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結局
授權圖片 | 向維 攝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剛出生的孩子完全是一張白紙,除了本能的行動,其他都依賴父母的教導。可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如何,孩子就如何。
有句話說的好,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要找原件的問題才對。
所以,期待將來孩子有一個好結局,那就得先提高自己的格局。
在湖南湘鄉雙峰縣荷葉鎮,有一個佔地四萬多平方米的富厚堂,它是曾國藩的故居,迄今為止,來這裡參觀的人依然絡繹不絕,瞻仰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曾氏家族。
然而,曾家在三百年前,其實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土坯宅,裡面住著的不過是以務農為生的莊戶人家。
到了曾玉屏這一代,他見識到了知識的力量,或者說認識到唯有讀書科舉才能改變曾家的命運,於是下血本供養自己的後輩讀書科舉。
曾麟書雖然屢試不第,卻依然明白讓兒子曾國藩繼續耕田,沒有任何意義,於是也同樣花大力氣教導曾國藩讀書。
等到曾國藩中進士的時候,曾家順理成章成了方圓幾十里的大戶,後來隨著曾國藩仕途順利,曾家才有了今日的模樣。
在大部分父母著眼於農事,讓孩子耕田種桑的時候,曾國藩的父輩卻已經意識到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家裡有了余錢,想的也不是屯田,而是屯書。
正是他們的遠見,才有了曾氏一族的興旺。
曾國藩也是如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十分開明。
在大部分人對西洋人嗤之以鼻的時候,曾國藩就開眼看世界,意識到西方技術的重要性,於是他特地為長子曾紀澤請了英語老師,教導曾紀澤的英語。
後來曾紀澤在面見慈禧太后的時候,因為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被太后賞識,特許他全權處理新疆伊犁事務。
在這場外交事務中,曾紀澤以對西方出色的了解,在談判中捍衛了國家利益,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外交家。
試想,如果曾國藩沒有海納百川的格局,又怎麼有曾紀澤的大放異彩。
不獨父親有大格局,母親也同樣如此。
胡適先生是民國大家,他的成就與小時候母親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那時候,很多家長送孩子去課堂讀書,往往不明就裡,只是覺得孩子會背幾句古文就算是學到東西了。
但是胡適的母親不這樣認為,她覺得死記硬背沒用,一定要理解消化才行。
於是她多付幾倍的薪水,讓先生給胡適一個字一個字地講解,讓胡適務必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在後來,為了胡適更好的教育,她更是變賣自己的首飾送胡適去上海求學,上新式學堂,學新知識。
正是她不一般的格局見識,讓胡適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胡適也沒有辜負期待,後來被聘為北大教授,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
俗話里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對於人來說,也是如此,父母有大格局,好教養,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的成就也不會太差。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首先要跑在前面,開拓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修養,這樣才能成為好父母,好榜樣。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