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旭:先心病患兒「守護神」

王旭:先心病患兒「守護神」

□記者 孫夢在近期召開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現場交流活動」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小兒外科中心主任醫師王旭獲頒2017年11月月度人物。近30年來,她率領團隊摸索出一整套小兒危重症先心病圍術期管理體系,幫助兩萬餘名孩子安全度過充滿風險的術後恢復期,從死神手裡搶回4000餘個垂危的生命,使該院小兒先心病手術總死亡率維持在1%以下的國際先進水平。王旭常年「泡」在病房中,而她每天的妝容卻一絲不苟,尤其愛用鮮艷的唇色,這讓愛笑的她顯得格外好看。「常年面對脆弱的生命,團隊的壓力可想而知,讓自己看上去精神些,能給大家鼓鼓勁,也能給家長帶來更多安慰和希望。」王旭語調溫柔,但語速飛快、語氣堅定。■從無到有建專科記者在阜外醫院小兒重症監護病房(PICU)看到,擁有22張床位的加護病房裡,醫護人員忙碌而有序。這裡沒有孩子的哭鬧,滴答作響的機器時刻監測著小傢伙們生命體征的細微變化。先天性心臟畸形是我國新生兒首位出生缺陷,每年新增先心病病例近20萬例。阜外醫院小兒恢復室副主任楊菊先介紹,在實施心臟手術的過程中,需要讓心臟停止跳動,肺也要停止工作。其間,需要進行麻醉、全身降溫、血液稀釋、體外膜氧合及手術等各種操作。心臟手術後,這些本就孱弱的孩子還要在重症加護病房經歷一段充滿風險的恢復期和對新循環的適應過程。尤其在心臟手術後的最初72小時,患兒的生命最為嬌弱,處理稍有不當,就有可能危及生命。王旭為術後患兒的生命之舟保駕護航。她和團隊的工作內容是根據各種監護儀和檢查指標,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分析患兒當前的病理生理改變及後續可能出現的變化,預見性地制訂治療計劃,並隨時調整治療策略。所有藥物、營養等都要通過微電腦控制的微量泵輸入患者體內,以確保精準度。1989年,王旭畢業後被分配到阜外醫院從事先心病術後監護工作。當時正值我國先天性心臟病外科的起步期,也正是從那時開始,該院的術後監護工作開始了艱難探索。「早期從事先心病術後監護的4位年輕醫生中,現在只有我1個人留下了。」王旭說,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點一點摸索,患兒治療結果不如人意帶來的職業挫敗感,讓許多從業者不再堅持。此外,當時PICU只有兩位專職醫生,每人都要白班連著夜班上,常常24小時都不能合眼,工作量遠超負荷。2000年,王旭先後前往法國國家胸心外科醫院以及美國Nationwide兒童醫院進修深造。回國後,她被任命為阜外醫院PICU主任,開始組建專職的術後監護團隊。她帶領團隊把國外先進經驗和國內臨床實踐結合起來,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國情的術後綜合管理方案。隨著小兒心臟外科發展,複雜先心病比例逐年增加,小年齡尤其是新生兒、低體重重症複雜先心手術佔比增多,王旭帶領團隊不斷攻克難題,逐步建立起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病種、不同術後危重情況的一整套術後監護及治療策略,小兒先心病手術死亡率從最初的5%大幅下降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以下。■代替父母照顧好患兒王旭的手機上,經常收到患兒家長發來的孩子照片。採訪中,她翻出前不久剛收到的一張照片給記者看。照片中,3歲的小雅留著蘑菇頭,眼睛又圓又亮,一點也看不出一年前那場劫難留下的痕迹。2016年4月,1歲多的小雅輾轉來到阜外醫院,就醫時已奄奄一息。先天性左冠狀動脈起源於肺動脈,使小雅出現嚴重的心功能衰竭,心臟極度擴大。她的左心室甚至比一位身高1米9的正常成年男子的左心室還要大。由於心肌供血不足,患兒自出生後就一直處在心肌梗死的狀態。王旭帶領團隊悉心調整小雅身體狀況,為順利實施手術創造條件。手術成功改善了小雅的心臟供血,但由於長期極度擴張,心肌纖維化,術後,小雅的心臟並未如期縮小。此後的6個多月,小雅在PICU度過了漫長而驚險的術後恢復期。每遇難關,王旭就連續好幾天吃住在醫院,守在床旁。小雅多次逃脫「死神」魔掌,最終順利出院。這種媽媽般的貼身陪伴並非偶爾為之。2001年回國後,長達七八年的時間裡,王旭一直都住在醫院,基本一周才回一趟家。時間最長的一回,她在醫院裡整整守了17天。常年的工作壓力和白夜顛倒,讓王旭被失眠、腰椎勞損等疾病折磨,前年她還接受了一次大手術。還有一次,下班後,她因追趕公車導致韌帶撕裂,由於不願耽誤工作,她在外院打上石膏後,堅持讓家人送她回醫院。「家長託付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更是幾個家庭的未來。因此,我們要捨得多付出精力和耐心,代替父母照顧好他們。」王旭說。■培育更多「火種」在科室發展、學科建設上一路走來的王旭,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王旭非常注重對年輕醫生的培養。根據要求,科主任每周需要查房一次,而她立下規矩,只要人在醫院,每日早、晚,她會帶領團隊各進行1次教學查房,以便更好地掌握病人情況,及早發現風險。2014年,阜外醫院小兒恢復室醫師李霞成為「二線大夫」,夜班期間獨立負責管病人。「為緩解我的壓力,同時更好地保證孩子安全,每逢夜班,王主任便陪著我一起上。我們每4天上一個夜班,和我同期『提二線』的還有另一位同事。那段時間,王主任每周至少三四天住在醫院裡,直到我們能夠自如應對為止。」李霞說。王旭成功培養出國內最大的一支小兒心臟術後監護隊伍,團隊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並多次被評為阜外醫院優秀集體。「我的家是由爸爸、兒子和王醫生組成的。」王旭兒子上小學時寫的一篇作文,至今讓王旭記憶猶新。「這麼多年,我最虧欠的就是家庭。」王旭說。而在兒子看來,媽媽一心撲在病人身上態度和行動,就是給他的最大財富。多年來,他以母親為榜樣努力學習,最終如願成為阜外醫院的一名醫生。作為國家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阜外醫院還承擔著提高全國先心病診療水平的重任。2009年,由王旭主持編寫的第一部《先心病術後監護手冊》問世,由她創立的全國先天性心臟病危重醫學論壇至今也已舉辦6屆,通過培訓交流,有效幫助其他地區提升先心病治療監護水平,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評。

GIF

返回健康報首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網 的精彩文章:

第四屆樹蘭醫學獎頒出
止謠也需權威聲音

TAG:健康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