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元璋,原來您還是偉大的「化學家」

朱元璋,原來您還是偉大的「化學家」

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明史》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一位傳奇的封建帝王,大明王朝的開國BOSS,他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就不多累述了。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話說三遍喲!)

洪武大帝還有一個秘密身份,在歷史上就鮮為人知了!

那就是!

他還是一個「化學家」!

瓦特???

明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時期是不假,但是朱元璋……

按照他老人家自述說:「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自幼吃糠咽菜,十幾歲上父母雙亡,出家為僧的朱元璋,看起來,和化學八竿子打不著啊!

對此,我只能說,你們對洪武大帝的理科水平一無所知。

起點低沒關係,只要後期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屌絲照樣逆襲。

洪武大帝可能就是這樣,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學習,他成了明代乃至中國古代最了不起的,「化學家」。

不信?

有一件事情,極能體現我們洪武大帝的化學水平。

他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發明了一套五行相生的起名規範,皇室後人名字第二個字是太祖皇帝欽定的輩分,第三個字里則要有一個五行偏旁的字,按照木、火、土、金、水依次代傳。

於是,在朱元璋的後世子孫里,我們發現了數不清的使用以後來的化學元素漢文音譯名稱的人名。

首先是金屬元素類

一、太祖系

1、秦府:秦王朱公

2、晉府:永和王朱慎

3、周府:封丘王朱同

魯陽王朱同(其子朱安汞)

瑞金王朱在

4、楚府:壽昌王朱均

5、代府:宣寧王朱成

懷仁王朱成

6、遼府:長陽王朱恩

益陽王朱恩

沅陵王朱恩

長垣王朱恩

7、慶府:慶王朱帥

弘農王朱寘

蒙陰王朱帥

8、韓府:韓王朱徵

9、沈府:稷山王朱效

內丘王朱效

唐山王朱詮朱效

10、唐府:新野王朱彌

11、伊府:伊王朱諟

二、仁宗系

淮府:金華王朱翊

三、英宗系

徽府:滎陽王朱翊

其次是有機化學類

一、太祖系

1、周府:臨安王朱勤

2、楚府:楚王朱孟

3、蜀府:永川王朱悅

4、岷府:安昌王朱定

5、唐府:唐王朱瓊

6、伊府:伊王朱顒

二、仁宗系

鄭府:鄭王朱厚

三、憲宗系

衡府:玉田王朱厚

嗯,還有其他化學類呢。

比如太祖系代府,定安王朱成鏻。

是不是覺得厲害了呢!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我們開始使用元素周期表那可是19世紀的事情啊,洪武大帝可是14世紀的人,領先西方五百年???

於是呢,有些人就有了這樣的猜測:

是不是清末化學家們翻譯《元素周期表》時,主要參照書目就是門捷列夫的原著和《明史諸王世系表》呢?

或者說,這些烷烴鐳釙汞等等字,是不是朱元璋原創的呢?

可惜,並不是。

朱元璋平時是不是像化學家一樣搖瓶瓶罐罐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朱元璋肯定非常喜歡讀書。

因為這些字,早在明代以前,就已經有人使用,而且對其中絕大多數的字都賦予了實際意義。

秦王 朱公錫的「錫」字:《說文解字》已收此字,解釋為「銀鉛之間也」。

永和王 朱慎鐳的「鐳」字:《廣韻》釋為「壺也」,《集韻》釋為「古瓶也」。早在晉代潘岳的《馬汧督誄》一文中就有「寘(置)壺鐳瓶甒以偵之」的句子。

封丘王 朱同鉻的「鉻」字:漢代《說文解字》已收此字,釋為「也」(那個字可能打不出來,上面是「鬢」的上半部分,上面是「剔」字),清代段玉裁進一步解釋為「鬀發也」,其實就是剃頭髮的意思。

魯陽王 朱同鈮的「鈮」 :《玉篇》釋為「絡絲柎也」。

魯陽王之子 朱安汞的「汞」 :《集韻》等書解釋為「丹砂所化,為水銀也」。

壽昌王 朱均鐵的「鐵」字:《說文解字》已收此字,釋為「黑金也」。

宣寧王 朱成鈷的「鈷」字:《集韻》認為此字是多單字,讀「胡」時的意義是「盛黍稷器名」,讀「顧」的時候是「斷也」的意思。

懷仁王 朱成鈀的「鈀」字:《說文解字》已收此字,解釋為「兵車也」。《司馬法》:「晨夜內鈀車」。

長陽王 朱恩鈉的「鈉」字:《玉篇》解釋為「打鐵」。

益陽王 朱恩銅的「銅」字:《說文解字》已經收錄此字,解釋為「赤金也」。

沅陵王 朱恩鈰的「鈰」字:《集韻》釋為「劍名」。

長垣王 朱恩鉀、蒙陰王 朱帥鉀的「鉀」字:《廣韻》等書釋為「鎧也」,也就是鎧甲。《晉載記》曰:「姚弋仲貫鉀上馬」。後為這個意思多直接寫作「甲」。

慶王 朱帥鋅的「鋅」字:《集韻》釋為「剛也」。

弘農王 朱寘鑭的「鑭」字:《玉篇》釋為「金光貌」,《集韻》釋為「金采也」,其實就是金屬的光彩。

韓王 朱徵釙的「釙」字:《集韻》已經收錄此字,解釋頗為古奧,沒看懂。

稷山王 朱效鈦的「鈦」字:目前暫時沒查到古義。

內丘王 朱效鋰的「鋰」字:目前暫時沒查到古義。

唐山王 朱詮鈹的「鈹」字:漢代《說文解字》已收此字,釋為「大針也。一曰劍如刀裝者。」在著名的《黃帝內經》「靈樞」篇中已經出現了「鈹針」。《靈樞·九針論》:「鈹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癰膿,兩熱爭者也。」是形如寶劍,兩面有刃的針具。多用於外科,以刺破癰疽,排出膿血。

伊王 朱諟釩的「釩」字:《玉篇》解作「拂也」,《廣韻》釋為「器也」。

金華王 朱翊銪的「銪」字:目前暫時沒查到古義。

新野王 朱彌鎘的「鎘」字:《集韻》釋為「與鬲同,鼎屬」,意思是它其實就是「鬲」(讀「立),是一種青銅器,屬於鼎的一種。

定安王 朱成鏻的「鏻」字:《集韻》釋為「健貌」,也就是健康的樣子。

臨安王 朱勤烷的「烷」字:《集韻》釋為「火也」,也就是火。

伊王 朱顒炔的「炔」字:《集韻》釋為「煙貌」,也就是煙一樣的樣子。

唐王 朱瓊烴的「烴」字:《廣韻》釋為「焦臭」。

.……

實際上,無論是清末徐壽翻譯元素周期表時,還是我們現在對某些元素加以漢字名字時,都大量採納了這些字書里對於這些字含義的解釋。

比如說,銅的原始原色,就是紅色,而銅這個字的含義是赤金。

比如說,鏻就是一種易燃的東西,而鏻字本身就有活躍的含義,等等。

換句話說,很多元素周期表中用的字,其實既不是明代朱元璋造的,也不是清代徐壽造的,很多這樣的字早在東漢編《說文解字》時就收錄了,最遲在宋代的《廣韻》、《集韻》中也有。

明代以前:形如「鈷、鈀、鈉、鎘、烷、炔、烴」之類的生僻漢字早已存在,但它們絕大多數的字義與化學元素毫無關係(「鐵、銅、汞」等幾個字除外)

到了明代:皇家利用這部分生僻漢字給後代取名字。

清代:徐壽利用這部分生僻漢字來譯寫西方傳入的元素名稱。

現代:這些生僻漢字的本義已經不再使用,《新華字典》等常用辭書只收錄它們作為元素的意思,使人們產生錯覺,以為它們是為了翻譯元素周期表而生造的字;當看到明朝皇室後裔的名字里已經用了這些字時,又以為它們是明朝人造的。

當然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事實就否定了朱元璋的勤奮好學,以及對化學元素名漢譯的貢獻~

實際上,在朱元璋的後世子孫里,端的是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科學巨人的!

他就是朱載堉!

朱載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時自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又稱「端靖世子」,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沁陽)人 ,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有「律聖」之稱)、歷學家、音樂家、以及,化學家。

朱載堉這位老兄是明太祖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嗯,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朱厚烷的長子。

朱載堉同學從小就對科學十分熱衷。

熱衷到了,不願意繼承王位,一門心思搞科研的程度。

熱衷到了這個程度,朱載堉想不成為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巨人,都難啊!

他的一生完成了《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歷融通》、《算學新說》、《瑟譜》等重要著作,成就震撼世界。

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因此,朱載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在朱載堉同學燦若星辰的成就裡,的確有一項與化學有關,那就是:

他測出了水銀,也就是汞的密度。測量結果還相當精確。

總而言之呢!這篇東西就是要告訴各位筒子!

中國古人在化學領域的造詣和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明代,我們就出了朱載堉這樣的科學巨人,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所以!大家還有什麼借口,不好好學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浮生偶記WY 的精彩文章:

TAG:浮生偶記W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