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靜」字當頭
中國養生學一向注重「天人相應」。「天人相應」是中醫「整體觀」的一種體現。所謂的天,指的是一種自然規律,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人體的臟腑、經絡等隨著季節的變化,其功能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我們只有順應這種趨勢才能保障健康。
《黃帝內經》在提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時,只用了簡單的八個字來概括,即「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性很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所以人跟自然之間一直保持著和諧的統一。步入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漸漸擺脫了自然的束縛,與自然越來越背道而馳,身心也發生了一系列病變。這也是為什麼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但疾病卻層出不窮的原因。
那麼冬天該如何順應自然呢?一個字——靜。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養生的話,建議你跟動物學。動物跟我們人類不一樣,它們完全依賴與自然,因此更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動物冬天有個什麼特點呢?就是休眠。比如青蛙、蛇、熊等一到冬天就躲入洞穴中,就是為了儘可能少得消耗體內的能量。當然了,你不可能讓人類去冬眠,但是冬天時應該少運動。少運動也不是讓你不運動,但是一定要控制好運動量,另外就是要注意運動的時間。
說起運動時間,一般人都認為清晨運動比較好。再加上老年人睡眠少,很多人天剛亮就起床鍛煉了。那麼早上鍛煉到底好不好呢?好。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不能太早。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在談到冬季養生時,特別指出要「必待日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清晨是一天中較冷的時候,而寒為陰邪,最傷人體陽氣,所以過早起床鍛煉反而不好。關於這一點,現代醫學也認同。科學研究證明,早上起床後,人體的體溫、血壓都很高,腎上腺素的含量也比晚間高出好幾倍,這時如果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對身體根本就沒有好處。但也不宜將鍛煉脫到下午。中醫認為,晨為春、晚為冬,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所以鍛煉選在清晨日出之後這段時間,是最好的了。
除了運動時間外,運動時還要注意「無泄皮膚」,也就是說不要大量出汗。養生首先要做到勞逸結合。從儒家文化的角度看,是「取其兩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古人曾經說過:「肥肌腸,充腸腹,供嗜欲,養生之末也」。這裡講的是過逸。為什麼現在會出現富貴病,就是這個原因。過逸不好,過勞同樣也不好,過度勞累就會導致過勞死。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從運動的觀點來講,就是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使肌體始終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冬天更要如此。因為冬天陽氣是潛藏的,運動量過大就會「擾乎陽」,所以運動時要以練靜功為主。我們說過打坐是一種不錯的辦法。除了打坐外,一些比較輕柔的運動,如五禽戲、踢鍵子以及太極拳等也比較適合。
※會做俯卧撐?你的動作都對嗎?
※健康長壽的四點秘訣,其實這些秘訣你都知道!
TAG:中華健康學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