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買去都是一樣的衣服 著裝風格怎麼就固化了
《鳳凰周刊》最近刊載的一篇名為《程序員的穿著為啥這麼丑?》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程序員」又一次以一種固有印象出現在了大家視野中。仔細想想,這個職業稱謂已經成了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以形容總是穿著帽衫、T恤、牛仔褲、運動鞋的人。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都是最典型的「打扮得像程序員」的人。而在最近正在播出的電視劇《戀愛先生》中,其中一位身份設定為程序員起家的CEO的配角,也刻意採用了標準的「程序員」穿搭。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左)與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從我是誰到我穿啥
職業身份往往會禁錮一個人的穿衣風格。除了程序員,其實身邊很多人都會因為職業和職位的關係有一套「標配」。比如辦公室的女白領,大多都會買高跟鞋,但跟往往不會太高、太細;健身教練則喜歡穿著凸顯身材的緊身衣,買來買去都是那個款式,只在顏色和圖樣上做改變;而設計師群體,像山本耀司那樣老穿寬大黑色衣衫的大有人在。
只穿黑色的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
這樣反覆購買、穿著同一類服裝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基於自我認知。職業是一方面,年齡、身材、個性亦都是需要被納入考量的因素。
「我的衣服更多會偏向職業裝,」做了幾十年公務員的李晴總是穿著深色、簡潔的連衣裙,外加罩衫,「我會有意識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像我性格內斂、年齡偏大,自然會避開花俏,絢麗的服裝,不考慮有蕾絲和飄帶元素的,即使是紅色,也只選酒紅、棗紅。」
這種自我認知往往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形成,特別是在以審美這種抽象的因素為基礎的時候。
「這都是要在反覆試錯中確認的,」正在攻讀服裝設計專業研究生的陳依婷說,「一開始對自己穿衣風格沒有明確界定的時候,屬於一個摸索時期,那時候應該是無意識地去選購服裝。事後,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所處環境,慢慢在不停的試錯中才會階段性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服裝風格,然後按照這個認知去進行選購。」
不過,所謂自我認知,也並非完全源於自我。人身處社會,周遭的目光、評論,以及周圍人的自我認知,都會影響自我定位。
這也是為什麼,很有可能你和身邊的一群人穿得都挺像。就和動物會根據紋身識別自己的同類一樣,人類亦會通過衣著裝扮找尋同伴。
《中國有嘻哈》中的選手孫八一之所以在節目一開播就迅速獲得認知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評委熱狗評論他「穿得不嘻哈」,顯得很另類。這才成就了之後「商務說唱」的梗。而《穿Prada的女魔頭》中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飾演的菜鳥助理Andy,為了更好地被工作夥伴及相關的社交圈接受,索性完全轉換了自己的穿衣風格。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見證了她一路變美,也看到了伴隨而來的一路高升。
穿得像鳥叔的「商務說唱」孫八一
《穿Prada的女魔頭》安妮·海瑟薇做時裝助理時的扮相
固化的風格不是不能變
要提到的是,穿衣風格一旦形成,在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努力下,很難被改變,卻也不是不能變。
就像之前提到的Andy會從一個新聞專業的學霸學生變身為時尚雜誌的主編助理,就經歷了一次穿衣風格的改變。隨後當她決心做回嚴肅新聞記者,她的穿衣風格隨之再次變化。
換句話說,生活狀態變了,買衣服的路子也很可能會跟著變。
剛剛減肥成功的大學生齊昭深以為然。
「我以前不注重外表,衣服穿著舒服就行,更別提衣品了,所以那時候只買運動衣。買同一件衣服不同顏色的情況也過一次,因為兩個顏色無法取捨,但是現在不會了,」齊昭說得挺開心和驕傲,「現在體型發生了變化,以前塞不進去的衣服也能穿了。所以有時候在微博或者電視劇里看到有些男生穿得好看,會有一種想模仿的感覺,有時候逛商場逛到眼前一亮的衣服就會萌生想嘗試的想法。」
作為女生,姚一倒是一直都注重打扮,不過,她也在這一兩年風格大變。現在的她是日式「性冷淡風」的追捧者,尤其鍾愛剪裁簡潔的闊腿褲和針織衫,到了夏天也要堅持穿七分袖的T恤。可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給人的印象還是「小碎花」少女風的重度迷妹。
「我覺得我主要是受到去日本交換學習時周圍人風格的影響,加上我現在喜歡看日劇和綜藝,所以自己審美也發生了改變,我現在會比較關注日本方面的流行趨勢。」姚一將自己的變化歸因於生活環境的變化。
不過她也提到,有些審美偏好很難變化。她現在還是喜歡碎花,雖然不會再把它們大面積地穿在身上,但是在髮帶及裝飾品上可能還是會選擇帶有這個曾經最愛元素的產品。
我買衣服我做主?
可是買衣服這件事真的只和自己的審美、選擇有關?
《穿Prada的女魔頭》中還有一個經典橋段是,剛入職的菜鳥助理Andy對於「女魔頭」和同事糾結一套拍片服飾如何搭配的過程嗤之以鼻,卻被怒懟一番:「你覺得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所有的選擇,其實都是在別人提供的選擇的基礎上選擇的。」
這段話道出了時尚產業之於個體消費者的影響。
縱觀整個時尚產業鏈條,高級時裝品牌的設計師們每一季的新設計會在媒體的推動下形成所謂的「流行趨勢」。這隨即會影響大眾時尚品牌領域的產品開發選擇。在快時尚品牌逐漸逼得時尚界日程表做出加速改變時,這樣的鏈條也仍未發生本質變化。
而再往下梳理,不說以選品品味形成市場差異化的買手店,哪怕綜合性百貨公司在選品品類上也會有一定的固有偏好。這多半基於銷售平台的自身定位及目標消費者群體的需求。
所以,當消費者有幾家忠實消費的買手店、百貨公司,那麼不管流行的風怎麼吹,商家總會上架幾件他們偏愛的款式。更何況,這兩年各種網購平台還都在致力於利用大數據,越來越精準地「猜你喜歡」。這多少也能解釋為什麼顧客總會不知不覺買入同一種風格屬性的東西。在營銷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歸為商業控制消費者時尚意識的範疇。
《穿Prada的女魔頭》中,Andy身上的藍毛衣被舉例說明品牌、媒體、商業平台是如何聯手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決定。
最後,一起來看幾個「時尚易逝,風格永存」的真實案例
修修,21歲,理工專業大學在校生
姚一,22歲,學生(曾赴日本交換學習半年)
李晴,47歲,公務員
齊昭,22歲,學生
陳依婷,23歲,服裝設計專業研究生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姚一,李晴,齊昭均為化名)
來源:界面
TAG:工廠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