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0年代末的我,90年代初的你

80年代末的我,90年代初的你

這是小無猜Memory的第72篇原創文章

2018年02月01日這個周四,紀念我們

xwcmemory

你是否還記得十年前是哪一年么?很多朋友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會告訴我是1998年。正如這被忽視的十年一樣,80年代末的我,90年代初的你,已到了而立之年。

1

在一個研究生起步的行業里,完成5+3教學環節,我正式入職的時候已經26歲,加之來年新入職的小朋友是高考復讀生,所以剛入職的兩年我始終是工作室最年輕的那個。不知不覺,入職第四年,意外的發現身邊的同事已經有91年的了,而實習生也是94年的小朋友。30歲的我,已經習慣了被叫做姐。

關於幾零後,可以從溯源「80後」開始。2003年,作家恭小兵(1982)一篇題為《總結:關於80後》的帖子,原創了「80後」一詞。2004年,作家春樹(1983)以「80後」標誌性人物的身份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封面。「80後」隨即引發社會性的廣泛探討,持續到今天都沒有結束。同時上下延伸,「90後」、「70後」等等人群的標籤逐步形成。

社會上對80後的看法非常鮮明,極其不好或者非常好。表示不看好的,甚至將80後等同於最叛逆的一代、最沒良知的一代,言語中不乏歧視甚至人身攻擊。而隨著2008年汶川地震突發、奧運會舉辦成功,對於中堅力量的80後多了「愛國」、「進取」、「有擔當」的正面宣傳和播報。

各種百科上定義「80後」,指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然而實質意義遠遠超過80後文學中簡單字面解釋。因為文化現象投射出的是一種社會現象。80後的成長等同於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發展,人生歷程中親眼目睹和經歷的多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稀缺到普及。當然80後也有一個別稱,叫做獨生子女。

實際上,對於我來說,並無感於80後的典型特徵。生於87年年底,同屆都是87、88年的小夥伴。比如現在80年前後的人說帶孩子學奧數太可怕了,奔走於考場太累心了,但85後的我們早已受過學奧數、考迎春杯和華庚杯的洗禮。以及大家詬病的上美術課、鋼琴考級,其實我們小時候已經流行開,一技之長,習以為常。即便到了大學,也不再是早些年高校中的學渣當道,而是流行學霸,這與90後的價值觀一樣。

在央視2010年製作80後回憶節目《生於80後,而立之年》時,我們還在大學專教里集體刷夜畫圖,累了也會打打遊戲,餓了吃點零食,手機里放著那首《越長大越孤單》。那時候想30歲,離自己太遙遠了,而且真的是個特別老的年紀了。

所以我們更願意稱自己是85後,或者90前(不排除裝嫩的可能)。也確實存在一種說法:80後內部細分出85後,旨在強調80-84年出生的這代人身上的過渡特質和宣告85後新時代個性的正式成型。

2

如果說85後身上還保留著獨生子女「孤獨」的特質,在自我和自卑中矛盾;那麼90後的一代早已將自我發展為自high,以更為陽光、積極的一面消抵了孤獨。

90後屬於完完全全在互聯網孕育下長大的一代,他們從小通過互聯網、甚至移動互聯網獲取資訊要早於同齡時候的我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包容性更大。所以發展到今天,創業大軍,以及新媒體的前沿、區塊鏈的風口,90後佔據了絕對比例,也確實反映了他們開放、靈活、睿智的一面,有勇有謀,敢作敢為。

在生活接觸、以及多次工作配合中,90後真的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喜歡跟90後的一代人相處,他們通常都是謙遜、禮貌,有見地,也有行動力,投射出很好的教養和教育。雖然也不乏個性的小朋友,一出口就要咬人的架勢,但是如果真的和他們聊到一起了,就會發現越是這種小朋友越是暖心的弟弟妹妹。

有時候也會一眼看破他們的小伎倆,言談中的意圖一下就可以get到,但是不會讓人覺得有70後那種勾心鬥角的難受,相反是一種坦誠、直接。

還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識錯不示弱。90後如果意識到自己做錯事,真的會主動承認,知錯就改,既不像85後打死不認錯,也不會像更早的人一旦犯錯恨不得鑽地縫裡。

3

那麼90後的身上沒有85後的什麼?

忍耐。85後一代人身上鮮有從眾人格,但是既然已經在體制中、走上既有的軌道,就會遵守規則。不是為了習慣和適應,而是為了終有一天成為規則制定者時打破規則。

這一點與上來就想推陳出新的90後不同。所以在工作中很明顯的,對於一項工作,90後積極性很高,點子天馬行空,而真正執行的方案卻是85後提出的,堅持到最後的也是他們。年長几歲畢竟閱歷經驗豐富,其實不然,因為80後也是早早的撤掉了。

這也就導致了90後的抗壓能力相對較弱、專註力也不夠,過度直接的言語也容易造成對他人的誤傷。

所以在團隊合作中,一直覺得85後和90後是很好的搭配組合。不是說85後要處於上層地位,相反誰有領導能力誰來當,誰有執行能力誰來做,誰有管理能力誰來組織。追求的目標高度一致,就是為了項目盈利、團隊獲利,那麼大家就各司其職,大幹一場,至於誰領導誰就不那麼重要了。

這種配合模式,在早些年的人,是不會有的,因為他們更多的看重資歷,按資排輩,年長者倚老賣老,年輕者按部就班。最可怕的結果是,年輕者爬到那個位子之後還會墨守成規,繼續先前的一套,把自己經歷的加倍送給後來者。

說到底,還是大環境的影響。早前的人們生活在同質社會,一成不變或許是最好的結果。而自85後起,社會屬性轉向異質社會多元化的我們更容易接受多元化的你們。

但是有一個事實,就是85後和90後(聚焦到90-94)之間,終會有一戰。這一戰不是你我的選擇,而是時代的選擇。

就像時代選擇了50後(50-54),與新中國同齡的一代成為改革開放後各行各業的先發開拓者,打下了無硝煙的新江山。時代也選擇了60後(60-64),成為了行業的中流砥柱,企業的靈魂人物。那就難免剝奪了上5年人的機會,又有了對下5年人的持續壓榨。當然這種說法也是片面和籠統的,畢竟誰說每個時代下沒有個體崛起了?

就我個人來看,絕對認「長江後浪推前浪」這句話,正常的迭代才是推動社會和行業進步的動力。但是我也非常明白「可以讓車,就不讓道」的道理。沒有任何人和事可以廢掉你,廢了你的是自己。

只是希望,當85後和90後之間戰役打響的那一刻,我們還可以保持像當初聊天、工作時的坦白和真誠,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一些對彼此的賞識和信任。

畢竟拼個你死我活就留在舊時代吧,該在我們這裡結束的就終了吧。

未來,攜手去建立一個共享共贏的理想國度。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無猜memory 的精彩文章:

親姥姥是後媽
優選30餘種食材填滿每周菜籃子

TAG:小無猜mem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