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父母是人生的指導者,可惜你不是!
文/御風者
北大畢業留美碩士書萬字長文吐槽父母的新聞在網上發酵幾天了,最初看到標題時以為這只是個親子溝通失敗的特例——這得是多奇葩的高知父母遇上多叛逆的兒子,才能演繹出這麼一場聲勢浩大的親情鬧劇啊!直到今天讀完兒子王猛(化名)的萬字書,我終於一口老血噴在屏幕上!
這哪裡是特例,這樣的父母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啊,只是我們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成長歲月里那些抓狂和無奈造成的毀滅性傷害,今天在曾經的孩子嘴裡說出來,我們才如夢初醒:有多少失職的父母,正在用愛的名義綁架著孩子的意志,用獨斷專行摧毀了孩子的一生!
1
在王猛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表現出對他的性別不接納,他一直被男扮女妝,當做女孩子來養。本當屬於男孩子的剛強、自主等氣質被無底線壓抑著,甚至受欺負後媽媽會叫他自己去報告老師,而且要哭著講。
媽媽喜歡過分地包辦,總是讓兒子多穿,而且完全按她的審美觀指定衣服,連參加班級文藝演出統一著裝都得不到允許。
因為生活瑣事一貫被家長包辦,王猛動手能力很差,讀小學還不會剝雞蛋,落到親戚們的眼裡成了笑料。孩子被一次次的當眾取笑,父母視而不見,惶恐的孩子在焦慮中養成摳指甲的習慣,倒成了他們訓斥的理由。
五年級時王猛參加了奧數班,自我感覺很好但母親不同意。去參加考試丟失了寶貝般的文件夾,媽媽用混合了得意和癲狂的怪異情緒,歇斯底里地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父母一再違背同意兒子自主選擇學校的約定,強迫他留在口碑一般的子弟學校就讀,理由是「你太小不能騎車」。在這種以愛的名義的過度保護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心理健康被忽略不計。
高中期間,王猛座位四周環境糟糕,他時常被欺負,起初父親不相信,再次說起來,被破口大罵:「同桌有什麼影響?」「最卑賤的狗才想要什麼公平!」「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哼。」
王猛把自己高中前兩年的生活概括為:課上抵抗周邊學生的騷擾和閑話;課間遭受欺凌,被打耳光、抱摔、掐、言語羞辱;中午回去和家人爭執;晚自習再次抵抗周邊學生的騷擾和閑話;晚上回去再次和家人爭執。他學習的唯一目的是,考上遠離家鄉的大學,擺脫父母的控制。
在去北大報到前,王猛被迫隨父母外出旅遊,父母一路炫耀兒子的優秀,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在安排住宿時導遊無厘頭地開玩笑,要他跟兩個女孩子合住,弄得場面很尷尬。晚間王猛表示對導遊的不滿,以少見多怪需要歷練為由遭到父母的又一次大罵。
在王猛讀大學和出國前父母委託親戚朋友照顧他,他發現自己跟「大姨」「姚奉獻」三觀不合無法交流,父母不顧兒子的感受,仍然堅持要王猛跟她們頻繁聯繫。常年違心的被動人際交往,給成年的王猛投下了更大的心裡陰影。
王猛認為,正是這種從幼年開始來自父母的獨斷專行,造成了自己嚴重心理傷害和適應能力的重大缺陷,以致以後的學業和社交異常艱難,自己成了情感的孤兒。
現在三十四歲的王猛,已經拉黑父母親六年,十二年春節未回家,個人感情生活幾近空白。
2
我們周圍,在親子共處的歲月里凡事包辦、責罵、嘶吼並不稀奇,不分性別養育、不徵求意見、託人照顧、故意歷練更是司空見慣。現在想來,發生在身邊的樁樁件件活生生案例中,真不知道逆來順受的小人兒內心經歷了怎樣痛苦的煎熬。
二十年前,我們這裡開始出現業餘興趣培訓熱,八小時之外,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教師紛紛搭檯子唱戲,舞蹈、書法、樂器、美術、武術各類傳單滿天飛,一些心情迫切的家長紛紛慷慨解囊,生怕自己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當時一台鋼琴售價一萬多,一個人月工資幾百塊,誰家肯給五六歲的娃娃買架鋼琴是轟動整個宿舍院的大事。每隔一段時間,我的護士長就會通報誰誰誰又置辦家業了。當她壘到第八家的時候,成績最好的娃娃已經考過了業餘七級,聽說到這個水平縣裡的老師教不了了,孩子的父母周末要輪流陪著去市裡上課。
有一次在宿舍樓前碰到一幫玩耍的孩子,鋼琴七級的小姑娘也在。護士長疼愛地喊了孩子的小名,孩子一蹦一跳地跑過來,有禮貌地叫大媽。大媽愛憐地撫摸著孩子的小手,誇孩子多才多藝,鋼琴彈得好,以後定有大出息。
「大媽,你知道我最討厭幹啥蠻?」
護士長被問的莫名其妙,不待回答,孩子神神秘秘地四下看了看:
「我最最討厭彈琴了,噓——可不要告訴我媽媽啊……我說不想彈琴,我媽媽都快哭了,說給我買鋼琴花了一年的工資呢……」
以後的很多年裡,我一直為孩子媽媽這筆巨款心痛不已,根本沒想到一個七歲的孩子在金錢堆起的陰影里度過了一個多麼暗淡的童年。
我同事曾經講到她接診的一位病人。這位初中生家長為了阻止孩子晚上玩手機,把家裡的路由器悄悄地藏起來。發現真相的孩子跑來跟媽媽交涉,母子間發生激烈爭吵。期間歇斯底里的媽媽抓起水果刀割破自己手腕,看到鮮血流出來,孩子一聲不吭地退回卧室,關上了房門。
咋看之下,這個沉迷於網路的問題少年冷漠得令人髮指,但細想下來,媽媽的舉動才真的令人不寒而慄。 她蠻橫地切斷了家裡的網路,繼而用「我可以為你去死」的壯舉,站上了道德的制高點,製造出「兒子逼迫母親自殺」的假象。擁有一個如此霸道又極端的母親,這個可憐的孩子,要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跨過來自原生家庭的一道道溝坎啊!
3
王猛們的悲劇在於,成年人主宰的喧囂里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輿論主流站在家長的角度發聲,世界用成人的眼光評辨是非,人們看不到親情掩蓋下的暗流洶湧,更看不到昏暗的渦流中弱小的靈魂在哭泣。
「這篇文章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篇面面俱到的回憶錄或者嚴謹的診斷報告,不過我希望給現在的年輕父母們一些參考,說明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另一方面,我想知道的是,自己在傷害已經發生之後可以做什麼,來幫助自己完成兩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業(包括深造)和建立親密關係。」
這是萬字書的開篇第二段,病入膏肓的成年王猛在自我救贖過程中,用一封書信替千千萬萬正步他後塵的孩子發出一聲凄厲的吶喊。
父母皆禍害,是英國小說《自殺俱樂部》中女主傑絲在總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說出的一句驚世名言。傑絲在姐姐離家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長期緊張相處,以致身心疲憊,傷痕纍纍。「禍害」一詞看似尖銳,正是青春期女孩對失衡親子關係最有力的血淚控訴。
2008年,豆瓣網成立了「父母皆禍害」討論小組,《自殺俱樂部》的譯者張坤受邀做管理員,很快有近7000名成員加入。
在這裡,成員們傾心陳述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帖子一出,總能迅速引發共鳴,跟帖上百。這個小組存在的意義在於,那些長期受壓抑的孩子抱團取暖,內心情緒得到合理宣洩,力求在自我與父母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個網路組織的誕生和蓬勃發展也許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幸事,可惜在運行幾年之後,被官方點名後取締了。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對,為人父母的你中了其中哪一條?如果做父母需要持證上崗的話,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是不合格的。
養兒育女是個技術活。這個年代任何行業都有準入門檻,唯獨做父母不需要考察資格。就如同一間工廠,不合格的工人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不經檢驗就出廠了。這種不負責任養育結出的苦果,是我們這一代人任性而為的失敗,更是下一代人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親情是一把雙刃劍,距離適度剛剛好,毫無邊界的愛就像帶刺的擁抱,抱得越緊對彼此的傷害會越深。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不是權威,更不能是獨裁者,做開明包容的父母應該是需要不斷學習,應該是與時俱進的,而孩子只要按天性發展就夠了。如果有一天,孩子需要學習怎樣做孩子,怎樣與父母相處,那一定是父母出了問題。
龍應台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原來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王朔說:「孩子給你帶來多大的快樂,早就抵消早就超過了你喂她養她付出的那點奶錢,這快樂不是你能拿錢買的。沒聽說過獲得快樂,還讓快樂源泉養老的,這不是訛人么?她大可不必養我,我不好意思。」
既然親子關係是一次次不必追的目送,既然父女母子一場是一段漸行漸遠的緣分,那麼,珍惜一路走來TA帶給你的快樂時光吧,千萬不要讓你的無知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END
TAG:御風者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