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追求這樣的人身:具緣人身!

佛教追求這樣的人身:具緣人身!

樹立具緣人身難得觀

佛教所追求的人身,不是一般的人身,而是內外條件優越的人身,是具備眾多善緣的人身,即具緣人身,也叫「暇滿人身」。具緣人身應該具備內外基本條件,內因是自身條件;外緣指社會和自然環境的條件。

內部條件:身體健康,生理上無缺陷;心理正常,心智聰明,好學上進等。如果身體不健康——生理上有缺陷,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就沒辦法聽經學法;心理不正常、心智不聰明,理解不了深刻的佛法道理。所以,健康的身體與健全的心智是暇滿人身的基本條件。佛教是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時產生的,有理性思維的人類才能夠接受這種高度的宗教。隨著人類理性的發達,那些在原始、落後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迷信就逐步失去了它的天地,再也立不住腳。現代社會是科技時代、知識時代、信息時代,西方世界的科學非常發達,同時理性信佛的人也越來越多。

外部環境條件:具備生存和生活條件,具有佛教文明和學習佛法的環境條件等。比如像文化大革命那樣的環境,由於人們的無知而對歷史文化進行簡單、粗暴的毀滅,不允許人學習、信仰,聽不到佛法就無緣入佛門。所以,外部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身的難得,須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一是現有人身的珍貴价值。

1、成佛離不開現世的人身,轉世人身是現階段修行的主要目標,通過現世的人身可以修積繼續轉生人身的因緣。

2、現世的人身有能力修積超世解脫和成佛的因緣,利用人身特有的精氣脈條件,可以修即身成佛的無上密道。

3、人若能自覺,現有人身每時每刻都能發揮有益的作用。如果利用能修善的這一面,每時每刻都能起到修的作用。

修行並不只是去寺廟或者誦經、念佛號,入佛門後的一言一行、每一件事情乃至每一個念頭無不是在修行。修行就是全面地修,處處都是修行的環境,將佛法理念貫穿生活始終。對一個覺悟者來說,見到的、聽到的都是佛法,觀花開花落,就知無常與苦,社會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作為我們修行的教材。

在認識人身難能可貴的基礎上,產生一種緊迫感,不浪費時間,不虛度年華,使現有的短暫人身發揮積極作用,做一點有益的事,是認識人身價值的目的。

二是轉生人身的善因緣很難,確是「稀有難得」。

1、修造轉世人身的因緣有三難:轉人身的先前因緣是持善戒,財富的先前因緣是施捨,身體健美的先前因緣是忍讓等美德。這類美德一是難修,二是難以一貫堅持,三是難以做得圓滿成熟。

2、轉生具備繼續修學條件的具緣人身,比轉生普通人身所需先前因緣更多、修造難度更大。從世人的德性和行為衡量,別說具緣人身,就連轉普通人身的可能性都是極小的。

3、在充分認識具緣人身難能可貴的基礎上,要珍惜自己的難得人身,樹立如下三個觀念,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1)人身是如意寶,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我前面曾講過生活中觀,不能貪圖享受,浪費生命,也不能摧殘自己的身心。自殺一類的行為更是佛教所不允許,我們要利用這個身體來修法、行善,把它當作如意寶一樣愛惜。如果修長壽法,發心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來修佛。

(2)此身具備千載難逢的超越契機,決不能輕易放過。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兩者都得到了,這樣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世上能得聞正法的人極少,我們確實是擁有千載難逢的契機,應該珍惜。

(3)人身如落水者僥倖獲得的救生圈,須牢牢把握。如同在船不幸破漏後掉入海中的情況下,卻又僥倖獲得一個救生圈,要緊緊抓住,不然的話,一鬆手就會沉入海里喪命。如果這個難得的人身不能有所作為,就如同從寶島上空手返航。

總之,在已獲得的優越人身上發揮積極作用:一是要樹立為後世著想的遠見卓識;二是要為後世的長遠幸福創造、蓄積充足的因緣。就像出門必須帶足路費一樣,否則如何完成長途旅行呢?

點贊分享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多識活佛:理信的佛教,反對盲目信仰
多識活佛:「十二因緣」是什麼意思?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