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黑頸長尾雉 | 捕殺和生境破壞的夾縫中生存的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黑頸長尾雉 | 捕殺和生境破壞的夾縫中生存的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飛飛狼


QQ:496079096


貴州人,植物業餘愛好者


這次的目標地點是安順市某縣境內的一個櫟林——常綠落葉混交林帶。


這是個經濟落後的小縣城,零散分布著紅腹錦雞、獼猴、豹貓、草鴞等國家保護物種,得力於這裡還殘存著較多的常綠闊葉林,但幾乎已不存在沒有人為干擾痕迹的林區。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的數量增加,這裡的植被受干擾程度也隨之下降,闊葉林內的物種因此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緩和期,物種數量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


很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裡偶然發現了國家

級保護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資料上記載其只分布於廣西和雲南的小部分地區,野外數量也只有近千隻,屬於非常瀕危的物種。為了保護黑頸長尾雉的野生種群,專門還在廣西的金鐘山成立了一個黑頸長尾雉保護區,用於保護和繁殖黑頸長尾雉。


鑒於黑頸長尾雉是國家Ⅰ級保護鳥類,而且這裡野生動物保護狀況令人堪憂,打獵、放火燒山、毒魚電魚等惡劣行為時有發生,因此野保行動必須立即開始。



從2016年1月發現時,我便輾轉聯繫縣、市、省級國家林業局及相關野保部門,提交資料並請求相關部門予以重視,開展保護行動。無奈資料太少且個人資料因「不足以證明該地區存在黑頸長尾雉」而被再三推諉。慶幸的是這個消息得到了省內高校兩位動物學老師的重視,在兩位老師的幫助下,發現黑頸長尾雉的消息迅速擴散到相關部門。


但因黑頸長尾雉數量太少且還未找到更多的分布點,兩位老師在實地考察多次都沒有發現其蹤跡,因此消息的可靠性一再被質疑,保護進展停滯不前。


在沒有儀器設備幫助的條件下,要想發現黑頸長尾雉的蹤跡,只有利用春節前後這段寶貴的時間。因此從2016年開始,我利用寒暑假回家的時間,間斷的對該區域黑頸長尾雉的分布點和生境進行調查,得到一系列生境資料和分布點6個,其中4個是親眼見到的,2個是向村民進行訪問調查(主要

通過圖片對比、識別)得

到的,同時還拍攝到黑頸長尾雉的活動視頻和6張照片。

黑頸長尾雉活動視頻



除了黑頸長尾雉少量的信息,更多的是該地區的令人堪憂的野生動物保護現狀。



人們傳統的耕種模式,會造成較大的干擾


對這些零星分布的闊葉林的持續砍伐,是否會影響動物的生存環境?


在走訪過程中,一些老人家口述中得知,以前的冬天,黑頸長尾雉經常會飛到房前屋後活動,村民上山砍柴務農也會經常遇見出來覓食的一家子,但最近幾年幾乎見不到黑頸長尾雉了。




被關在一起的短耳鴞和某種鷹


中國大部分山區的農村,依然有著捕殺野生動物的現象,這是與當地一直保持穩定的傳統生活方式相關的,這些地方可能上千年一直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長久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歷史中可能並沒有對這些物種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近年來由於捕獵工具、技術的革新,針對性藥物的生產以及農村環境面臨的農藥和除草劑大規模使用的面源污染,對野生動物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脅。尤其是一些呈現出種群急劇減少,生境片段化的物種,

如前所述的黑頸長尾雉、耳鴞、豹貓、獼猴等,

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籠子里的草鴞


但在這些動物棲息的偏遠山區,又不能很好的執行。一方面村民的觀點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另一方面野保和相關部門的執法力量又難以到達農村,即便到達,也難以全時間空間的覆蓋進行監測和保護,因此在國家保護動物集中出現的地方,成立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措施,讓野保的專業人員,與村民一起轉變觀念,從以前的捕殺轉而變為保護、監測與研究,實際上這樣的方式已經在其他地方開得到實施,在BBC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的《野性中國》中便有多處提到獵人轉變為動物救助者的情景。




被氣槍捕殺的豹貓


      貴州省在大多數人的

眼中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貧寒山區,但正因為是這樣的山區環境反而保存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此次發現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的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便是佐證。但目前的保護現狀

已經不容樂觀,倘若靜靜等待教育的力量慢慢改變下一代的保護思想,恐怕那時我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保護的了,唯一的印象就只能從照片或視頻裡面才能看到。


半年前,研究人員已經向相關部門提交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申請,但至今仍然沒有得到回復。我們希望儘快將這些屬於我們貴州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好,讓包括黑頸長尾雉在內的國家級保護動物能有更美好的生存環境,而不是在片段化破壞的生境以及當地人捕殺的夾縫中生存,我們應該把它們留存給更多的人,留存給子孫後代。


保護已經刻不容緩,因為:

捕殺,仍在繼續!




-END-


編輯 | 刀刀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人蔘果(上) | 產自秘魯的香艷茄化身五庄觀的人蔘果大賣
手機拍圖系列 | 關於螞蟻的三個問題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