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陵泉穴 yánɡlínɡquán

陽陵泉穴 yánɡlínɡquán

GIF

陽陵泉穴(膽經) yánɡ línɡ quán

別名:筋會穴,陽陵穴

取穴方法:

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穴位解析:

(1)陽陵泉。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濕後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濕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髮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

(2)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下傳的寒濕風氣和膽經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陽熱風氣,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名筋會。

(3)膽經合。合,會合也。本穴為膽經氣血會合之處,故為膽經合穴。理同筋會名解。

(4)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同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膽經上、下兩部的天部水濕風氣會合而成,在本穴為聚集之狀,表現出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

附註:為合穴,屬土,筋會。

陽陵泉穴意義:膽經的地部水濕在此大量氣化。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熱風氣和隨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散熱吸濕後冷降歸地。

功能作用:降濁除濕。

主治疾病:

半身不遂,麻木,腳氣,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破傷風。

腰痛、膝蓋疼痛、腳麻痹、消化不良、關節筋遲緩或痙攣腫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勞、胃潰瘍、坐骨神經痛、膽囊炎、高血壓、遺尿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體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門穴、膽俞穴、至陽穴治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脅痛。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生理解剖〗在腓骨長、短肌中;有膝下外側動、靜脈;當腓總神經分為腓淺神經及腓深神經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美食記 的精彩文章:

本神穴 běn shén

TAG:環球美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