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滕州歷史上的十次易名

滕州歷史上的十次易名

滕州歷史悠久,古有「三國(滕、薛、郳)五邑」之說。據《滕縣誌》記載:「黃帝有二十四子,賜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於滕」。「滕」字始見於此。當時滕地溫濕多雨,泉流騰涌,故以「滕」為名。周滅商後,武王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乃稱「滕國」。郳,本為商代古國。春秋初期邾國貴族顏友來此建國,沿襲郳號,史稱小邾。

(插圖1、《滕縣誌》)

秦統一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於今滕境置滕縣(治故滕城)、薛縣(治故薛城),屬薛郡。這是「滕」字作為縣名第一次使用,但因地域分合,其名也開始多次變更。

西漢初年,漢高祖又於小邾地析置蕃縣;這是滕州第一次易名。第二次易名是漢武帝時,改滕縣為公邱縣。東漢建安三年(198年),滕州又改叫昌慮縣。這是滕州的第三次易名。

(插圖2、棗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昌慮遺址)

到了隋開皇十六年,再改置滕縣。這是滕州的第四次易名。金大定二十四年,滕州進行第五次易名,叫滕州,也就是今天滕州市的所在地。

滕州的第六次易名是在隋朝,又改回叫滕縣(《山東通志》:「隋開皇六年,改蕃縣為滕縣。」),而後一直沿用至民國。

抗戰爆發至1949年期間,是滕州名字變更最頻繁、地域分割最零散的一個時期,縣名的幾次變更都與國共兩黨有很大的關係。

共產黨方面,在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8月,中共滕縣縣委以津浦鐵路線為界,分別成立滕東縣和滕西縣。這是滕州的第七次易名。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中共魯南區黨委為集中力量主動抗擊國民黨第九十二軍,開闢新區工作,決定將滕東原費滕嶧中心縣委改為雙山縣委。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中共滕縣縣委又在滕東設鳧山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魯南軍區第八師師長王麓水率部攻打由國軍防守的滕縣城,於13日在東門外馬神廟被炮彈炸傷後犧牲。

而此前的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中共嶧縣縣大隊大隊長兼政委曹傑,在帶領縣大隊第三中隊攻打滕縣級索的戰鬥中犧牲,中共魯南區黨委為紀念這位戰鬥英雄,正要將滕縣易名為曹傑縣,這時候王麓水師長又不幸犧牲,經再三權衡,還是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將職位更高、影響更大的王麓水作為滕縣的新縣名,改叫麓水縣。這是滕州的第八次易名。

然而,僅僅過了三個月,中共又恢復了滕縣,將滕東的雙山縣改為麓水縣,同時撤銷了鳧山縣。這是滕州的第九次易名。

(插圖3、魯南軍區第八師師長王麓水)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中共又在滕東的鄒(縣)、平(邑)地區設立白彥縣,後於1953年7月撤銷。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個白彥縣和上述的雙山縣、鳧山縣都算不得滕縣易名,只是其所轄區域擴增或縮小而已。

此後,滕縣之名長用數十載,一直沿用至1988年。

(插圖4、國務院關於撤銷滕縣設立滕州市的批複)

1988年3月7日,國務院發布「國函[1988]43號」《國務院關於山東省撤銷滕縣設立滕州市的批複》,決定:「同意撤銷滕縣,設立滕州市(縣級)。

這是滕州第十次易名,也是最回歸傳統、順應民心的一次易名。

而國民政府方面,在民國期間關於滕縣易名,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17日,滕縣淪陷。在滕縣保衛戰中,國民革命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壯烈殉國。過了九年之後,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才有人提起以縣名紀念這位抗日英雄。提交提案的正是當年率領第41軍在滕縣與日軍血戰的軍長孫震。

筆者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查找到一份案卷號為17314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9日國防部檔案,內容如下:

內政部張部長勛鑒准行政院長秘書處三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京機四內字第三六九一號通知單為主席交辦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孫震電請國葬故師長王銘章並將滕縣改為銘章縣又援張故總司令自忠例國葬故總司令李家鈺一案奉諭交內政部會同國防部合議具報抄送原案過部除本案已另分抄不錄外相應抄同本部意見送請查照主辦賜會為荷國防部部長白崇禧(戌陷)雨卹敘印 附抄意見一份李家鈺事迹一份

(插圖5、國民政府國防部電函)

「國葬」,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褒獎,國民政府於1916年12月18日頒布第一部正式的《國葬法》。1940年5月16日,在棗宜會戰中第一位殉國的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成為抗戰時期第一位國葬者。

孫震在提案中電請國民政府像國葬張自忠將軍一樣,給予王銘章、李家鈺將軍國葬待遇,並以王銘章師長之名命名滕縣,以示紀念。函中提到的李家鈺,字其相,綽號李矮子,四川省蒲江人,抗戰爆發後率兩個師隨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1944年5月21日,李率部在豫中會戰中失敗,撤退途中,於河南陝縣秦家坡遭日軍便衣隊襲擊後犧牲。

(插圖6、李家鈺將軍)

內政部收到提案後,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9日向國防部送達一份代電函,意為「應俟該省政府查復後另案核辦」。而後內政部又於「中華民國三十七年一月十五日」發函送達行政院,「奉諭催辦國葬王銘章李家鈺並將滕縣改名為銘章縣」。

(插圖7、國民政府內政部送達國防部電函)

果然,國民政府國務會議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19日,通過了六位先烈的國葬案,為柏文蔚、陳其美、張繼、郝夢齡、李家鈺、覃振等6人舉行了國葬。可能是王銘章師長較其他六人職位較低、資歷較淺,沒有通過他的名字。

(插圖8、國民政府內政部送達行政院電函)

然而,此時的中共軍隊已勢如破竹,國民黨軍隊也頹勢凸顯:9月,濟南戰役開始;11月,淮海戰役打響,魯境國軍開始大規模南撤,國民政府也無暇顧及滕縣易名之事。因此,王銘章師長犧牲十年之後、又前後醞釀兩年的滕縣改為銘章縣之事徹底流產。

版權信息

作者:王功彬 微游棗莊編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游棗莊 的精彩文章:

這裡是喬屯,一個迷失的喬家屯(下)

TAG:微游棗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