追殺,安全地回到南京。之後不久,王敦就因病去世,王敦之亂得以平定。

據《晉書?明帝紀》記載:六月,敦將舉兵內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駿馬微行,至於湖,陰察敦營壘而出。有軍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書寢,夢日環其城,驚起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雲。於是使五騎物色追帝。帝亦馳去,馬有遺糞,輒以水灌之。見逆旅賣食嫗,以七寶鞭與之,曰:"後有騎來,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巳遠矣。"因以鞭示之。五騎傳玩,稽留遂久,又見馬糞冷,以為信遠而止不追。帝僅而獲免。

這段歷史典故一直為世人所傳頌,如今位於蕪湖汀棠公園的「玩鞭亭」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

圖為民國八年《蕪湖縣誌》中關於玩鞭亭的記載

從三國時開始,蕪湖雞毛山作為蕪湖市區最早的古城中心長達千餘年。一直到宋代,雞毛山這座古城依然可尋。

南宋文學家陸遊在途經蕪湖時,曾兩次提到這座古城,他的《入蜀記》中曾記載:

王敦反,屯於湖。今故城尚存。又有玩鞭亭,亦當時遺迹。

予遂游東寺,登王敦城以歸。城並大江,氣象宏敞。邑出緑毛龜,就船賣者不可勝數。

及至明萬曆三年(1575年)蕪湖沿青弋江,向下游與長江交匯口岸發展,重新建造了「蕪湖古城」時,雞毛山西邊一部分才被划到城外。

圖為明清時期的蕪湖城池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蕪湖鏡湖城事 的精彩文章:

粥還可以這樣吃!加一物吃了醫生都服,美味又養生治病

TAG:蕪湖鏡湖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