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做喜歡做的心不染 做不喜歡做的心不煩

做喜歡做的心不染 做不喜歡做的心不煩

《華嚴經》第四參,善財來參彌伽大士,真實作答,表明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彌伽五體投地,禮敬善財。然後散金銀寶珠寶衣等無數殊勝眾妙供具而為供養。

最好供養真發菩提心的真,真德行。色身只是載體代人接受。德行與供養不相匹配,差多少,下輩子補多少。盡情純真盡心供養,真供養,不要在意。修行人徹底經驗過,得到得不到,就放下。

彌伽然後合掌,以柔軟音而稱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接著對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為勤求一切智智不斷佛種等定義,一共講了23個。

華嚴經交給大心凡夫來流通,只要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師父在測試弟子是否發菩提心,測試你的能力,徹底洗清你的大腦,你看不到。宋時佛印了元禪師28歲當方丈,德化廣被,蘇東坡與之常交而難度,平等現象。

有能發阿耨菩提心者,則為永離一切世間凡夫種性,生如來家,菩薩種性;則為嚴凈一切諸佛所有剎土;則為調伏一切眾生令其成熟。此是普賢境,此是普賢行。生活所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無非是普賢境界,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一切行為,都為成熟一切眾生,都是普賢大行。這是果地覺,我們以因地心來修學。

有能發菩提心者,則為覺了一切法性出生死海,寶樹行列,枝葉光茂;則為照解一切業種無所依著;則為勤修一切菩薩所有妙行。

修密法,觀想與本尊無二無別。本尊就是他的根本性德,如觀音的大慈大悲,地藏的大願,你要知道他的大慈大悲是什麼?本尊的性德有沒有讓它突顯出來,與性德交融相契?這才叫本尊成就,才叫菩薩妙行,把菩薩性德張顯出來。光在形象上沒用,真虛心的人,會求證。

有能發菩提心者,則為已發一切大願無有斷絕。願指本來具足的,所以叫本願。你想著怎樣去供養,這叫小願。有一個因緣,你把房子供養出去,本來就有那個心,這叫大願。大願不是講的,是做的,是行部分,做到你能做為止。願是要行出來的才算。

有能發菩提心者,則為隨順一切種智離欲行處。欲,意義很廣。貪慾,淫慾,對某事有特別的慾望,都算在這裡面。如喜歡集郵,能不能在這當中沒有慾望?這個難。做美容,能不能離欲行化妝?修行在這個地方!起心動念的部分,修行就在這個部分兌現。

離欲行,是真的修行。做你喜歡做的,心又不染著;做不喜歡做的,不起厭煩心!

習參:1、何為真供養?2、怎樣發起生命中的性德?3、離欲行如何行?(海雲導師開演華嚴,圓明筆記心要!)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眾生有苦 憐憫攝受心 不是做廣告
建立共同的三種模式 才好一起同修論道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