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略談:春秋初期時所發生的戰役

略談:春秋初期時所發生的戰役

從春秋爭霸戰爭的全過程來看,從最初的結盟稱霸,發展到滅國奪地;車戰逐漸為步戰所代替,並出現了水戰、海戰;戰區擴大,從兩國接壤地區推進到敵國腹地;戰爭時間更長,已從一戰決勝負,發展到長期反覆較量;用兵更加靈活,注意分析敵情、捕捉戰機等;對戰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著名的《孫子兵法》問世,奠定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北制之戰公元前718年,中原大國中首先崛起的鄭國,積極向外擴張,出兵進攻鄰近的衛國。衛國急忙調遣屬國南燕的軍隊抗擊鄭國的進攻。鄭軍北上,還未定出國門即遇到了南燕軍隊。鄭莊公派祭足、原繁、泄駕率領三支軍隊從正面逼近燕軍,吸引其注意力,另源公子曼伯、子元偷偷地迂迴到燕軍的側後北制。燕軍不了解鄭軍的意圖和部署,認為北制地形險要,放鬆了戒備,仍按傳統正面進攻戰法,專註正面之敵。六月,曼伯、子元乘燕軍不備,突然從背後發起進攻,大敗燕軍。這是史書上首次記載迂迴襲敵取勝的戰例,一直是後世用兵的鑒戒。

北戎之戰,公元前 714年,春秋初年,住在鄭國北方的戎人,統稱北戎。周桓王六年,公元前 714年,北戎趁中原各諸侯國混戰的機會,南下攻鄭。北戎多步兵,機動靈活,鄭國多車兵,受地形限制。鄭莊公怕敵人迂迴襲擊自己,徵求大臣抗敵意見。公子突認為:北戎兵裝備雖輕,但不整齊,貪心很大,勝不相讓,敗不相救,主張用誘敵戰術,設伏殲敵。庄公採納了公子突的建議,挑選一部分兵力擔任誘敵任務,派大夫祝聃,單,率主力分三處埋伏於敵必經之路。交戰後,鄭軍與敵稍作接觸,即假裝敗退,並丟棄許多財物。戎軍前隊見有利可獲、遂緊迫不舍,於是被誘入包圍圈。鄭伏兵突然發起進攻,將敵截成數段,全部消滅。敵後隊見前隊被殲,爭相逃命,鄭軍乘勝追擊,大敗戎軍。

襦葛之戰,公元前 707年,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弱,鄭國稱霸中原。鄭莊公專橫跋庭,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周、鄭兩國矛盾日深。周桓王十三年 ,公元前 707年秋,桓王調集陳、蔡、魏等國軍隊聯合攻鄭,戰於襦葛 ,今河南長葛東北。周分三軍:右軍配屬蔡、魏軍,左軍配屬陳軍,桓王親率中軍主力。鄭軍亦分三軍迎戰,決定先攻周軍薄弱的兩翼,再集中兵力攻擊周軍中軍。鄭莊公還改變了傳統的車戰隊形,布成:魚麗陣 ,即將原隨車後的步兵分散配置於戰車左、右、後三方,填補了戰車之間的空隙,收到了車步協同相互掩護的效果,攻防更加自如。交戰開始,鄭軍先從兩翼發起進攻,陳軍一觸即潰, 蔡、魏軍紛紛敗逃,周軍左右兩軍陣腳大亂,中軍更加孤立。隨後,鄭軍從左右向周軍中軍實施鉗形攻擊,中軍主力亦投入戰鬥。周中軍三面受敵而大敗。桓王中箭受傷,急忙退軍。從此,周王室威信掃地,大國紛爭四起。

長勺之戰,春秋初期,齊、魯兩個大國為了爭霸時有衝突。周莊王五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國為繼承王位而發生內亂,魯國扶持公子糾爭奪王位,與齊結仇。齊公子小白搶先即位,稱齊桓公。次年春,齊桓公不聽管仲先修內政、待機而動的勸阻,急於征服魯國,以報前仇。魯庄公決心應戰。這時,有個叫曹劌的貴族求見庄公提出建議。曹劌問庄公:你靠什麼來打仗呢? 庄公以衣食不獨自享受,分給臣下,並對神守信作答。

曹劌認為:這些小恩小惠無利於老百姓,他們是不會跟從你的,神也不會為你降福。庄公又說:對民間訴訟一定要按照實際情況慎重處理。曹劌說:這倒是盡職盡責,定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勝才有根基。曹劌自告奮勇請求與庄公同赴戰場,庄公應允。齊、魯兩軍對陣於長勺 ,今山東曲阜北,一說為萊蕪東北,魯庄公立即命令擊鼓攻敵,被曹劌勸阻。曹劌深知齊強魯弱,絕不能先下手。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恃強兩次擊鼓發動進攻,因魯軍陣腳不亂,均未奏效。兩次進攻,齊軍不僅損耗了體力,而且銳氣大減,當齊軍第三次擊鼓發起衝擊時,已是兵疲意沮,戰鬥力大大削弱。

曹劌抓住時機,建議庄公實施反擊。魯軍一鼓作氣擊潰了齊軍。庄公下令追擊,又被曹劌勸阻。曹劌怕齊軍佯敗設伏,親自下車察看齊軍車轍痕迹,又爬到車前扶手的橫木上眺望齊軍的旗幟,證實齊軍確實潰敗以後,才請庄公下令追擊,將齊軍逐出國境。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就舉了長勺之戰的例子。他說:春秋時候,魯與齊戰,魯庄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後來被曹劌阻止了,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略談:春秋初期時所發生的戰役。

滅虢之戰,公元前 658年,春秋初期,晉國傳至獻公,積極擴軍,拓展疆土。晉獻公為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虢國,都上陽,今河南陝縣境,但虞,今山西乎陸北,鄰虢的北境,為晉攻魏的必經之途。晉獻公害怕二國聯合抗晉,遂採用大夫旬息各個擊破之計,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機滅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 658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美女、駿馬等貴重禮品獻給虞公,請求借道攻虢。虞公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語所迷惑,遂不聽大臣勸阻,不但應允借道,還自願作攻虢先鋒。

當年夏,晉虞聯軍攻下虢國重鎮下陽 ,今山西平陸境,使晉控制了虢虞之間的要道。二十二年,晉又故伎重演向虞借道。宮之奇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明虢、虞地理相連,利害攸關,虢亡虞必亡,勸虞公絕不能答應借道。但虞公認為:晉、虞是同宗,不會相欺,拒不聽勸。十月十七日,晉軍圍攻虢都上陽。十二月初一破城滅虢。後晉班師暫住虢國休整。晉軍乘虞不備,發動突然襲擊,俘虞公,滅其國。虢、虞亡國的慘痛教訓,使後世加強了弱國聯合抗擊強國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秦武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他做的虎事還不止舉鼎這一件
古代隱士排行榜,鬼谷子也只能墊底,第一名就是傳說!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