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教新媒體傳播的一點思考
對佛教新媒體傳播的一點思考
續祥法師
(一)為何傳播?
佛教的本質是教育,而教育依賴的是信息傳播,所以佛教利用最新傳播手段傳播教義的行為自古有之,並為佛教的壯大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佛陀鹿野苑說法伊始,到現如今的新媒體弘法,貿易、音樂、印刷、戰爭、遷徙、藝術、建築,雜誌、廣播、報紙,佛教從無到有,從印度到全球,幾乎經歷了人類所有的傳播手段和形態,而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從未有比現如今的新媒體發展更快、影響更大的強勢媒體。
隨著新媒體在大眾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對佛教文化的傳播與推動作用也日益顯現——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範圍廣、層級扁平化、互動性強等特點。它較好地消除了不同階層之間、不同年齡段之間、不同話語系統之間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邊界。這為佛教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工具和載體。
而新時代的媒體與信息傳播與以往有著質的不同——正如因網路護教而被人熟知的明賢法師所說,這是一個「虛擬規定現實」的時代。
所以這個時代大眾心目中的佛教形象、佛教觀感甚至佛教生命力,在相當程度上不是由事實來決定的,而是由虛擬網路和大眾傳媒建構出來的 。
如此一來,搶佔輿論高地,爭取話語權,對佛教來說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大事因緣」。
一方面,每一個宗教都由向外傳播的需求,佛教也不例外。對於佛教而言,弘法等於利生,出家人慈悲為懷的必要體現就是度更多的人出離苦海。
對於那些還不了解佛法的人,尤其是新一代年輕人,我們出家人有更多的義務為他們創造機會和條件,不僅要讓他們有辦法知道,更要讓他們願意去知道、主動去了解,這正是佛教慈悲與普度眾生的體現。所以,佛教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在佛教弘法當中的積極作用。從而讓佛教在新媒體時代更多地造福人類、利益眾生。
另一方面,作為弱勢群體,向外傳播對佛教來說不僅意味著更大的影響力和信眾基礎,還意味增強了通過輿論保護自身權益的可能性。
如果說媒體是槍膛,那麼信息就是子彈,有信息需求的人就是持槍人。佛教作為一個以慈悲為內涵與追求的宗教,手持媒介的槍械並非只是為了自我擴張,更多的是為了在一些缺乏相關法律管轄的領域進行自我保護。例如名譽的維護、不實消息的破除等等。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佛教如果不去主動積極地自我詮釋、自我宣傳,就很可能遭遇「被詮釋」、「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機。
(二)傳播什麼?
未來的佛教傳播在內容方面瓶頸不大,甚至可以說前途無量,因為佛教大量的優秀價值觀和方法論還深深的沉睡在大藏經中等待人們去發掘,佛陀宣說的經典具有獨特嚴謹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歷代大德的論述更以予眾生樂拔眾生苦的拳拳慈悲之心為己任,把防非止惡之法,清凈解脫之方罄無不盡的傳播開來,因此佛教未來的傳播在內容上,並不存在匱乏的危機。
就目前來說,佛教界的新媒體主要在進行三種類型的傳播:
1
新聞傳播:目前主要從事佛教新聞傳播的網站與媒體就數以百計,知名的有:佛教在線、菩薩在線、鳳凰佛教、騰訊佛教等,有些媒體是盈利性質的,通過佛教信息的傳播來獲取流量與利益,有些則是非盈利性質,目的在於令廣大信眾更加快捷的獲取與佛教相關的信息。
但是目前佛教界面對外界的惡意攻擊,做出的新聞回應大都軟弱無力。
去年一個名叫「昊國學宮」的公眾號大量炮製詆毀佛教的文章,該微信號所發布的謗佛文章言辭粗鄙、內容污穢,嚴重褻瀆和曲解佛教人物、歷史與教義,誘導讀者曲解與敵視佛教以及大陸道教。該號徽標含有「青天白日」的國民黨立黨宗旨,所發表的文章均標以「中華民國紀元」年號。其所傳播的極端「國學」思想,將中國人用「純正的炎黃子孫」和「非炎黃子孫」進行區分對立,將佛教信眾判為非炎黃子孫,視僧團為仇人,稱「理當剿滅,皆要肅淸」
可是佛教界自媒體面對該號的的惡意攻擊,遲遲不做反應,全網只有廖廖幾篇還擊的文章,和昊國學宮公眾號發布的辱佛文章形成鮮明比對。
其實對佛教的惡意曲解和攻擊自古有之,以後也絕不會停止,我們佛教界人士只有通過搶佔信息高地,把握話語權,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對外界的曲解和攻擊做出有效的解釋和有力的還擊。
2
典籍傳播:通過新媒體傳播佛教三藏文字、音樂視頻、佛教故事,可以讓佛教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任何人都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查閱三藏,了解佛教,修習佛法。這樣一來佛教的受眾面就不會僅僅局限於寺廟和道場之內,對於不方便或者沒時間到寺院的人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佛法。因此這種資源共享的弘法方式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節約紙張、保護環境。
例如自2015年初,由河北省佛學院教務主任楊新宇居士提出方案並首倡的「大眾閱藏」,經過兩年多的推廣,在佛教界、學術界特別是普通信眾中影響逐步擴大。而正是當代高度發達的信息網路技術,以其網路化、去中心化和跨越時空之特質,使「大眾閱藏」的倡導得以高效展開。還有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推出的佛教電子大藏經(CBETA),也是佛教新媒體弘法的榜樣。
CBETA 分為網路版和單機版,都是是免費的,它彙集了《大正新脩大藏經》8982卷,《卍新纂續藏經》5066卷,《嘉興大藏經》1659卷,《歷代藏經補輯》972卷,《國家圖書館善本佛典》248卷,《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70冊,《藏外佛教文獻》1-9輯《正史佛教資料類編》《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等。CBETA的問世不僅做到了佛教的資源共享,而且方便查找資料,省時省力。
3
教義傳播:從博客時代開始,就有很多法師和佛學研究者持續的在網上傳播佛教的教義,以及自己對這些教義的理解。今天陣地已經從博客轉為微信公眾號、YY等平台,這一現象還在繼續。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全國二十餘所佛學院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在上面傳播學院的信息以及課程。龍泉寺、西園寺、靈隱寺、大興善寺等影響力巨大的寺院也紛紛轉戰微信公眾號,定期更新優質的佛教內容。
為了滿足信眾的需要,尤其是為了方便在家學佛的佛教徒,不少佛教網站也開闢了網路教學,通過視頻和語音直播進行網路授課、聽經、答疑等活動。尤其是網路多媒體技術成熟以來,各佛教網站通過多媒體讓法師和信眾交流,使信眾們不到寺院就能夠及時獲得學修方面的指導。
可以說,在互聯網內,空間已經不復存在了。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地收聽收看到法師的佛學講座。這樣一來,就大大拓展了佛法教學的空間,也極大地方便了信眾們的學習。
與古代相比,如今學習的便利可以用「不可思議」這個詞來形容。而一些具有一定佛學造詣的法師通過網路弘法,也彌補了當前寺院僧才不多,難以一一面授信徒的缺憾。
新媒體的傳播形式,為我們這些佈道者節約了大量的傳播成本也為信眾節約了大量的學習成本,同時更加有助於形成信眾間的認同感和群體共識,為佛教贏得更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三)誰來傳播?
不得不說,佛教新媒體傳播對於人才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不僅要其具備專業的新聞素養,還要通曉佛教義理、了解黨的宗教政策等等。目前大多數佛教媒體的從業人員很難同時具備新媒體工作的專業素質和經驗,良好的佛學素養、以及對宗教政策的準確把握,這導致我們的新媒體傳播始終徘徊在一個高損耗、低回報的瓶頸期中。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把握大量佛教資源的大德高僧們並沒有認識到新媒體傳播對於佛教的重要性。雖然有很多有識之士已經起而行之,但也基本屬於到處開花各自為戰,為自己敲鑼打鼓的狀態,這樣很難讓社會形成對佛教有利的強大共識。
其實以佛教目前的資源與能量,真的想要搞好新媒體傳播,其實並非難事。但為了保證傳播方向的正確和性質的純潔,最好是由有新聞工作經驗並且教理基礎紮實,道心堅固的法師來承擔這份工作。
畢竟佛教的話語權、自我解釋權還是應該掌握在僧團手中,而不是媒體編輯等在家人的手中。那樣無異於倒持太阿,自毀長城。
借用佛教界第一網紅延參法師的一條微博:「最近整理的六大佛教聖地: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佛教、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哈哈」。 雖是法師的玩笑話,卻也從側面印證了微博等新媒體已然成為佛教義理傳播的「聖地」。
它使得佛教傳播更加契合現代人的傳播內容和方式,滿足了現代人對於宗教的期待和需求,進一步為佛教自身的發展提供了長足的動力。
《維摩詰經》中:「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經中所描繪的「一燈燃百千燈」,燈燈相續,無窮無盡,不僅僅是美好的譬喻,更是在今天的新媒體傳播中,已經呈現的可以觸摸的現實 。
身為新一代的佛教徒,我們在弘法過程中應該始終牢記: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都是現代的。我們只有用現代人熟悉的媒體傳播佛教,才有可能讓這「無盡燈」永遠相續下去。
※佛教徒說么鬼之-輪迴是個什麼鬼
※3700多尊古泥塑藏身陝西水陸庵450餘年,表情無一雷同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