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書拾遺19:他是漢武帝的錢袋子,最後被滅族

漢書拾遺19:他是漢武帝的錢袋子,最後被滅族

李大嘴 大嘴讀史

打仗打的是財力,漢武帝打了44年的仗,立下赫赫武功,能撐下來,沒有把國家社稷賠進去,實在是個奇蹟。連《漢書》都說,漢武帝做了亡秦之事,卻避免了亡秦之禍。

這其中,有一個人的功勞不容忽視,這個人就是桑弘羊。

應該說,漢武帝接手國家的時候,經濟狀況還是很不錯的。

《史記·平準書》說,「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穿錢的繩子都爛了,官倉里的糧食都變質了。

這可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的幾代皇帝節衣縮食、休養生息換來的。

但幾場大戰打下來,倉庫就空了,糧倉里的老鼠都瘦了。「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

怎麼辦?人頭稅、農業稅不能加,即使要加,幅度也有限,這是直接會導致民變的稅種。

漢文帝把農業稅降到三十稅一,還時不時免徵,現在如果一下子升到十稅一,五稅一,老百姓不跳起來才怪。

漢武帝為了把對外戰爭進行到底,也是豁出去了,先後推出用錢買爵位和用錢抵罪的政策。布衣百姓可以花錢買到爵位,罪犯也可以花錢贖買自己的罪過。著名的李廣、蘇建、張騫都曾經花錢抵罪。

但即使這樣,國家財政還是捉襟見肘。

桑弘羊的出現可以說讓漢武帝長出一口氣。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有著極強的商業天賦。當年,年僅十三歲的桑弘羊以「精於心算」名聞洛陽,被選入宮中陪伴還是太子的漢武帝讀書,長時間的相處使兩人知根知底,信任度很高。

當漢武帝遭遇財政危機的時候,桑弘羊站了出來,在數年中,接二連三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成了漢武帝的錢袋子。

為了讓錢袋子里始終拿得出錢,桑弘羊可以說是費盡心機。

簡單羅列一下桑弘羊的各種攬錢手段,這些手段有的並不是桑弘羊提出的,但他是絕大部分政策的操盤手。

——鹽鐵專賣;

漢朝初年,山林水澤,礦山鹽田,關卡市場,通通開放,連鑄錢都交給民營經濟去干。現在到了收歸國有的時候。

漢武帝任命大鹽商東郭咸陽、大冶鐵商孔僅為大農丞,專門負責鹽鐵專賣。桑弘羊不久後加入主持工作。

這是老前輩管仲做過的事情,雖說不是原創,但效果是立竿見影的。至於國家專營之後,鹽鐵的質量下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算緡、告緡

算緡簡單來說,就是財產稅和車船稅。具體徵收辦法是:商人的財產每二千錢繳納120錢,稅率6%,手工業者的財產每四千錢繳納120錢,稅率3%。同時,一般私人運輸工具徵收車船稅,普通人一部車繳納120錢,商人繳納240錢,五丈以上的船隻每艘也須繳納120錢。

告緡是算緡的衍生政策。因為不少商人對算緡拒不配合,隱瞞財產,所以,政府鼓勵平民互相揭發偷稅行為,以偷漏稅款的一半作為賞賜額。

——均輸、平準

均輸、平準就是平穩物價。

簡單的說,均輸就是國家成立國營公司,統購統銷;平準就是根據市場情形,設立專門的機構,賤買貴賣,平抑物價。

國家以行政手段強勢介入市場,壟斷經營,「貴則賣之,賤則買之」,民營資本哪兒涼快就哪兒呆著去吧。

除此之外,還有幣制改革、酒類專營等等,桑弘羊幹得風生水起,國家財政狀況大為好轉,只是商人的財富大大縮水,民間的財富都轉移到國家的手中。

桑弘羊各項經濟政策的核心內容可以一言以蔽之:「國進民退」,或者確切地說「國進商退」,與此前「文景之治」藏富於民、休養生息截然相反。

畢竟社會財富就這麼多,羊毛最終還是出在羊身上,所以,桑弘羊的名聲臭了大街,以至於天降大旱,都有所謂「烹弘羊,天乃雨」的說法,這是何等的切齒仇恨啊!

桑弘羊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很高,是漢武帝臨終前為兒子指定的輔政大臣之一。

不過,桑弘羊並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也沒有與時俱進的眼光,和託孤重臣霍光發生了政見上的分歧。

當時,一些大臣認為,很多經濟政策可以調整一下,讓老百姓休養生息,霍光表態支持,但桑弘羊堅決不肯。

於是,中國經濟史上一場重要的會議——鹽鐵會議召開了。

在這次會議上,各路大佬、各路儒生對漢武帝時期推行的各項政策進行了全面總結和辯論,結果是取消酒類專賣和部分地區的鐵器專賣。

桑弘羊覺得自己的專業領域被侵犯,很鬱悶,跟霍光之間產生了隔閡。

繼而,桑弘羊又捲入了上官桀父子策動的政變,事發後慘遭誅殺,全族被滅。

唐代柳宗元在《招海賈文》中有這樣的文字——

「膠鬲得聖捐鹽魚,范子去相安陶朱。

呂氏行賈南面孤,弘羊心計登謀謨。」

商人介入政治,進入官場,要像膠鬲、范蠡那樣,知進退才能保長遠,不然的話,下場就和呂不韋、桑弘羊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周勃:誰說直腸子武將都是一根筋?
大難倖存 最幼囚犯 養於掖庭 遊歷民間 曲折的皇帝之路(漢書拾遺15)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