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武漢書協副主席張少華,書作碑帖兼融,多有法而不拘於法的意趣!

武漢書協副主席張少華,書作碑帖兼融,多有法而不拘於法的意趣!

武漢是人文匯萃之鄉,詩書傳唱之地,其悠久的荊楚文化綿長而厚重,自古以來英才濟濟、墨香流芳。蘇軾、黃庭堅、米芾、張裕釗、楊守敬等歷代書法大家持筆揮灑,書寫出了這座城市最為豐繁絢爛的記憶篇章。如今,以徐本一、張少華等為首湖北書法藝術家的傑出代表和領軍人物續寫著輝煌。

張少華,男,1953年生於武漢,武漢市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武漢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美術家協會秘書長、武漢市文史館館員、武漢市優秀專家,享受政府津貼。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各類展覽。

張少華先生由「二王」入唐顏,且上追漢魏碑版,下涉晚明草行。他以「千古不易」的筆法為支撐,特別注重筆墨點線在書寫中的各種變化,表情達意,形其哀樂。

他的筆勢矯健靈動,「如楚人之戰鉅鹿,猛氣橫發,加乎一時」,如此貫通於「因時相傳」的結字構章,在蜿蜓迴環起伏提按的書寫中,營造一派生命運動氣象。

他的結字往往長者短之、短者長之、疏者密之、密者疏之,字形卻隨勢而安。尤其是信筆所致的線條分割,空間飽滿、顯豁、深邃,充滿外拓的張力。

於章法,張少華的書作布局跌宕起伏,奇曲多變,在險絕中求平穩,在開張中守寧靜。

在墨法上,他有意在筆墨運動中展示枯燥濃淡之變,以求「潤含春雨、燥裂秋風」之韻味,往往給人以由三維進入四維,由空間進入時間的穿越感。

張少華致力激發書法經典中具有普世價值的元素而楔入當代。

上世紀末他由以帖學為主,轉為碑帖兼融,將米芾、黃道周、張瑞圖和《石門銘》、《瘞鶴銘》等構形之奇融入少字數的創作中,將王鐸墨法變幻之趣融入多字數的書寫中,因而呈現出有法而不拘於法的意趣。

張少華書法作品

張少華書法作品

張少華書法作品

張少華書法作品

張少華書法作品

張少華書法作品 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書畫 的精彩文章:

名家董辰生,借水墨韻致,捕捉舞台上那些轉瞬即逝的感人場景!
大風堂第四代門人,86年女書法家王威的楷書作品,桃源行!

TAG:愛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