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論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GIF
【導言】據百度百科:《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源頭,也是中國人的智慧寶庫。兩千多年來無數志士仁人通過精研《論語》從中汲取智慧,上用以治國平天下,下用以修身齊家;也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智慧的理想讀本。全書結構謹嚴,按遞進關係分為上、中、下三篇。
筆者認為,《論語》中的精華名言,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現實指導意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並認真感悟;同時,適當引導兒孫們跟著學一點兒,於他們或將獲益終生。因為孔子與一流弟子的對話智慧之光熠熠閃爍,極為生動活潑極具啟發性;孔子與平凡弟子及時人的對話比較實在,於今天的我們往往又能切中其要害,並且能讓我們認識到這樣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雖沒有人是生而完美的,但也沒有人不可能走向完美」。
【品味《論語》(之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筆者的領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名言出自《論語·衛靈公》。其中的「慮」,是指「考慮」;「憂」,是指「憂愁」。
對這句名言的釋義,約定俗成的說法應當是——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這樣的人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如果將這句名言用來看事與做事,那麼則是指人們應該眼光遠大,具有觀察事物的細微能力,並且能夠通過周密思考而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與觀點。
也可以指:「一個人倘若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近期的事情就會多有憂慮,而目憂患之事或將一定近在眼前。」
另外,還可理解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即不論做什麼事都應事先有準備。倘能如此,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或會失敗。」
若用邏輯學推論,也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人之所以有今日之憂,是因為以前沒有考慮得長遠,那麼憂患就會近在眼前。」
TAG:狼頭長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