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了·記住這十二原穴,新手變身艾灸達人!
一年盼一年,盼的就是春節團聚,闔家喜樂。春節臨近,各行各業辛苦了一年的人們都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跟最愛的人相聚,給疲勞的身心充電。可是近年來,本該休息好的春節卻成了勞神傷身的集中期,胡吃海喝、打牌熬夜、通宵看劇等都會對身體帶來傷害。
在家為自己和家人艾灸調養身體,成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是一個剛接觸艾灸的新手,如何在家為家人進行身體調養?
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人體穴位眾多,每個穴位還有著特定的作用,光是認識這些穴位就已經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了,不懂穴位的艾灸愛好者該如何灸?
《難經·六十六難》曰:「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意思就是當你五臟六腑出現了問題,不知道具體該艾灸或針灸什麼穴位時,可以先取原穴,然後再去找配伍穴。
什麼是原穴?
原穴最早出自《黃帝內經》,指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為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之處的特定穴。十二經皆有原穴。
《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載:「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也。」意思就是當我們的臟腑出現不適時,就會反映到相應的十二原穴上來,所以中醫治療疾病,無論是採用針灸、艾灸或是刺絡放血,都是選取相應的穴位或體表反應點來進行治療的。
所以只要記住了這十二個原穴及對應的功效,就可在不知道具體該灸哪些穴位時,先灸原穴。
合谷穴
大腸經原穴
【作用】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
【主調理】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隱疹,丹毒,疔瘡,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經痛,癔病,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中醫大詞典——2版》)
【取穴方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取穴。
沖陽穴
胃經原穴
【作用】和胃化痰,通絡寧神
【主調理】頭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頭重頭痛、口眼斜、齒痛頰腫、嘔吐、胃脘痛、不嗜食、足緩不收、足背紅腫、癲狂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仰卧或正坐位,在足背的最高處,動脈搏動處取穴。
腕骨穴
小腸經原穴
【作用】清小腸濕熱、利膽退黃
【主調理】外感熱病,頭面、耳目疾患等:如寒熱、黃疸、熱病汗不出、瘧疾、感冒、頭痛、項強、耳鳴、目翳、目流冷淚、指、腕、肘、臂、肩攣痛及糖尿病、胃炎、膽囊炎、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經痛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腕骨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京骨穴
膀胱經原穴
【作用】清熱止痙,明目舒筋
【主調理】頭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強、腰尻疼痛、髀樞痛、半身不遂、膝脛酸痛、寒濕腳氣、兩足生瘡、心痛、腹滿、泄注、便血、癲狂、癇症、瘧疾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正坐垂足著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際處取穴。
陽池穴
三焦經原穴
【作用】清熱通絡,通調三焦,益陰增液
【主調理】耳聾,目紅腫,喉痹,口乾;腕痛無力或紅腫不可屈伸,手腕折傷,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頸痛;消渴,煩悶,熱病無汗,瘧病寒熱。(《中國針灸全書》)
【取穴方法】位於腕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中。
丘墟穴
膽經原穴
【作用】健脾利濕,泄熱退黃,舒筋活絡
【主調理】頭項、肝膽、腰腿等疾患:如偏頭痛、目疾、齒痛、耳聾、咽腫、項強、腋腫、瘰癘、氣喘、胸脅痛、腰膝痛、腳跗腫、足跟痛、寒熱往來、渾身瘙癢、瘧疾、疝氣等。(《中國針灸全書》)
【取穴方法】位於足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伸足取之。
太淵穴
肺經原穴
【作用】補益肺氣,止咳化痰,調氣利水
【主調理】呼吸系統及心胸疾患等。如咳嗽、氣喘、唾血、支氣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胸悶、心痛、心悸、噫氣上逆、心絞痛、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掌中熱、無脈症、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仰掌取穴,在腕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太白穴
脾經原穴
【作用】健脾和胃,清熱化濕
【主調理】脾胃和本經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嘔吐呃逆、腹脹腹痛、飢不欲食、食而不化、腸鳴泄瀉、便秘、水腫、腸癰、身重、骨節酸痛、胸脅脹滿、熱病無汗、手足厥冷、腳氣紅腫、膝脛酸痛、轉筋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大陵穴
心包經原穴
【作用】寧心安神,和營通絡,寬胸和胃
【主調理】心神、脾胃及頭目疾患:如心痛、心悸、心煩、心肌炎、失眠、精神病、癲狂、胃炎、骨痛、嘔吐、嘔血、胸中熱痛、身熱頭痛、目黃、目赤痛、喉痹、咽干及腕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大陵穴位於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仰掌取穴。
太沖穴
肝經原穴
【作用】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
【主調理】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難產、乳癰、陰痛、精液不足、狐疝、遺尿、癃閉、淋病、嘔吐、胸脅支滿、繞臍腹痛、浮腫、便秘、飱泄、頭痛、眩暈、目痛、喉痛、嗌干、口渴、厥心痛、筋攣、腳軟無力、腳氣紅腫、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腫、瘰癧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太沖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正坐或仰卧取穴。
神門穴
心經原穴
【作用】益心安神,通經活絡
【主調理】用於心神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疾患:如心痛、心煩、心絞痛、心律不齊、高血壓、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痴呆、癲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頭痛、眩暈、目黃、咽干失喑、脅痛、手臂寒、腕關節痛等。(《中國針灸學詞典》)
【取穴方法】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太溪穴
腎經原穴
【作用】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主調理】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氣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針灸學》)
【取穴方法】位於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
這裡還有一份《十二原穴位置口訣》,幫助大家快速記憶。
十二原穴位置口訣
陽明大腸合谷強胃經疼痛取沖陽
太陽小腸原腕骨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陽池膽丘墟肺覓太淵脾太白
心包疾發大陵治肝原太沖按摩良
少陽心經神門在腎尋太溪是良方
督脈無原求百會任脈膻中乳中央
記住這十二原穴,艾灸小白也能自己灸,身體棒棒的,春節更開心。
※如何用艾灸調節情緒
※艾灸一穴治一病:承山,治腿肚子抽筋的「活神仙」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