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氏太極柔式理療 輕柔化解筋骨酸痛

楊氏太極柔式理療 輕柔化解筋骨酸痛

歡迎關注孝行天下~

GIF

中醫推拿理療,總是讓人聯想到滿頭大汗使勁拉扯按壓的理療師,以及哀鴻遍野的病人。但是楊紅興理療師,卻完全顛覆了外界對理療手法會讓人痛不欲生的刻板印象。楊紅興動作輕柔地撥筋調整,有時只見他在患處摸一摸轉一轉,就解除了病人的酸痛。

很多苦於長期酸痛、疼痛,持續復健卻好不了的患者會向楊紅興求助。為什麼手腳活動不順、轉動會痛?他說是某些肌肉正處在不對的位置,肌肉間的張力被改變,當然就會疼痛,活動也會發生障礙。

「很多人觸診只是壓一壓、摸一摸,但我是去摸到筋骨肌肉的走向,檢查骨骼位置對不對?肌肉走向對不對?」楊紅興說,只要順著筋骨肌肉正常該有的張力去調整,讓它們歸位,這是完全不會拉到傷處的,所以基本上不痛,也不會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

楊氏太極柔式理療楊紅興

理療的治療首重正確的診斷,望聞問切樣樣不缺

望,他會看病人走路與身體的姿勢;聞,是壓下病人痛點,看他疼痛是點還是面;問,了解病人日常行為姿勢及工作的環境,是否造成肌肉歪斜;切,觸摸筋骨肌肉的走向,判斷檢查骨骼位置對不對?肌肉走向對不對?「中醫理療是用手指來診察」楊紅興理療師說。

接下來,則用太極柔式手法將移位的小關節復其原位,並透過身體力線調整長程筋膜,理開成束的筋肉,舒緩緊張的肌肉。「辛辛苦苦走中醫理療,就要立即解決疼痛,吃止痛藥還要半小時後才有效。」楊紅興理療師很有信心地說。

如果是年輕病人,多半是壓力,肌肉中軸已經偏斜,造成勞損,病灶深沈,肌肉不平等牽扯太久,小關節已經移位,造成心浮氣躁,也就是過勞。「疼痛就是個結」他解釋。另一類年輕病人是意外或車禍,當時或許只是去足療按摩,沒有解決深層的損傷,造成僵硬、腫脹。

老年族群則多半是退化性疾病,關節骨骼已經僵硬,常見的現象有雙腿抬舉困難上下樓梯無力、膝蓋酸痛上衛生間無法彎曲蹲下、雙手無力扶持,卻還為了養生運動,造成急、慢性損傷交互發生。

中醫理療師能治哪些疾病

中醫理療師的主要治療內容包括正骨與理筋兩大部份,可治療因跌打或運動等外力所致的筋骨、皮肉、氣血、臟腑、經絡的損傷與疾患,例如脫臼、扭挫傷、各種急性傷害與慢性勞損。

常見的屬於四肢問題有: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板機指、手部位扭傷、腳踝腫脹(翻船)、足底筋膜炎、腳掌腳趾扭傷疼痛。

屬於身體問題有:偏頭痛、暈眩、鼻子歪斜、乾眼症、落枕、肩頸酸痛、五十肩、膏肓痛、閃腰、經痛、骨盆高低、長短腿、拇指外翻、髖關節疼痛、以及骨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壓迫、久年舊傷所造成的各種酸、麻、痹、痛。

太極柔式理療手法多樣,不只是推拿,且在不同的狀況、不同階段、有無受傷,運用的手法都不一樣。例如同樣是筋骨酸痛,摔倒造成筋骨錯位的損傷型疼痛,和長時間使用計算機、玩手機「低頭族」的頸肩背酸痛,治療手法就完全相異。

損傷型疼痛的原因包括熬夜、受風寒、坐姿不良、固定姿勢太久等。例如熬夜會讓筋骨繃緊牽拉,再加上睡覺時頸部受寒也會讓肌肉收縮、疼痛,導致落枕。

椎間盤突出、骨刺也是困擾很多人的毛病。楊紅興說,「坐骨神經痛」是形容一種腰臀腿疼痛的特異現象,病灶因素有許多種,有時候是臀部肌肉痙攣壓迫神經造成,只要用手法把不平整、不平衡的肌肉解開即可緩解。有的則是由於椎間盤突出或退化性骨質增生(骨刺),再與周圍肌肉牽拉引起,治療比較棘手,利用太極柔式理療手法,把周圍肌肉與狹窄的椎間鬆開,也能緩解。

骨刺則是年紀大的正常退化現象,如果沒有造成神經壓迫也未必要開刀。 「我也有骨刺呀!」楊紅興笑說,西醫骨科有統計,真正需要開刀的骨刺患者僅 10~15%,民眾不要太害怕。

因此,理療師除了推拿外也要做衛教,指導患者多運動並保持正確姿勢。很多人使用計算機或寫字時會覺得手麻麻的,原因是姿勢不正確,使肌肉過於牽拉、緊繃;尤其很多人會習慣翹腳,這時身體是扭轉的,導致肌肉與脊椎不平衡,就容易造成後天因素的脊背姿態性側彎,如果扭轉處剛好是神經通過處,可能就會酸痛、麻痹。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根據中醫理論,人體許多疾病疼痛是因為氣滯、血瘀造成的,所謂「三分筋骨,七分氣血。」如果氣功與太極理療手法運用得宜,不但可以調整錯位、緊繃的筋骨,讓體內張力平衡,還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進而舒筋活絡。

楊氏太極柔式理療采宏觀注重病人整體狀況

是「宏觀」,注重整體。不只看病人的膝關節,還會檢查骨盆的髖關節、腸薦關節以及腰椎對膝蓋的影響。腸薦關節活動異常照 X 光看不出來,要動態的物理檢查才知道。

並且,中理療師知道關節變形磨損雖不可逆,但尚能夠改變其他可以逆轉的因素,例如追溯和治療髖關節的問題。常有病人問:「我膝蓋痛,楊老師你怎麼是處理腰?」「你這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楊紅興回答。經過相關骨架的理療後,往往就能減輕一大部份的膝蓋酸疼沉重感。

頭痛不醫頭 腳痛不醫腳

有位40多歲的女性因為媽媽手(橈骨莖突腱鞘炎)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好幾位中、西醫治療都未見效,經人介紹來找楊紅興。依他的經驗,媽媽手除了手腕施力不當,還可能源自頸椎、胸椎關節的錯位,「如果理療得好,病人絕對當下會有緩解的反應」。當天這位病人接受了腕、肩、頸椎、胸椎的理療手法後,但患處還是疼痛未減。

於是楊紅興將診治的範圍延伸至腰椎、腸薦關節及髖關節,發現和媽媽手的同側髖關節角度及腸薦關節的動態有問題,當他把病人錯位的關節調回去,病人馬上說好了八成,連稱神奇。之後陸續配合按摩、理筋,解決了病人久治不愈的媽媽手。

髖關節內側小轉子與腰椎前有一組肌肉相聯結,髖關節有錯位就很容易牽拉此一肌群,進而使得腰椎弧度改變。病人因長期腰部前傾,腰間肌肉緊繃,進一步造成上半身肌力改變,時間久了,連手腕都受影響。

「所以說中醫理療師是頭痛不醫頭,腳痛不醫腳,不是處理單一關節,而是將診治範圍上下延伸找出癥結,把走位的骨頭關節、肌肉筋膜複位回去。」

好的理療師除了醫術外,也要具備不怕困難、勇於突破的性格,以及「想要幫助病人」的熱忱與興趣,把病人當自己的家人盡心醫治。

「定力」更是理療師必備的條件,唯有定下心才能「摸」到病因。楊紅興老師說,病情往往變化迅速,理療師要夠沉穩,才能氣定神閑處理治療。「自己安定才能帶給病人安定」,理療師必須要心無旁鶩,才能專註處理傷勢。

「中醫理療的手是沒辦法被機器取代的」楊紅興理療師這麼說。縱使醫療發展日新月異,但中醫理療師卻讓我們看到素樸的美好:患者需要的,只是一雙能夠撫平疼痛的手,而這也是中醫理療師存在最重要的意義。

心念簡單樸實,看診時才能思緒清明,而這也是楊紅興練氣功的原因之一。透過專心練習氣功,可以幫助他定心、摒棄雜念、排除濁氣,進而保持專註。「置心一處,無所不能,無所不辦。」楊紅興說。只有透過修行強化自己,才能把正面的「氣」傳給患者,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傳承健康 科學養生

人口老化,勢必要發展長期照護產業,這時就可以把康復理療與保健養生納入產業發展計劃中,以妥善照顧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

楊紅興理療師理論也深厚,熟稔解剖學、生理學,建立一套訓練年輕理療師的方法,同時已取得中國康復理療師講師資格認證。

為了分享觀念,他不藏私將 10 年來累績在台灣幫助過數千人的太極柔性理療手法,帶來中國讓全國各地更多理療師和有興趣從事理療師的人都來上課傳承,以幫助更多人遠離疼痛重抱健康提升生活質量,也為中國大健康盡一份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和合鄭繼兵做客《領航》
一臉懵圈!在皇太極的眾多妃子中,其中這三位竟然是姑侄女的關係!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