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舊建築改造越來越流行,與現代建築語彙呈現出一種新的東西

舊建築改造越來越流行,與現代建築語彙呈現出一種新的東西

GIF

《好奇心日報》在一篇文章里總結了2017年關於建築設計的七個趨勢,其中提出了一個趨勢:「舊建築改造越來越流行。」在這一年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利用舊建築進行新的改造和創新。

這一方面的原因正如文章所講:「城市越來越擁擠,新建用地越來越少,舊建築改造的機會也相應增加。而且這種老的、歷經風雨甚至殘缺不全的舊房子與全新的、現代的建築語彙和材料相互穿插,倒是比較容易做出有價值的東西,呈現出一種文化的喻意和藝術收藏的價值。」

在這一年,造君採訪了一些人,他們有些是建築師、設計師,有些是咖啡烘焙師、生活美學家,他們將自身的理念和對舊建築的思索,對一些住宅進行改造,賦予了新的生命,本期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昔物所

曾昔想要尋找一處適宜的房子作為茶空間,有天在老城區無意中轉到了一處荒廢已久的待租房,她翻牆進去發現裡面很是漂亮,便選擇了它。作為設計師出身的曾昔並不想設計這處房子,她選擇去感受這所房子。

所以「昔物所」的硬裝基本沒有改動,保留了斑駁的牆面,水電改造走的明線,沿用原來的方式,帶著老屋本初的韻味。

軟裝的搭配,也是質樸素凈,選用的都是老舊的傢具,茶的器物也是只是最簡單的白瓷器,牆上掛著少許頗有趣味的字畫,與古器物相得益彰。

這所從無人問津的老舊住宅到如今成為廈門熱門的茶空間,帶著主人本身的氣韻,散發著質樸、謙遜和令人舒適的味道。

喵司小樓

「喵司小樓」算不上漂亮,更沒有像當前主流空間那樣有精緻的軟裝搭配,但是它絕對是令人由衷感到舒適。

它的主人是擅長舊建築改造的傑傑,「喵司小樓」原本是一棟80年代的破敗小樓,軟裝搭配並不難,難的是這座80年代建築硬裝上的破敗,建築隨著歲月一起成長,一起老去,結構漏水、電路損壞、木製腐朽……數不勝數的問題。

改造前

傑傑將它比作一位慢性病人,而自己的作用就是將它變得健康,除此之外,她並不想做任何的變動,順應它周邊的環境和本身的模樣是傑傑的理念。

保留建築最本質的東西和加入這個時代新的東西,在這兩者取得平衡,這不乏是一種聰慧的做法。

反正咖啡館

「反正」咖啡館是由六位年輕建築師將廈門老城區一棟雜亂的房子改造而成,算是六個人剛畢業的一份作品,最後效果是令人驚艷的。

如同一次破壞性的藝術行為,他們將整棟建築的結構打破重建,切割成碎片後重新加固建築結構,賦予了它新的肌膚。設計出身的他們更多的以建築的角度來打造,光影是他們考慮得最多的一個元素。

改造前

在保證建築結構安全的基礎上切割原有的屋頂樓板,讓光線穿透整個空間內部。在這些男生的眼裡,「有了光影它就是一個富有情感,尊重人的建築,靜止的空間與外界產生了運動性和關聯性。」

樂否咖啡

「樂否咖啡」位於廈門小學路一處很是偏僻的地方,最初這家民宅被租給了海鮮店的老闆,在那之前的之前,是個麻將館。陳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神奇地將一處昏暗平凡的海鮮店變成了心目中的咖啡烘焙館。

如何改變空間的光線和局促的視野是最主要的問題,原本主人用來倒海鮮挑魚的昏暗房間被改成亞克力板,整個空間瞬間明亮起來。

僅有十幾平方米小客廳作為吧台,將鐵門和牆敲掉,換成玻璃門,使得空間明亮而不局促,整體基調以乾淨簡單清爽為主,材質多以鋼板折,比溫潤的木質更有張力。

有時空間的好壞不在於外在的因素和條件,更在於房子的主人是如何在運用。

小的館

「小的館」最初是一家古玩會所,後面改造成咖啡館與花藝教室相結合的空間。

它的主人湘瀾最初打算將整個空間打碎重整,但後面一位設計師朋友提醒了她:「不要盲目地想著做加法,你先看看這裡有哪些是你可以用的,保留下來之後再做添加。」在那之後想法變得純粹了,填充一些你覺得體驗感或者視覺感還不錯的東西,湘瀾開始從這種角度去做添加。

被客人戲稱的帽燈,充滿日式風的門帘,以及布滿整個空間的苔蘚,它的構造來自五湖四海,盆具來自台灣,小珊瑚石、太湖石等有來自歐洲,也有源自印尼,它的每一片都是湘瀾自己組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講,建築也是主人過往經歷和喜好的一種彰顯。

造居可以為你提供有美感、好品質的設計方案,並且提供裝修服務。我們的裝修服務包括:新房裝修、舊房翻新和局部改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好家居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佐藤大開掛的人生,Nendo是如何成為日本設計界的當紅炸子雞
這幾種家居觀賞植物都有毒,家有小孩要小心誤食

TAG:美好家居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