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心繫社稷和百姓的人 人們永遠記住他

心繫社稷和百姓的人 人們永遠記住他

原創作品 專欄作家 王建斌

狄仁傑一生兩次做宰相,心懷黎民,終身清廉,嫉惡如仇,智謀神斷,懲治腐敗,剷除貪官,為大唐盛業立下卓越功勛。

狄仁傑為國家殫精竭慮,為百姓剿賊除惡,始終以國家安危、黎民安康為重,卻也屢次受到同僚的打擊陷害,幾起幾落,實屬大器晚成。他始終心懷大局,為破案數次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敢于堅持原則,敢於犯顏直諫,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受到雄才大略的武則天的重用,而終得以施展才華、遂了平生志。

狄仁傑一生斷案無數,判案如神,無一錯案冤案,被譽為「中國的福爾摩斯」。

狄仁傑歷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文昌右丞、彭澤縣令、幽州都督、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等職。

武則天尊稱狄仁傑為「國老」,狄仁傑去世,武則天哭曰:「朝堂空矣!」

無論是歷史的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還是外國人為狄仁傑創作的小說,還是今人拍攝的電視劇,狄仁傑都是充滿正能量的。突厥使團案、滴血雄鷹案、蛇靈逆黨案、邗溝覆船案,撲朔迷離,驚心動魄,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狄仁傑的非凡才幹、膽識和智慧。這些故事裡,寄託著人們對於能吏和清正的官員的希冀。

狄仁傑執法嚴明公正,廉潔正直,他任大理寺丞時,一年解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多人,無一冤訴者。

狄仁傑被誣告,閻立本受理,閻立本查清事實真相,發現了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才,立即舉薦了他。稱讚狄仁傑為「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這就是今天成語「滄海遺珠」的由來。

為什麼狄仁傑流傳千古、英名永存?

因為他心繫社稷和百姓,高潔清廉,為國分憂,為民除害。黎民百姓最記得,誰始終把他們放在心上,誰真正關心他們的疾苦安康,有了仇苦冤獄,是誰兩袖清風、一心在公,為他們主持公道、伸張正義。

狄仁傑就是這樣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立為楷模的英傑。

狄仁傑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研究,在斷案中能夠明察秋毫,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想到別人想不起的,能通過蛛絲馬跡,找到案子的突破口,神奇的扭轉乾坤,令對手嘆服,令作案者聞風喪膽。

狄仁傑堅持真理,敢於直言。當他看到當時的宰相張光輔率軍討平叛亂,卻縱容部將大肆勒索,狄仁傑正言斥責張光輔,稱其罪甚於部將。

狄仁傑對朝廷無比忠心。武則天在賜予他的紫袍上題寫十二個金字,以表彰狄仁傑的忠誠。

狄仁傑愛民如子。他愛護黎民,百姓擁護他,信任他,崇敬他,爭相為他立碑頌德。群眾的支持愛戴,是為官者最大的榮耀。

狄仁傑秉公執法。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皇帝寵信,驕橫跋扈,狄仁傑敢於上書彈劾,請求將其交予法司審理。王本立終被治罪。朝廷風紀肅然。

狄仁傑嚴格依法判案。越王之亂,朝廷定罪六七百家,涉及五千多人,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

狄仁傑堅決不做不義之事。狄仁傑被誣陷下獄時,酷吏王德壽讓他誣陷同僚,狄仁傑怒斥酷吏,以頭撞柱,寧可死,也堅決不做,酷吏嚇得溜掉。

狄仁傑慧眼識人,不遺餘力舉薦賢才。他多次向武則天推薦人才張柬之,終於使張柬之得到重用。

狄仁傑的一生,宦海沉浮,有起有落,他剛正磊落,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每任一職,都心繫人民,政績卓著,深得百姓愛戴。他身居宰相後,更是夙夜在公,除弊政,匡正義,輔國安邦。

這樣一個充滿智慧才幹、剛正不阿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白雲下面是故鄉,當我們讀到狄仁傑說那片白雲下面有自己的親人的故事的時候,不禁心懷激蕩。狄仁傑在并州做官時,父母還遠在河陽,狄仁傑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見一片白雲在飄飛,對左右的人說:「我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雲下面。」 他佇立悵望良久,直到白雲散去才離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狄仁傑 的精彩文章:

這部「狄仁傑」IP系列的網路大電影,可以說超越了院線水準!
新晉影后加盟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演技不必擔心,可以不用看baby了

TAG: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