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我們會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2017年出現了一批據說很好且不狗血,但我個人還沒時間看的青春校園劇,如《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你好,舊時光》等。
看過一些片段後,我忍不住回想起來自己的中學時代,還有一部從中學時代就想看但是拖到近日才看的電影——《藍色大門》。
電影開始,孟克柔(桂綸鎂飾)和林月珍(梁又琳飾)一對「閨蜜」在體育課上偷閑,
躲在一邊閉著眼睛想像自己未來的生活,而林在將要向孟描述自己未來老公的「關鍵」時刻,被體育老師打斷,
雖然有害羞,但她還是忍不住興奮地將自己暗戀的男生張士豪(陳柏霖飾)指給自己的閨蜜看。
忍不住想起來中學時期,也有閨蜜問過我找男朋友的「標準」,我說完以後,她說:「那你應該喜歡xxx啊!」
我瞬間就懵住了,因為她說得沒錯,xxx的確符合我的每一條「標準」,
但我對他卻沒有一丁點超越友誼的感情,我很困惑,就先摒棄掉了那些所謂的「標準」。
就像張士豪在追求孟克柔的時候會重複強調「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長得還不錯啊,我有什麼不好」,
似乎有了這些社會標籤或優勢,自己就是一個一定會被自己喜歡的人喜歡上自己的人,
但愛情又哪裡會是工廠車間生產出來的標準件呢?
除此之外,我記得在高中的時候還有三個「絕不接受」
——絕不接受姐弟戀,絕不接受比自己矮的男朋友,絕不接受同性戀。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雖然對前兩個「絕不接受」的接受程度也有限,但第三個是絕對的洪水猛獸。
我在上大學以前,也是將同性戀看做精神疾病,直白一點說,就是「變態」(我承認錯誤),
而我最初對同性戀印象的改觀出現在大一看過《斷背山》之後,雖然還是無法理解,但還是被Ennis和Jack真摯的感情所打動。
幸運的是,在看過《斷背山》後不久,又看到一部紀錄片——In the Womb(《子宮日記》)。
這部紀錄片一共有七集,其中一集的主題為「identical twins (同卵雙胞胎)」。
片子提到,帶有男性Y染色體的人類胚胎會在懷孕第6周開始出現男性特徵,到第8周開始分泌睾固酮,這種荷爾蒙不僅會加強胎兒身體的男性特徵,還會影響其腦部和下視丘的發育。
「下視丘是決定性取向的重要組織之一,有些科學家認為,下視丘接觸的睾固酮越多,胎兒將來更有可能傾向於喜歡女性;
但如果男性胎兒產生的睾固酮量不足,或者腦補沒有吸收到足夠的睾固酮,胎兒就無法成長為異性戀。」
不止男性,女性體內也會分泌一定量的睾固酮,雖然相比於男性的分泌量,女性的分泌量要少得多,但不排除一部分女性胎兒在腦部發育過程中,下視丘吸收了較多的睾固酮,因此成長為同性戀。
片子里還講到一對同卵雙胞胎,他們擁有比異卵雙胞胎更加相近的基因組成,並由同一對夫妻在相同的家庭撫養長大,但兄弟兩人一個是異性戀,一個是同性戀。
總而言之,這套理論和案例用於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理論用於解釋同性戀的產生原因,包括其他生物學理論、社會心理學理論、宗教學理論,等等。
然而這些科學研究提供的證據,也並沒有讓我從心理上接受同性戀,直到我大二暑假去大連旅行的時候,
偶然在當時住的青年旅舍里遇到一對來自美國保守的共和黨大本營--德克薩斯州 的男同性戀情侶。
起初我並不知道兩人是戀人關係,以為只是好朋友。
我和旅舍老闆聊天時說到我要到星海廣場去參加大連啤酒節,他告訴我那兩個美國人也要去,於是我們三人便結伴而行。
我們在啤酒節上玩到晚上11點多,然後依據他們兩人之間的傳統,來到一個酒吧為Christian(其中一個男生)慶祝生日,一直玩到早上4點才回到旅舍,於是我就順利地錯過了第二天上午10點回家的火車。
事實上,我在啤酒節上就知道了兩人真正的關係,但奇怪的是我對他們並沒有像之前我在想像中對同性戀者的那般厭惡,因為我完全不覺得他們和我的其他男性朋友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就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罷了。
回想到這裡,我不禁嗤笑了一聲,真不明白我當初究竟為什麼在真正接觸了解同性戀者之前對「絕不接受同性戀」這個想法那麼執著?
也許是因為「無知即純潔」吧。
電影中的孟克柔同樣受到傳統價值觀綁架,令自己備受個人內心真實情感的困擾。
然而遺憾的是,就像受地球磁場的控制,指南針只能乖乖指向南北一樣,受到自然基因的控制,
哪怕孟克柔在牆上、在沙灘上不停地寫「我是女生,我愛男生」,
哪怕她幻想和男生接吻之後,就不會再喜歡女生,
哪怕她大喊:「我不能喜歡林月珍,我就是不能喜歡林月珍」,
她還是會在享受過林月珍的央求之後答應她提出的任何要求,
她還是會在林月珍因懦弱而背叛自己時到林宿舍樓下找她,
她也還是會在將林月珍介紹給張士豪以後忍不住折返回去查看,
她還是忍不住吻了她。
無論她如何「抗爭」,她始終是她。
也許我們曾經都嘗試對一切下一個定義,或者為自己,甚至為他人制定一套明確的行為準則,
但在我們不停前行的過程中,在我們與世界的持續交流中,
撞擊,懷疑,碎裂,崩塌,重建,循環往複,不斷出現,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次劇變,也許是痛苦的,也許是快樂的,
但就像超聲波繪圖一樣,我們向世界發出一個訊號,世界會反饋給我們一個信息,
這些信息也許會讓我們更強大,也許會將我們擊潰,或許會將我們引向真正的自己,或許會將我們製作成一個標準零件,或許或許或許(填空題)。
走出呼和浩特市第五中學高考試點,也走出了我的中學時代。
2018年是高中畢業的第6個年頭,初中畢業的第9個年頭,
我們,都成為了怎樣的大人呢?
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又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