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的病多和風邪相關!防範風病,竟有這麼多對症中成藥

春季的病多和風邪相關!防範風病,竟有這麼多對症中成藥

春風吹,陽光會越來越明媚,但很多人卻易在春季里感冒、發燒、皮膚過敏……這是為什麼呢?

翻開《黃帝內經》,老祖宗說, 「風者,百病之長也」。春季正好是多風的季節,雖說可以春風得意,但在引起疾病的眾多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人體受到風邪入侵就容易患病。

1

為什麼春季易受「風病」侵擾

春季,氣血藏於肝中,陽氣尚未到達周身,但由於氣溫逐漸升高,人體新陳代謝由低潮開始復甦,汗孔開泄,血管擴張,春風(有時為寒潮)吹來,帶來冷暖、乾濕、陰晴和氣壓高低的變化,人體生理機能常常會調整不及,容易誘發疾病。

還有許多人過早脫去冬裝,故「風」(寒氣)能長驅直入人體,令人感到「透心涼」———這就是春天風「硬」的道理。寒風可侵犯皮膚、肌理、關節和經絡血管,也容易誘發多種疾病,也就是中醫所稱的「風病」。

2

「風病」種類多 如小孩的臉善變

風病善變、善動,這與其「風為百病之長」的特性有關。不但外邪犯表常以風為先驅,即使是內生五氣也多因風而起。因肝為風木之臟,能生養五臟六腑,所以臨床上不但有風寒、風熱、風溫、風火、風濕、風水、風燥、風痰、風毒等諸多病邪乘「風」作亂,而且還有肺風、肝風、脾風、腎風、腦風等諸多臟腑因風為患。

風病善變不但表現在易與它邪複合傷害患者,而且還易相互轉化,變化多端。如陽熱素盛的病人外感風寒,極易轉為風熱,風熱進而可以變生風火,風火相煽則易引動肝風而出現高熱、抽搐。

因此,「風病」包括種類很多,幾乎涉及春季的各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如感冒、哮喘、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中風、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有口角炎、肩周炎、風濕病、關節炎、精神病和頭痛發作,以及桃花癬、風疹塊、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和紅眼病等多種皮膚疾病。

3

最喜在春風季發作的疾病有哪些?

來自各大醫院門診的統計也證明,本季疾病多和風邪相關。常見的有3種:一為咳嗽,二為眩暈,三為感冒。應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施治。

1、咳嗽

一般來說,可將咳嗽分為風熱、風寒兩型。

風寒咳嗽,主要癥狀為咳嗽聲重,咽癢,咯痰稀薄色白,常伴有流清涕,鼻塞,頭痛,肢體酸痛,還可伴惡寒發熱。

改善原則: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可採用參蘇丸益氣解表,疏風散寒,祛痰止咳。用於體弱、感受風寒所致的感冒。

而午時茶祛風解表,化溫和中,用於外感風寒,內傷食積證。

風熱咳嗽患者,一般咳嗽較劇,咽喉乾燥疼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色黃,易汗出,常伴有頭痛,流黃涕,口渴,身熱等癥狀。

改善原則: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中成藥有通宣理肺顆粒。另有桑菊感冒片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於風熱感冒初起。感冒退熱顆粒清熱解毒,疏風鋸表,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舒顆粒疏風清熱,發表清肺,也用於風熱感冒。

2、眩暈

多見風陽或風痰上擾大腦兩型。

風陽者臨床常見眩暈,耳鳴,頭脹痛,目赤,目脹,口苦,失眠多夢,面紅,急躁易怒,可用平肝息風法。

中成藥全天麻膠囊,平肝、息風。用於肝風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

風痰上擾者可見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飲食不香,嗜睡,苔白膩。臨床運用化痰息風等法,能獲得明顯改善。

可採用方源於《醫學心悟》的半夏白朮天麻湯 。

組成:半夏4.5g,天麻、茯苓、橘紅各3g,白朮9g,甘草1.5g。

用法: 加生薑1片,大棗2枚,水煎服。可化痰熄風,健脾祛濕。

3、感冒

是「多風」季節的多發病。也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是春季常見感冒,以祛風散寒為治療原則,一般選用荊防敗毒散。

它出自明代張時徹《攝生眾妙方》,由荊芥、防風、茯苓、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桔梗、薄荷、甘草等中草藥組成。

本方發散風寒,解表祛濕。用於"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惡寒、發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節酸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浮緊者。本方亦可用於痢疾、瘡癰初起而有表寒證者。

風熱感冒可見身熱較重,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咳嗽,咯黃痰,咽燥,咽喉紅腫,鼻塞流黃涕,口乾。

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為改善原則,常選銀翹散為主方。

組成:連翹、銀花、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可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口乾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

另外,春季時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時期發病人數劇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惡寒、高熱、周身酸痛、疲乏無力,病情較一般感冒重,相當於西醫說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廣泛的流行性和傳染性。應遵從中醫溫熱病的原則,解表同時應加以清熱解毒之法,常用中藥有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等。同時注意解表時慎防傷陰液。

4

生活中防「風病」,四大方法挨個數

1、防風避風

不要因為天氣回暖就「春風得意」,中午天氣一熱就脫衣。要遵循「春捂秋凍」、「百病從寒起」的規律,適時增減衣物。同時注意室內白天通風,但夜間一定要關好門窗,莫讓邪風侵入。尤其是年老體弱、大病後、過度疲勞、酒後以及關節炎、神經痛等慢性疾病患者,在大風過境時應盡量少出門。

2、清除體內積熱

癥狀輕微時一般不需要服藥,可以選擇春遊,到空氣清新的園林山野之中,盡情呼吸清新空氣,排出胸中的鬱熱之氣;也可以適當選用一些稍稍偏涼,又具有解除內熱作用的食療方法,如竹葉粥、菊槐綠茶飲等。

3、貴在鍛煉

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風箏、打球等,或到近郊、風景區去春遊。這樣不僅能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4、膳食合理,省酸增甘

春季飲食上宜清淡,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要補足水分,以喝白開水或淡茶為好。另外,春風一起,陽氣上升,人體的五臟六腑蓄積的內熱之毒也開始出現春燥,導致肝火旺盛,加上春風吹後,人體水分大量流失,故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中,首推大棗,糯米和小米也不錯,可健脾養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中的醫學 的精彩文章:

仙女兒藥草:獨葉一枝花

TAG:故事中的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