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富汗黃金秘寶抵蓉展出 曾深埋地下15年無人知

阿富汗黃金秘寶抵蓉展出 曾深埋地下15年無人知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羚羊紋嵌綠松石金手鐲、金冠、金項鏈、金腰帶、金劍鞘、金像、羅馬金幣甚至柔軟的金鞋墊,這些采自阿富汗蒂拉丘地(Tillya Tepe)墓葬的珍貴寶藏,一度被認為已經毀滅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戰火中,卻於21世紀初突然重見天日。

部分「巴克特里亞的寶藏」

部分「巴克特里亞的寶藏」

2月1日,這批傳奇寶藏同其他頂級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藏品一起,在成都博物館正式開放向公眾展覽。34歲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表示,這些文物能被保存下來,與阿富汗人民以及當時政府的努力是密不可分,「這也給現在阿富汗青年樹立了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前輩是如此勇敢。」

阿富汗位於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交界處,是古代重要的貿易地區。

黃金之丘

1978年,俄羅斯考古學家維克托·薩瑞阿尼迪(Viktor Sarianidi)在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發現了數座疑似古代皇室成員的墓葬,出土了古代黃金製品21618件,其數量甚至超過著名的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墓。

這批寶藏的年代可以遠溯到公元前327年,屬於當時中亞最重要的希臘化王國「巴克特里亞」(公元前12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抵達巴克特里亞時,將這裡稱之為「大夏」)。這批黃金秘寶隨即以「巴克特里亞的寶藏」名揚天下,蒂拉丘地「黃金之丘」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但不幸「黃金之丘」所在之地卻是個連年戰亂之所。阿富汗位於東方世界與西方世界交界之處,從古至今都擁有著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自1921年阿富汗從英國手中奪回國家主權以來,近100年的時間中,阿富汗國內外的爭端幾乎從未停歇。這個狀態在上世紀70年代,阿富汗廢除君主制後愈演愈烈。

就在在維克托·薩瑞阿尼迪發現「黃金之丘」後不久,蘇聯武裝侵略阿富汗,長達10年的阿蘇戰爭爆發了。

戰火中的阿富汗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隨即爆發內戰。在1992年到1995年混亂的歲月中,喀布爾整座城市都被摧毀,博物館大樓也遭遇炮擊,大量壁畫、伊斯蘭玻璃品和金屬製品在大火中毀於一旦。同時,每當區域掌控者更換,他們都會對博物館進行一次洗劫。

阿富汗博物館現任館長拉希姆曾對媒體表示,超過70%的博物館館藏文物在上世紀90年代的內戰中被盜走。但這些都抵不上1996年9月,塔利班攻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對阿富汗文化遺產的毀滅性打擊。

1996年,阿富汗喀布爾,戰火中的國家博物館。攝影/Jolyon Leslie

在塔利班到來之前,博物館儘管時常遭遇盜竊,但陸陸續續有來自阿富汗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於1994年)等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來幫助博物館清理文物。但1996年塔利班取得政權以後,封鎖了博物館,這時甚至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不能再進入。

上世紀90年代初,阿富汗喀布爾,國家博物館二層的辦公室被摧毀。攝影/Jolyon Leslie

而這個時候,被眾多勢力虎視眈眈的重要館藏——「巴克特里亞的寶藏」已經「失蹤多年」。

2001年3月,在全世界的極度震驚中,塔利班炸毀了兩座擁有近1500年歷史的巴米揚大佛。同時還摧毀了國家博物館的僅存一些館藏品,甚至破壞了信息文化部的庫房。接下來的「911事件」促使北約和北方聯盟發動阿富汗戰爭,塔利班政權被推翻。

2003年,阿富汗中央銀行披露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自1989年起,一些博物館的儲藏箱就存放在中央銀行位於總統府地下的金庫中,原封未動。但經歷了十多年戰亂,當年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大多不知所蹤,金庫里的物品是什麼,沒有人能說清楚。

在千辛萬苦找到隱姓埋名的鑰匙保管員後,阿富汗政府準備開啟金庫的保管箱。考古學家維克托·薩瑞阿尼迪教授時隔22年,受邀再次來到喀布爾,協助鑒定中央銀行儲存品的真偽。第一個保險箱被打開,成疊的小塑料袋,裡面放著從「黃金之丘」出土的首飾。薩瑞阿尼迪教授檢查了一對髮飾後,指出上面的金屬連線就是他當年親手安上的。這意味著中央銀行金庫的儲存品正是消失了15年之久的「巴克特里亞的寶藏」。

最後經清點包括「巴克特里亞的寶藏」在內、還有一大批精美的古代錢幣、金器等,共在中央銀行金庫中發現了22000件珍貴文物。

戰火中損毀嚴重的博物館保管記錄。

國家寶藏的秘密

2018年2月1日,「巴克特里亞的寶藏」與蓉城觀眾見面的同時,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拉希姆向媒體回憶了當年保存這些珍貴文物的往事。

「80年代中期, 當時的總統以及阿富汗信息文化部部長,他們預計未來可能會遭遇一個政治動蕩期」,現任館長拉希姆說,「他們把這個消息提前告訴了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他們決定將博物館館藏的文物分成三部分,在不同地方保存。」這三個地方分別是總統府的地下金庫,信息文化部保存庫以及博物館的庫房。

除了轉移文物以外,當時的掌權者和博物館方還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將保存地點設為機密。前任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馬蘇迪曾表示,」我們始終保持了沉默,無論跟記者還是研究者,我們都沒有談起這些文物的去處。"直到2003年,博物館和阿富汗考古所的員工們還聲稱,他們沒有任何消息,所知的文物都被洗劫了。

金庫鑰匙保管人納布吉拉·博帕(Najibullah Popal)圖/《觀察家報》

納布吉拉·博帕(Najibullah Popal)是金庫鑰匙保管人之一。博帕在接受英國《觀察家報》採訪時表示,他的歷任上司們都曾詢問他金庫中儲存的是什麼,他總說是些不值錢的瓷器。甚至連他的妻子都不知道寶藏所在地。

「沒有人知道這些文物去了哪裡。這也是這些文物能夠倖存到現在的主要原因。」拉希姆館長說。三個保存地點,其中之一的博物館,由於離城區有一定的距離,當中保存的文物在後來的戰火中被毀壞殆盡。而其他兩部分文物則度過了艱難時期。

「幸運的是,阿富汗博物館保存的最珍貴一部分文物正是總統府地下金庫里的那一部分。現在我們在展覽中看到的文物,正是保存在金庫中那些。這些文物能被保存下來,當時阿富汗人民和政府的努力是不可忽視的,這也給現在阿富汗青年樹立了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前輩是如此勇敢。」

2005年,復建後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

文化存則國家生

拉希姆館長曾向媒體表示,這些文物刻畫了阿富汗的本質。伊朗是阿富汗的鄰邦,前伊斯蘭的歷史一直被伊朗當做文化之根。但很多阿富汗人都不知道阿富汗的悠久歷史,以及古阿富汗在絲綢之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黃金之丘」的寶藏和其他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正向世人揭示了古代阿富汗的多元文化。

拉希姆館長表示,從2001年起,博物館就非常頻繁的與世界上各個相關機構合作,一起進行文化遺產保存和保護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我們的考古所正在進行喀布爾周邊兩座佛塔的發掘,同樣還有伊斯蘭時期的歷史遺迹正在被研究和發掘。」

拉希姆館長認為阿富汗目前文化遺產的研究確實還比較匱乏,「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它也極具潛力,之後更多的考古發掘研究肯定還能發現更多古代中國、古代四川與阿富汗之間的交流痕迹。」

博物館前立的標語「文化生則國家存」。

2001年以後,擁有80多年歷史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也開始復建工作,新建成的博物館上鐫刻著標語「文化存則國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資陽一村莊60%經費投入環保 村支書:我們要發展也要生態
李勤的「花式財技」:從山村少年到資本大鱷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