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中軍之路:從馬場到松美術館

王中軍之路:從馬場到松美術館

位於北京順義溫榆河畔的松美術館,顏值極高,簡約到極致的幾何造型,稜角分明的純白牆體,似無人間煙火氣。

松美術館外觀

如茵綠地、199棵姿態迥異的俊松,與建築相映成趣。當風撫過松枝,斑駁的暗影與白牆,宛若一幅水墨畫。

在東西兩端,則分別是古建和老牌樓。東方與西方,古代與現代,柔和與剛健在此融合,「京城最美美術館」實至名歸。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美術館主人王中軍無疑是重量級收藏家,他多年來的珍貴藏品,也在松美術館揭開了神秘面紗。

王中軍

▌踏上收藏這條路

收藏對王中軍來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9歲那年,王中軍進入北京市少年宮學畫,夢想有一天能考進中央美術學院,成為一名畫家。然而,生存現實讓他的畫家夢擱淺了。這於他而言是一個遺憾,但也為今後的收藏埋下了種子。

20世紀90年代末,王中軍在美國工作時收藏了第一幅畫。有一次,在密歇根大學的一個畫廊里,王中軍看了中國留學生李凱的展覽。作品畫的是故宮。李凱曾在故宮工作過很多年。當時故宮一群從事藝術行業的,後來多成為美國著名美術館的東方專家。骨子裡對藝術的熱愛和家居裝飾的需求,使王中軍決定買下一幅畫。

收藏是條「不歸路」,一旦啟程,想停下來都難。擁有了第一張畫,再見到喜歡的就收不住手了。「很多人不理解,花那麼多錢買藝術品幹嘛!其實,每次買完藝術品,我都會後悔,但是下次遇到,還是會買,忍不住。這麼多年來賺的錢基本都買藝術品了。」

每到一個城市,不管度假,還是出差,王中軍總要利用閑暇時間逛美術館、畫廊。幾乎每年都會去巴塞爾博覽會、威尼斯雙年展等比較重要的展覽、博覽會,他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藝術品對王中軍而言,是戒不掉的癮。商場上的王中軍無疑是個梟雄,但再強悍的人也會有疲憊的時候,這時王中軍喜歡安靜地坐在畫前神遊,放空自己。

藝術品不僅是他的烏托邦,也是他與父親溝通感情的主要談資。因為父親擅長書法,所以他們每天不僅僅談論家長里短,還談論藝術,分享心得,多了一個溝通的機會。父親已經87歲,原本他不懂王中軍的畫,最近居然也開始誇讚王中軍的畫好看,理解、接受了抽象藝術。

▌收藏五階段

王中軍是性情中人,最初收藏完全是憑藉自己的審美喜好,比較隨意。每位喜歡的藝術家作品,少則買七八張,多則藏一二十張,如艾軒的作品就有20多件。20年來,王中軍到底積累了多少件作品,他自己也沒有統計過,幫他梳理作品的策展人常天鵠也只知道一個大概的數字——油畫至少幾百張,還有數百件向京、瞿廣慈、李象群等的當代雕塑。

人的喜好不是一成不變的,王中軍也不例外。某段時間,他會瘋狂喜歡某種風格,過段時間又開始追崇另一種風格。整體來看,他的收藏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他偏好學院派藝術,基本為自己熟知的寫實油畫,如靳尚誼、艾軒、陳逸飛、楊飛雲、王沂東、羅中立、陳丹青等人的作品,尤其是四川畫派。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欄目諮詢報名(一三二七二四九一一七零)地址:湖南長沙開福區德雅路湖南電視台辦公三樓!徵集範圍:精品陶瓷、名家字畫、翡翠玉器、雜項清玩、明清傢具等!

靳尚誼《小提琴手》 布面油彩 73.5×54cm 1979 年

陳丹青《西藏組畫·牧羊人》 木板油畫 80×52cm 1980年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社會,從文學到藝術都颳起一股傷痕風。最近,王中軍在看《情滿大雜院》,由此想起很多小時候的事情。雖然他並不是傷痕藝術和文學的擁躉,但作品中卻有很多他成長的影子。

他所喜歡的這些藝術家,或多或少有一些美國藝術家懷斯的味道,柔和、細膩、精練,又帶有哀傷、悲涼的情調,特別是何多苓和艾軒。他至今記得收藏艾軒第一張畫時的激動心情,掛在自家牆上日日觀摩欣賞。後來,通過馮小剛介紹,王中軍和艾軒成了好朋友。

第二階段,本世紀初王中軍開始收藏當代藝術,如曾梵志、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等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當代藝術代表著正在發生的社會現實,王中軍身處其中,選擇收藏也在情理之中。

張曉剛《血緣——大家庭,全家福》,布面油彩,99.5×130cm,1995 年

第三階段,也就是在收藏當代藝術的幾年以後,王中軍開始收藏20世紀中國大師藝術。他個人非常喜歡常玉、趙無極、吳冠中、賀慕群,這些藝術家受法國藝術影響比較大,個性和藝術表現性非常強烈,將東西方味道結合得恰到好處,符合王中軍的性格和興趣,且這些人也對他重拾畫筆之後的畫風影響頗大。

趙無極《騎士》 布面油畫 53×73cm

吳冠中《英國鄉村旅店》 布面油彩 60×73cm 1992年

第四階段,從2012年,王中軍進軍西方藝術收藏,比較集中於巴黎畫派和印象派。莫蘭迪、莫奈、畢沙羅、雷諾阿、塞尚、羅丹、亨利·摩爾、培根等的作品都有涉獵,最引人矚目的是拍下了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畢加索《盤髮髻女子坐像》。王中軍特別喜歡梵高,尤其是他富有張力的筆觸感。

喬治·莫蘭迪 《靜物》 布面油畫 40×54cm 1941年

弗朗西斯·培根《抬手的男人》 布面油畫 101.6×63.5cm 1960年

文森特·梵·高《雛菊與罌粟花》 布面油畫 66×51cm 1890年

巴勃羅·畢加索《盤髮髻的女人》 布面油畫 92×73cm 1948年

第五階段,也就是在這幾年,他開始收藏古代書畫,尤其是2016年拍下了曾鞏的《局事帖》。王中軍最近幾年比較喜歡古代書畫,尤其是書法,一方面是因為書法具有抽象的形式美;另一方面,書法所書寫的內容值得細細體會,如松美術館古建中掛的《松間明月》。王中軍偏好金石味和古拙風格的書法,不喜歡精緻、拘謹、甜膩的書風。比如,他欣賞趙之謙、翁同龢等的「拙」。在繪畫方面,他喜歡個性強、文人氣比較強的藝術家,作品寫意、表現、創意強,不喜歡過於複雜、工謹、程式化的作品,比如他喜歡「八大」,而不喜歡「四王」。

王中軍的五個收藏單元看起來非常清晰,但在收藏中,他並沒有刻意去規劃收藏體系,只是時間久了,積累的作品多了,體系也就日趨豐滿、完善。

在選擇作品時,王中軍首先考慮是否與自己的審美相符,有一些藝術家雖然非常紅,但王中軍接受不了。當然,嘗試改變固有審美也是常有的事,「至今,對裝置藝術仍然難以理解、接受,但是對材料相對接受了,原來特別迷戀油畫,有一段時間非常排斥在畫上貼布、報紙等,但是現在逐漸接受了,因為看得多了。不喜歡蒙德里安的作品,因為太過規矩,我更喜歡羅斯科、波洛克、德庫寧的作品,視覺衝擊力強,你不知道為什麼他能鼓搗出這個東西,特別好。」

當然,王中軍也會考慮到作品的商業價值,畢竟這是證明自己眼光的一種方式。

而當藏品越來越多,分享、交流的慾望也愈加強烈。3年前,王中軍萌生了辦私人美術館的想法,松美術館就這樣誕生了。

▌從馬場到松美術館

現代氣息濃烈的松美術館來自於建築老房改造。

這片地原來是王中軍的馬場。他喜歡馬術,騎了20多年的馬,在這裡曾經有60位員工,養了60匹馬。如今,在這個已經改頭換面的院落里,只在美術館東側的草地邊緣放了一尊馬的雕塑,依稀可懷想昔日馬兒馳騁的快意。

馬廄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牌樓,盛裝舞步的原址變成了一座古建,而當年空曠的跑馬場變成了199棵松樹和起伏的草地。

松美術館外景

為什麼是199棵古松?

松,是王中軍的最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松是「君子」的象徵,四季常青,不畏嚴寒,傲骨崢嶸,無論視覺美感,還是精神寓意,都契合王中軍對藝術的理解。於是,33餘畝的美術館院落只保留了松。

在中國,9是一個特別的數字,「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最初,王中軍移來了99棵松樹,但他覺得過於稀疏,難以成林,於是又增加了100棵。他希望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夠在這裡感受到東方禪意,這也正是松美術館之名的由來。

松美術館的建築空間有2000餘平米。在構建時,王中軍有兩個初衷:一是節約,充分利用原有設施;二是簡潔,以服務藝術為宗旨。所以,建築設計師去除了原來維多利亞式建築的符號,將一切轉化為幾何、凈白。松美術館演變成一座極具包容性和承載力的「藝術容器」。建築傳遞出「凈」之觀感,「無為」之氣息,不同門類、形式的藝術作品置之此處皆自然。

每到周六日,靜謐的松美術館就變得格外熱鬧,尤多年輕、漂亮的女孩。王中軍笑稱:「這裡成了網紅的地盤兒,專門來拍照的。」還有很多觀眾是帶小孩來的,這是王中軍最期待的結果。他希望自己的美術館能夠實現美育功能。

對於美術館的未來,王中軍表示,完全放權給自己的團隊,他只有一點要求——高品質。不僅是展覽的質量,還包括場館的維護,甚至要求路面一塵不染,不允許草坪有一絲毛糙凌亂。對細節有如此極致、苛刻的要求,讓外界對松美術館多了一絲期待。

▌重溫舊夢

松美術館開館展,名為「從梵高到中國當代藝術」。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印象派及西方現代藝術」為展覽重點,包括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畢加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等西方現代藝術大師之作;「中國現當代藝術」展出了20世紀早期油畫家直至當代具有代表性藝術家的作品;「王中軍的油畫藝術」,則將其個人對藝術的理解和闡釋展現給參觀者。

外界對王中軍的印象首先是企業家,然後是收藏家,而王中軍對自己的定義順序則是藝術家、收藏家,最後才是企業家。

5年前,王中軍去馮小剛工作室,恰好見他在畫畫,手癢之下就讓助理買了一套畫具試試手,沒想到重握畫筆的瞬間,他就找回了熟悉的感覺和創作的衝動。從那以後,畫畫成了王中軍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辦公地點都挪到了畫室,這個擱淺了20多年的舊夢終於實現了。

王中軍說,他畫畫跟收藏一樣,也是階段性變化很大,畢竟藝術家對繪畫的理解會隨著年齡、閱歷、視野、社會環境等的變化而改變,聊一次天,出一次國,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如今,王中軍放棄了早年學畫時痴迷的寫實風格,選擇了抽象與表現,尤其偏愛大尺幅、單色、抽象的畫,喜歡奔放洒脫的筆觸,乍一看會有梵高的影子,只不過相較於用顏色組織畫面關係,他更喜歡用碎線,這源於他的鋼筆速寫功力。

王中軍《威尼斯古根海姆美術館》 布面油畫 60×90cm 2013年

王中軍《青花瓷與白菊花》 布面油畫 90×70cm 2016年

他本就是一個率性的人,抽象藝術更容易讓他保持放鬆狀態,而另一方面,審美的洞察讓他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建築領域,以前人們喜歡複雜美,現在喜歡極簡主義,是因為建築師創新做了這樣的建築。繪畫也是如此,一開始可能會不理解為什麼羅斯科掛塊兒顏色就成為大藝術家了,但是時間長了就看習慣了,改變了繪畫美學。所以,藝術是引領潮流的。現在全世界流行抽象藝術,很多空間需要掛富有想像力、表現力的抽象藝術。」

對王中軍而言,雖然藝術之路走得有點迂迴,但是商業助他實現了藝術夢,而且比之前的畫家夢更為廣闊。今天的他擁有了更豐富的閱歷和更自由的心態。無論收藏,還是創作,他都是幸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FXB詹劍飛 的精彩文章:

清代大錢欣賞之一
玩玉亦或是收藏?

TAG:DFXB詹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