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 南華經全集 外物 第十章·忘言之人,而與之言

莊子 南華經全集 外物 第十章·忘言之人,而與之言

第十章·忘言之人,而與之言

【簡注】

靜然可以補病,眥搣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1]。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2]。聖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3];賢人所以駴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4];君子所以駴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5];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6]。

演門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黨人毀而死者半[7]。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8];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踆於窾水[9],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10]。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11];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12]。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13]?

[1].靜然可以補病,眥搣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靜然:心靜的樣子。《注》:非不病者也。《疏》:適有煩躁之病者,簡靜可以療之。眥搣:zìmiè:按摩。休老:養老。《注》:非不老也。《疏》:翦齊髮鬢,狀貌也。衰老之容,以此而沐浴。寧:安寧、安定。遽jù:劇變。《疏》:遽,疾速也。《注》:非不遽者也。《疏》:夫心性悤迫者,安靜可以止之。

[2].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雖然,是:以上三者。勞者::勞神勞形。務從事。佚者:佚通逸:安閑的人。《注》:若是猶有勞,故佚者超然不顧。《疏》:夫止遽以寧,療躁以靜者,以對治之術,斯乃小學之人,勞役神智之事務也,豈是體道之士,閑逸之人,不勞不病之心乎?風采清高,故未嘗暫過而顧問焉。

[3].聖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駴xiè:通駭:驚駭、震動,下同。《疏》:駭,驚也。《注》:神人,即聖人也,聖言其外,神言其內。《疏》:神者,不測之號;聖者,顯跡之名。為其垂教動人,故不過問。

[4].賢人所以駴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疏》:證空為賢,並照為聖。從深望淺,故不問之。

[5].君子所以駴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疏》:何以人物君子故駭動諸侯之國。賢人舍有,故不問。

[6].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合時:順應時令。《注》:趨步各有分,高下各有等。《疏》:夫趨世小人,苟合一時,如田恆之徒,無足可貴,故淑人君子,鄙而不顧也。

[7].演門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黨人毀而死者半:演門:宋城門名。。《疏》:演門,東門也。亦有作寅者,隨字讀之。善毀:哀喪毀容。儒俗的行孝典型。爵:封爵。官師:官長。黨人(黨中的人,五百家為黨。《注》:慕賞而孝,去真遠矣,斯尚賢之過也。《疏》:東門之孝,出自內心,形容外毀,惟宋君嘉其至孝,遂加爵而命為卿。鄉黨之人,聞其因孝而貴,於是強哭詐毀,矯性偽情,因而死者,其數半矣。

[8].湯與務光,務光怒之:湯與務光:夏朝賢人,湯伐桀得勝後把帝位讓給務光,務光不接受而自沉於廬水。《疏》:堯知由賢,禪以九五,灑耳辭退,逃避箕山。湯與務光,務光不受,訶罵瞋怒,遠之林籟。斯皆率其本性,腥臊榮祿,非關矯偽以慕聲名。

[9].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踆於窾水:紀他:夏朝賢人。踆qūn:即遁:隱居。窾kuǎn水:地名。

[10].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申徒狄:夏朝賢人。《疏》:姓申徒,名狄;姓紀,名佗;並隱者。踣bó:跌倒、投入。《注》:其波盪傷性,遂至於此。《疏》:聞湯讓務光,恐其及己,與弟子蹲踞水旁。諸侯聞之,重其廉素,時往弔慰,恐其沉沒。狄聞斯事,慕其高名,遂赴長河,自溺而死。波盪失性,遂至於斯矣。

[11].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即筌:捕魚工具。《疏》:筌,魚笱也,以竹為之,故字從竹;亦有從草者,蓀荃也,香草也,可以餌魚,置香於柴木蘆葦之中以取魚也。忘:遺忘,下同。蹄:捕兔的網。《疏》:蹄,兔罝也,亦兔弶也。以系系兔腳,故謂之蹄。《疏》:此二事,譬也。

[12].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言:言語。意意識。《疏》:意,妙理也。《疏》:此合諭也。夫得魚兔,本因筌蹄,而筌蹄實異魚兔,亦猶玄理假於言說,言說實非玄理。魚兔得而筌蹄忘,玄理明而名言絕。

[13].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安:怎麼、哪裡。《注》:至於兩聖無意,乃都無所言也。《疏》:夫忘言得理,目擊道存,其人實稀,故有斯難也。

【串講】

本章分別介紹了不同的人的特徵或秉性,按照莊子的觀點由高到低排列是:神人、聖人、賢人、君子、小人,看看自己能不能對號入座呢?

心靜可以調養疾病,按摩可以防止衰老,安定可以平息急躁。即使這樣,然而以上三種情況,乃是勞碌的人所要去做的,安閑的人卻未曾去過問。聖人之所以驚震天下,而神人卻未曾過問;賢人之所以驚震天下,而聖人未曾過問;君子之所以驚震國家,賢人未曾過問;人小之所以投合時機令,君子未曾過問。

演門有個死了雙親的人,由於善於哀喪毀容而封顯官師,他鄰里人學哀喪毀容而死的過半。堯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逃避;湯把天下讓給務光,務光發怒而投水而死;紀他聽到這些事,帶著弟子到窾水隱居,諸侯都去安慰他;過了三年,申徒狄因仰慕紀他而投河自殺。

竹籠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就忘了竹籠;兔網是用來捕兔的,捕到兔就忘了兔網;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意識的,掌握了思想意識就忘了語言。我到哪裡去尋找遺忘語言的人來跟他交談呢?

【評述】

在《逍遙遊》裡面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說法,本章的聖人、賢人、君子「駴天下」和小人「合時」,沒有說「神人」,可見神人因為「無功」、「無名」,還有自己,所以不必出來「駴天下」了,也不用去過問聖人「駴天下」。聖人不追求「名」,可是追求「功」、「己」,而「賢人」、「君子」既要追求「功」、「己」,也要追求「名」,只是「名」、「功」、「己」的大小不同而已。至於小人的「合時」,則有些就可能是為了功名利祿不擇手段了。「演門有親死者」因為「善毀」而得以封爵為「官師」,導致「其黨人毀而死者半」,這肯定是小人「合時」之舉,是一個典型案列。堯、湯禪讓天下而導致許由逃、務光怒、申徒狄踣河等,最多也只能在聖人、賢人、君子的圈圈裡打轉轉,境界不可進入神人或至人的範圍。莊子很不喜歡這種情況,於是希望「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希望跟「忘言之人」說話,虧莊子想得出這種人間妙語啊——莊子只要「魚」、「兔」、「意」,不要「荃」、「蹄」、「言」,沒有「荃」、「蹄」、「言」怎麼會獲得「魚」、「兔」、「意」呢?

「意」就是「意識」。「意識」是什麼呢?現代解剖學在大腦中從來就沒有發現「意識」,可「意識」是確確實實的存在著的,是不是可以認為「意識」是主體認識客體所產生的,具有共時性的特徵呢?王陽明的「心即理、心即物、心外無物」似乎於此有關。目的比工具更重要,這是道家的基本觀點,因為莊子的意思是大概不要在文字等細節上斤斤計較吧。

????

意識是主體或心靈與客體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動態反物質結構,作為主體與客體經過思維所產生的意識,關鍵要素是思維。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宇宙是由意識、結構、能量所組成的。構成宇宙的三要素是意識、結構、能量,這是揭開一切奧秘的鑰匙。而意識則是必須首先關注的核心要素。

意識來自結構

意識來自於反物質結構,有什麼樣的反物質結構,就會有什麼樣的意識,我們觀察樹木花草、蟲魚鳥獸、山河日月、人仙佛神,各自與眾不同,其差異在於其結構不同,或者說是由於他們的意識各自不同。

意識隨著反物質結構的誕生而產生,隨著反物質結構的變化而變化,意識是能量的異化,混沌的能量一旦形成有序的結構,意識就產生了。意識一旦產生,在其意識能量範圍內的一切即成了渾沌,其範圍內的一切就以該意識的變化而變化了。

意識的能力大小取決於構成該意識的能量的多少,能量越多,意識越強,能量越少,意識越弱。

我們拿一普通硅鐵棒,由於其內分子運動是紊亂的,無序的,所以它沒有磁性(意識),我們讓強大的環性電流引起的磁力線作用於它,迫使鐵棒內的分子有序化排列,這時,鐵棒的磁性(意識)誕生了,這個鐵棒便具有了識別南北極的意識。

上帝的誕生與其類似,本來宇宙是一個無形的混沌,由於混沌能量的偶然有序化排列,宇宙中產生了意識,這個意識就是上帝,且因為其包含和容納了宇宙的全部能量,所以,上帝就具有了運行宇宙的智慧和能力。

所以,上帝之上再沒有意識,上帝是宇宙中最強大的意識。

上帝的意識貫通於宇宙,就像您的意識貫通於您的肉體,您肉體的每一個細胞是您肉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宇宙中的任意一個細胞,比如您和我,是上帝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的意識中有上帝的意識,上帝的意識中也有我們的意識。

我反覆強調我們要開啟靈覺,靠心靈的驅動生活,就是為了驅除個人意識中的偏見陋見,盡最大限度地按照上帝的意識行動,如此,就可以入道,就可以成仙成佛,耶穌一直強調我們要按照天父的意願行事,釋迦牟尼一直教誨我們要無我相,直奔如來,原因就在於此。

任何的結構都是意識的產物。

宇宙是有意識的,沒有意識,就沒有千姿百態的生命結構和千奇百怪的物質形態,那麼,這個意識是什麼呢?

答:這個意識就是上帝!

意識屬於反物質,上帝的意識主要體現在"道"上,上帝的意識貫通於一切有形無形的時空,布滿整個宇宙(物質世界和反物質世界,正宇宙和負宇宙),這是真正的神明。

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會有什麼樣的生命形態和生存方式。

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會有什麼樣的生命形態和生存方式,渾人、俗人、凡人、賢人、仙人,妖魔、鬼怪、魑魅、魍魎,這些生命的分水嶺在於其意識,所以,人生的重點要放在意識上,而意識的重點要放在"敬畏上帝,走上帝的道"上,如此,就能綱舉目張,事半功倍,道路通明,前程似錦。如此,我們就能成就仙果,成就高層生命空間生命的結構,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

意識決定存在

唯物主義者認為存在決定意識,實際上,是意識決定存在,但存在反作用於意識。我們意識的來源不是客觀存在,而是生命的反物質結構。

儒家強調"人之初,性本善,"法家強調"人之初,性本惡,"到底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這取決於具體的某個人生命的反物質結構,這個結構越完美,其性越善,這個結構越不完美、越醜陋,其性越惡。

人人都做夢,我們夢中的許多情景根本不在現在的這個地球上,它從何而來?如果存在決定意識的話,我們夢中不可能出現那些奇妙的夢境,沒有現實的存在怎麼會出現那樣的夢中意識呢?事實證明,意識來源於結構,也可以這麼說,意識來源於我們前世、前前世的記憶,如果沒有這些久遠的記憶,我們不可能做出光怪陸離的夢。

宇宙是意識的產物,人也是意識的產物,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會有什麼樣的生命存在。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源在於人的意識與動物不一樣。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要強調修行修鍊的主要目的是改變意識,通過意識的改變進而改變我們生命的反物質結構,使其向著完美過度,生命的反物質結構越完美,越能生活在生命的高層空間,生命的反物質結構越醜陋,越會向生命的下界下降。

人的肉體受人的意識的支配,就如宇宙受上帝的意識支配,人的意識離開了肉體,肉體會很快死亡,就如一幢房子,一旦空置長久無人居住,這幢房子會很快腐朽坍塌。

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會有什麼樣的生命形態和生存方式,渾人、俗人、凡人、賢人、仙人,妖魔、鬼怪、魑魅、魍魎,這些生命的分水嶺在於其意識,所以,人生的重點要放在意識上,而意識的重點要放在「敬畏上帝,走上帝的道」上,如此,就能綱舉目張,事半功倍,道路通明,前程似錦。如此,我們就能成就仙果,成就高層生命空間生命的結構,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

存在決定意識,意識決定存在,決不是玩文字或概念遊戲,也決不是吃饅頭還是吃麵條的問題,誰先誰後,直接決定著每一個人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有什麼樣的存在。

存在決定意識是靠本能生存的動植物的思維,意識決定存在,是賢人和仙人們的思維,是神佛的思維。存在決定意識,我們就只有一個地球,意識決定存在,我們就有36維空間;

存在決定意識,我們只能永遠在現實的矛盾和痛苦中求生存,意識決定存在,我們就可以超越現實的存在,把目光聚焦到未來的發展變化之中;

存在決定意識,我們只能被動地受制於環境的左右,意識決定存在,我們就可以主動地在現實存在中開闢出一條"陽光大道"來;

存在決定意識,我們就看不到上帝的光華,就只能生而死,意識決定存在,我們就可以破解宇宙時空的奧秘,把有限的生命延伸到無限的美妙時空中去,就可以死而生。"

存在決定意識是常規思維,意識決定存在是反常思維,美好的未來屬於有反常思維的人。

思考題

1.談談神人、聖人、賢人、君子、小人的區別。

2.莊子為什麼說「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楊郁,名凡用,中華傳統文化資深研究型獨立學者,主要著作有《易經新學》、《易經的智慧》、《易卦易辭易林》、《老子新學大全集》、《莊子全集》、《老子-道德經全集》、《莊子-南華經全集》、《王陽明-傳習錄全集》、《老學六經》等各類若干種。致力於《天人國學》、《中華誠學》之研究和推廣。

《天人國學銘》

楊郁

無形無名道為體,

有形有名德為用。

無善無惡為上德,

有善有惡為下德。

《中華誠學》

楊郁

無誠無偽之謂性,

有誠有偽之謂教。

盡性窮理曰誠明,

窮理盡性曰明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人國學清夢課堂 的精彩文章:

莊子 南華經全集 第二十六篇 外物 第一章·外物不可必,循道盡天年

TAG:天人國學清夢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