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用善意的石頭鋪成的。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湯蘭蘭舉報信

01

《10年前,14歲的她以性侵等罪名把全家送進監獄,然後失蹤了……》,

2018年1月30日,

「澎湃新聞」做的這篇調查報道,

以驚悚標題震驚整個網路,

湯蘭蘭被性侵案就此舉國皆知。

2008年10月3日,

14歲的小女孩湯蘭蘭(化名),

給黑龍江五大連池市警方寫了一封舉報信,

聲稱自己從7歲開始,

就被父親、爺爺、叔叔、姑父、老師、村主任、鄉鄰等十餘人強姦、輪姦,

時間長達7年,其間曾懷孕。

當月,警方抓捕了16人。

後經法院審理後,

包括湯蘭蘭父母在內的11人獲刑。

被判刑後,11人皆不服,

提起上訴,但均被駁回。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素媛》劇照

02

在展開講湯蘭蘭一案之前,

我先來說說兩部電影。

第一部——《素媛》。

這部獲得韓國青龍獎最佳影片的電影,

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

剛滿八歲的小女孩素媛,

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

爸爸在一家工廠上班,

媽媽經營著一家文具店。

那天早上,雨聲淅瀝。

媽媽怕路滑,就囑咐素媛:

「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走大路的她,命運從此改變。

在路上,她遇到了一個中年男人。

素媛,就被這個男人暴力強姦了。

下體嚴重出血,

從直腸到大腸最頂端,

存在多發性創傷和裂傷,

需要製作人工肛門才能存活。

素媛不僅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還要一直帶著排便袋才能生活。

這個事件,當時震驚了整個韓國。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狩獵》劇照

03

第二部電影——《狩獵》。

這是一部豆瓣評分9.0的電影:

四五歲大的小女孩克萊爾,

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家庭里。

爸爸媽媽脾氣火爆,

經常為一點小事吵得不可開交,

吵著吵著就忘了去幼兒園接送女兒。

善良的幼兒園男老師盧卡斯,

便挑起了照顧克萊爾的擔子,

從小缺少關愛的克萊爾,

慢慢就對盧卡斯產生了依戀之情。

克萊爾將一個心形禮物送給盧卡斯,

並且親吻了盧卡斯。

盧卡斯委婉地拒絕了克萊爾的「愛意」

並告訴她:「親吻只能發生在和爸爸媽媽之間。」

被拒的克萊爾一直悶悶不樂。

幼兒園園長發現了她的異常,

便詢問她怎麼了,

克萊爾撒了個謊:「我看到了盧卡斯的雞雞,它是硬的。」

這句話,就此改變了盧卡斯的命運:

他先是被幼兒園開除,

接著失去了跟兒子同住的權利,

接著他的一條狗被人殺死,

再接著他去買肉時遭到售貨員的毆打,

…………

鎮上居民紛紛以各種方式懲罰他,

盧卡斯每天都生活在驚恐之中。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澎湃泄露的湯蘭蘭的信息

04

湯蘭蘭一案這兩天之所以吵得不可開交,

正在於澎湃新聞和部分網民抱持了兩種不同態度。

澎湃新聞覺得這像《狩獵》,

所以為此尋找了很多疑點。

疑點1:全部都變態?

湯蘭蘭曾說:

「我被爸爸強姦時,媽媽看到沒管;

我被爺爺強姦時,奶奶看到沒管;

我被表哥強姦時,表哥媽媽看到沒管……」

按照湯蘭蘭這個說法,

村里長輩們全都很變態,

若全都變態,那村裡受害的就應該不止湯蘭蘭一人。

疑點2:被性侵時間對不上。

2008年國慶節,

萬秀玲接到了女兒的電話:

「媽,我懷孕了,是我爸的。」

但據萬秀玲和其他村民證實,

湯蘭蘭暑假和開學後並沒回家,

既然沒回過家,

那她的懷孕到底是誰造成的?

疑點3:到底有沒有懷孕?

湯蘭蘭一案卷宗里有兩張B超單,

一張顯示懷孕,一張顯示沒懷孕,

而截然相反的兩份B超單,

出自同一醫院同一醫師,

這怎麼解釋,是不是作假?

疑點4:警察到底有沒有刑訊逼供。

11人被判刑後,皆不服,

紛紛表示被警方刑訊逼供。

但警方表示:沒有刑訊逼供。

於是犯罪人家屬提出質疑:

若沒刑訊逼供,湯蘭蘭爺爺怎麼會死在看守所,其屍體為什麼未經家屬簽字就火化了。

澎湃這篇調查報道,

主要表達了一個意思:

湯蘭蘭一案就像《狩獵》,

這些人可能都是被冤枉的盧卡斯,

所以我們要把改名換姓的湯蘭蘭揪出來,

給大眾一個真正的「真相」。

於是,澎湃新聞在稿件和隨後的評論里,

直接和間接地泄露了湯蘭蘭的最新信息,

將其新名字新住址等信息「公布」了出來。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但很多網民覺得這是《素媛》,

並為此尋找了很多支撐觀點。

觀點1:屢教不改就是證據。

2018年1月28日,

五大連池市公安局在打擊「黃賭毒」行動中,

抓獲了四名賣淫嫖娼人員,

其中兩名正是湯案刑滿釋放人員。

「你看,嫖娼,這是屢教不改。」

觀點2:有疑點才真實。

網民引用行業刑警和律師的話說:

「大多數案件中有疑點才是正常的,

所有人口供一致細節一致才可疑。」

觀點3:時間、地點前後不一致很正常。

一個7歲就開始被強姦的小孩,

怎麼可能記清案發的時間和地點,

她陳述的案發時間、地點前後不一致,是很正常的。

成人都記不住,何況幼童。

觀點4:沒說謊的必要。

一個小女孩不可能平白無故,

就想把父親、爺爺和其他村民送進大牢,

她若沒有遭到可怕的性侵犯,

不可能會給警方寫舉報信,

並配合警方將父親等人送進監獄。

所以,很多網民覺得這就是《素媛》,

「澎湃新聞、新京報想為11名犯罪者翻案,

無非就是想吃人血饅頭,

博取一個非常可觀的閱讀量。」

於是,網民們大罵澎湃、新京報:

「你們簡直畜生不如。」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05

在評論澎湃和網民打嘴仗之前,

我先來講一個心理學概念——確認偏誤。

心理學家福勒做過一個實驗:

他找一群人做了一套性格測試題。

然後給每個人做了一個分析報告。

測試者約翰收到的報告是這樣的:

你外表看上去雖然能剋制自律,但內心卻充滿憂慮和不安全感。

你喜歡變化和多樣的生活,受到約束和限制時會非常不滿。

有時候你外向、可親且樂於交際,有時候卻內向、謹慎而有所保留。

…………

約翰給報告打了5分:「和我太像了。」

而事實上,每個測試者收到的報告都是一樣的。

測試者都和約翰一樣覺得「和我太像了」。

福勒據此提出了心理學上的著名現象——確認偏誤。

什麼是確認偏誤?

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一個東西了,

就會尋找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

選擇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排斥其他不利信息),

並按照支持自己想法或邏輯解讀獲取的信息,

從而推導出一個符合自己意願的事實或真相。

其實這個事實或真相是武斷的、片面的,

所以心理學家稱之為「確認偏誤」。

福勒說:「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不在乎真相。」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不過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我們想要的真相,

不過是合乎我們自己口味的真相。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06

湯蘭蘭一案,

便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確認偏誤」。

澎湃新聞寫這篇稿子的記者,

在寫稿之前就確定了一個基調——冤枉,

所以她所尋找的一切證據,

都是有利於11名犯罪者的,

而把其他有利於湯蘭蘭的信息忽略了。

所以,她幾乎推導出了一個真相——這11名被判刑者是被冤枉的,

所以我們應該把湯蘭蘭揪出來,

公檢法部門應該重新調查審理此案。

而很多網民呢,

在攻擊澎湃新聞記者之前,

也首先確定了一個基調——11人沒被冤枉,

所以他們尋找的信息和論點,

都是有利於湯蘭蘭的,

而把其他不利於湯蘭蘭的都忽略了。

也就是說,不管是澎湃記者也好,

還是一些為湯蘭蘭打抱不平的網民也罷,

所尋求的真相,

不過都是合乎自己口味的真相。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07

這樣的確認偏誤,

會引發人性的一大弱點:

就是我們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

強行推銷合乎自己口味的真相,

為此甚至不惜採取卑鄙手段。

美其名曰:為了崇高(純潔)的目的,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澎湃記者為了推廣自己純潔的正義,

所以想盡千方百計,

將隱姓埋名的湯蘭蘭挖了出來,

並將她的新姓名新住址等信息,

直接或假裝間接地公之於眾。

這名記者不知道有沒有想過一件事,

萬一湯蘭蘭真的是受害者呢?

正如五嶽散人所說:

「哪怕這事兒有一分可能是真的,

這種泄露身份信息的報道,

也會對其造成再次的巨大的傷害。」

而部分網民為了推廣自己純潔的正義,

想盡千方百計折磨摔狗者何興麗,

在她門上噴油漆:人渣去死……

往她家裡郵寄花圈,

在她家門設立靈堂,

…………

不知道這些網民有沒有想過一件事:

你們噴油漆、寄花圈、設靈堂的行為,

與摔死狗的何興麗又有什麼差別。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08

喜歡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

「正義不是以當下的原則為代價的,

如果必須犧牲一切為人的原則,

這正義不要也罷。」

也就是說,不管你擁有多純潔的目的,

都不能採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去實現。

2016年,德國評選年度惡詞,

你可能萬萬想不到,

排名第一的惡詞竟然是——好人。

奇怪吧?其實不。

因為我們平時最常遇到的麻煩,

往往都來自於「好人」。

「那些給別人和世界造成傷害的人,

通常都是心懷正義的人,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借口:我們出發點是好的。」

是的,他們的目的都是好的,

只不過是「好心辦了壞事」。

199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鮑邁斯特,

用了整整五年時間來研究「世間為何存在惡」,

然後寫了《惡在人類暴力與殘酷之中》一書。

在此書中,鮑邁斯特指出:

惡的直接根源主要有四種:

1、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和貪婪(追求權力也是重要表現形式);

2、遭到威脅的自負。惡棍、暴徒、罪犯多具有「高度的自尊」;

3、理想主義;

4、追求淫虐狂似的快樂(比例最小)。

其中,理想主義成了惡的根源,最值得我們深思。

「幾乎總是好人給世界帶來最大的破壞。

許許多多嚴重的罪行、暴行、災禍,

都是那些心懷正義和崇高目的的人帶來的。」

既然我們的目的是善的、正義的,

那麼,凡是不贊同不順從我們的,

便是醜陋、邪惡、魔鬼的化身。

因此,就應當像對付蒼蠅蚊子一般,

將他們徹底乾淨地全部消滅之!

所以鮑邁斯特總結說:

「沒有原則的善良和正義,

其實是世間最大的惡。

當善意變成強制,它已經不是善意。

正是以愛為名,我們犯下無數罪惡。」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09

這就是我寫這篇稿子想傳達的意思:

當善良和正義失去原則的時候,會比惡還惡。

它的可怕之處在於披著善良的外衣,

輕易就能得到很多人的理解與寬容,

然後蔓延開來。

所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耶克說:

「世界上的壞事主要是好人乾的,壞人只能幹小的壞事。」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社會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精明的壞人。

提高作惡的成本,壞人自有約束;

加大合作的砝碼,壞人自會選擇。

最可怕的,恰恰是數量眾多,缺乏常識、缺乏邏輯的好人。

所以西諺說: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頭鋪成的。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泛濫的正義,

缺的是理智和剋制。

當正義沒有原則毫無節制地橫行於世界上,

它將成為最大的惡,

因為它以正義之名製造了無數惡人。

所以,我們要做正義的人,

但不能做盲目正義的人。

湯蘭蘭案:為了崇高目的是否可以採用卑鄙手段?

10

如何做一個不盲目正義的人呢?

就是遇到一件事情時,

請先想想這五個問題:

1、這個事情有沒有證據和理由支撐?

2、這個理由/邏輯是否能夠推出結論?

3、這裡面是否隱藏了某種價值觀假設?

4、其中的證據/事實是否能有效支撐理由?

5、是否存在隱藏或模糊不利的證據/事實?

如果你不能明確判定,那就請:

1、不要輕易妄下結論;

2、不要輕易急於站隊;

3、不要輕易評價別人;

4、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評論左右;

5、不要隨便說什麼感同身受。

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守腦如玉」。

用學者易中天的話說就是:

「當一件事情發生後,

第一要先弄清事實,這是『真偽判斷』。

然後,才能討論是對是錯。

這是『是非判斷』。

至於『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

只能放在最後,甚至未必一定要有。」

王爾德說:「惡,莫大於輕浮。」

希望媒體和個人,

都照顧好自己的善良和正義。

歡迎轉發個人朋友圈。

微信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蔡瀾:我活過,你活過嗎?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