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道點藝術之《蔣勛破解高更之美》

知道點藝術之《蔣勛破解高更之美》

做見過世面的讀書人

知行書話第61篇推文

書名:《蔣勛破解高更之美》

作者:蔣勛

豆瓣評:

7.4分

知行書話: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1

高更也許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傳奇的畫家,

越挖越有料。

他本是上流社會Brunch燕尾名流,

卻在嬌妻懷著第五胎時決定出走,秒變渣男。

梵高被他刺激得割耳自殘,

從此被迫住進精神病院,2年後自殺。

他扔下爛攤子跑到塔希提,

仗著自己是白人,

娶了三個不滿14歲的少女,

還興緻勃勃的畫下她們驚恐的果體。

道德家說他淺薄自私,

於是他畫下人類的終極之問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來,我們要去哪》反問。

他的畫賣出3億美元的史上最高價。

著名作家毛姆以他的傳奇為藍本

寫下名著《月亮與六便士》,

那句「他抬頭看見了月亮,

而腳邊的六便士卻在夜裡

無聲的反射著幽冷的月光」火了近百年。

2

打開《蔣勛破解高更之美》,

這些「高更之謎」便迎面撲來,

作為本書的第一部分,

可謂是出版印刷的良心之作。

它很有「心機」的創意設計將畫家傳奇的一生,

濃縮為7個謎題的長卷,

配以珍貴的照片或畫作,

一目了然的淺顯,

卻又引人好奇的懸念,

於是「美學」這件玄妙的事,

如同讀偵探小說一樣有趣味,

讓流連忘返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高更的一生。

近年來蔣勛大火,

一來他很會講故事,

他知道如何引誘你讀下去,

哪怕是難懂的藝術,

難背的詩詞,

難搞的《紅樓夢》,

他都能講的又接地氣又精彩。

二來他的書有種舊式文人的溫文爾雅,

那些細緻筆觸娓娓道來的敘述,見字如面。

作為美學導師,

他很難不讓人喜歡,

他的講解將玄妙高屋的「美」拉入凡塵,

讓人在塵沙中看到世界。

3

但是世界那麼大,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看看的。

起碼,如高更這樣決絕的人太少,

所以很難分辨人們對高更的推崇,

是藝術的欣賞,還是對「遠方」的渴望。

蔣勛留下「高更之謎」後,

用一句「高更的故事似乎總是摻著許多異鄉的流浪、冒險與傳奇」解迷高更傳奇的一生。

高更出身於一個血里有風的家族,

他的外祖母是法國的「三毛」,

出身貴族卻放棄財富,

拋家棄子,漂洋過海流浪世界

高更的母親同樣放棄了貴族財富,

追隨將受政治迫害的記者丈夫,

帶著三歲的高更,

再次遠渡重洋到秘魯。

高更在秘魯度過了他的3到6歲,

他的童年回憶是視覺里消除不掉的畫面,

健康瑩潤的黑種土著少女,

絢爛飽滿的果實,

洗熨衣服的中國僕人……

這些「視覺記憶」成為遙遠的夢境,

潛伏在高更的血液里。

化作風,蓄勢待發,

時不時出來吹一陣。

高更六歲回到法國,

回歸精緻白人社會,

安守本分到17歲高中畢業。

這時血里的風開始隱隱作祟,

召喚他去尋找海洋的記憶。

4

他考取海員,從此走上甲板,

走向海洋,走向遙遠的視覺記憶。

他的足跡遍布地中海、北歐、南美的各個港灣,一幕幕絢爛的海上風景印證了童年的夢境。

航行6年後,軍隊解散,母親去世,

高更只能回到巴黎,

再次回到觥籌交錯的現世安穩。

他進入商界,成為炙手可熱的股票經紀人,

年薪百萬,來往於上流社交圈,

並與丹麥貴族梅娣結婚,

一連四個兒女誕生。

此時高更的生活在外人看來,

豪華的公寓,體面的工作,

優雅的妻子,聰明的兒女,

人人艷羨的幸福美滿。

別人的歲月靜好,高更的忐忑不安。

他沉迷起繪畫,希望能找到出口。

起初只是個業餘的「票友」,

只是上層社會對藝術收藏與鑒賞的品味修養。

可是,他遇到畢沙羅,

從此美滿的家庭如流雲散去,

體面的生活如琉璃破碎。

5

畢沙羅長高更18歲,

早年家族在美洲、非洲、歐洲之間輾轉,

與高更一樣,

畢沙羅的童年也充斥著繽紛的異域色彩,

並將之體現在畫中。

高更遇到畢沙羅,

彷彿遇到了10多年去的海洋,

喚醒了他童年的「視覺記憶」,

他遇到過去與未來的自己,無法抗拒。

一瞬十年。

高更終於到了與自己對話的這一刻,

他幡然頓悟,內省到自己內在的浪子,

安穩的生活不過是自欺欺人。

他辭了工作,逃了家,

留下懷孕的妻子帶著四個孩子,

以做家教和翻譯為生。

他不管,他要出走,儘管還不知道去哪。

開始他走的不太遠,

只是在法國國內的偏遠小漁村,

這裡原始而寧靜,

沒有工業化的「現在」,

站在荒野就能看到遠古的洪流與終極的未來。

他血脈噴張,風格形成。

他的畫不再是主流藝術限制的學院視野,

他要萬物都是主角,

他畫出遠古的狂放,

與萬物生死循環的終極哲思。

6

如同李白遇到了杜甫,

達芬奇遇到了米開朗基羅,

歷史總會安排下這樣人類之星相遇的閃耀時刻。

高更在流浪中遇到了梵高,

彷彿星辰相撞,

熾熱璀璨後留下彼此的灼傷。

他們因一面之緣成為摯友,

把對方當做創作上的知己,

頻繁通信,彼此贈送自畫像。

梵高送給高更的自畫像

高更送給梵高的自畫像

高更應梵高邀請到阿爾。

兩人曾讀過一陣蜜月期,

他們一起吃飯、睡覺、創作、泡吧,

甚至一起去嫖妓。

但兩人創作風格完全不同,

梵高的畫作狂熱熾烈,

而高更的畫作卻沉靜內斂,帶著悠遠的哲思。

即使是面對同一個主題,

他們觀看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兩位都極度自我的畫家,

都在為各自創作的巔峰做衝刺,

任何他人的需要都是制肘障礙。

終於,他們同居兩個月後一天夜裡

發生激烈的爭吵,

高更在寒冷的阿爾接頭徹夜遊盪,

他發現梵高跟在後面,

手中拿著剃刀,

高更倉皇而逃,住在旅館。

這一夜,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第二天,高更收拾行李,遠渡重洋,

去了塔希提。

7

高更往返塔希提三次,

每一次都換個不滿14歲的少女來服侍他,

他並未發覺這是大逆不道之事,

甚至還畫下新婚妻子驚恐的目光。

當畫作傳到法國,

他糜爛的私生活舉國嘩然,

道德家揚言要封殺他,

朋友在信中「你最好榮耀的死去,

你的名字已經留在藝術史上,

但……還是不要回來了。」

高更從此死心塌地的留在塔希提瘋狂創作,

繪畫、木雕、陶藝,

彷彿要把所有對世界的理解與想像都留下來,

即使是在這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他在臨終前完成的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成為藝術與哲學的史詩,

光耀人類。

8

畫面的右下角地上躺卧著沉睡的嬰兒,

三個婦人圍坐旁邊。

與嬰兒對稱的左下角坐著一名白髮婦人,

猶豫且恐懼。

腰間纏著白布的男子站在畫作中央,

頂天立地,伸手採摘樹上的果實,

老人與嬰兒之間,是旺盛的生命巔峰,

然而他只是生命長河的一部分,

連接著生與死。

有女子赤裸背對著畫面坐著,

兩名穿長裙得女人相互扶持著走來,

像是從黑暗的記憶中走來,

或是走向即將消逝的記憶。

毛利人巨大的伸向兀自矗立,

雙手張開,迎接著祝福。

海浪波濤洶湧,激流在樹叢間流淌,

蹲卧的牛、羊、狗……

在一片寧靜的風景中,

所有生物的生命,

在生生死死之間,愛恨糾纏。

高更在臨終前創作了這幅畫,

彷彿在生命的盡頭,

他總結了一生的困惑:

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是誰?

我們到哪裡去?

9

高更用他一生流浪的追尋,

終於提出終極「天問」。

他剔除現代文明的複雜性,

回歸原始,

發現人類從遠古到現代並沒有本質的改變。

原始部落的人類,

面對天地有生的喜悅和死的恐懼,

而現代人就逃過了初民洪荒的難題嗎?

如果沒有,

那麼現代文明有什麼驕傲自大之處?

現代文明比原始部落

是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同樣矇昧無知而已?

只有經歷過繁華的人,

才能提出終極之問。

高更的一生,

經歷過出身高貴,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也經歷過遠走他鄉,親友反目,討伐加身。

血中的風,

將這些經歷掀得乍起兀落,

終匯聚澎湃洶湧的壯闊汪洋,

波濤掩藏住人類之問,

卻閃耀出他的傳奇。

百餘年來,

這故事被作家、收藏家、畫家傳唱,

漸漸演繹為海市蜃樓,

玄妙而兇險。

直到這本《蔣勛破解高更之謎》,

終於讓人有了接近的勇氣。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行書話 的精彩文章:

TAG:知行書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