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紹實力強大,為何慘敗,真的是因為官渡之戰嗎?千萬別被騙了

袁紹實力強大,為何慘敗,真的是因為官渡之戰嗎?千萬別被騙了

袁紹,字本初,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他年少時便「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進入朝官之後,成八校尉之一,身居高位;董卓禍亂朝綱,他隻身出逃,引起董卓忌憚,被拜為渤海太守。之後,他先奪冀州,後據青州、幽州、并州,一統河北,成為了最大的割據勢力。再加上當時他手下文有郭圖、逢紀、審配、許攸等人,武有「河北四庭柱」,按理說有人才、有地盤的他,想成霸業,並非難事。然而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他被曹操以少勝多,不久後病逝,兩年後,他所有的地盤都被曹操收入手中,至此一方諸侯,徹底成為歷史。如此看來,袁紹的悲劇,緣於曹操,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當時不管是論地盤,還是論兵力,亦或是論手下的文臣武將,袁紹比起曹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雖說他好謀而無斷,但是能夠一統河北,獨據四州,他絕非庸才,絕對不會在各方面,都佔有優勢的情況下,輕易的敗給曹操。再說了,官渡之敗後,冀州多叛亂,他還有餘力一一平定。如此看來,真正讓他敗亡的人,並非曹操,真正導致他敗亡的原因,也非官渡之戰。那麼袁紹不但沒能成就霸業,反而早早的,在諸侯爭霸中被賜出局,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小編認為,袁紹之敗,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他自己。他之敗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性格存在巨大的缺陷,即好謀而無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才一步一步將自己逼上了絕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他的這一性格,招致了哪些禍患。

一、群臣內鬥

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曾在評價袁紹的時候說道:「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的確袁紹手下彙集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他根本無法,使這些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且他並沒有確定明確的發展方向,手下的謀士各執一詞,甚至為了爭寵,進行勾心鬥角,有時甚至會將武將牽連進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官渡之戰期間,袁紹原本佔據了上風,可是因為審配抓拿了許攸的家人,導致了許攸叛投曹操,戰局開始逆轉。之後又有郭圖獻計不成,誣告名將張郃、高覽,逼反這二人。僅這一戰期間,就發生了這些事情,可見平時這些人之間,更勢如水火。這一切都是因為袁紹的性格缺陷導致的,如果他有一個明確的方向,眾人往同一處用力,這等情況自然可以避免。

二、諸子內鬥

他的屬下之間勾心鬥角,還有另一重原因,那就是他遲遲不肯選定繼承人,按照古時的傳統,人們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一般會立嫡立長,但是袁紹卻將自己的四州,全部分封了出去,讓每個兒子都有了奪嫡之機,與此同時,他還將幼子袁尚留在了冀州。這種情況下,他手下的人,為了在袁紹去世之後,謀一個好前程,紛紛站隊,他的幾個兒子也開始互相爭鬥。這一點他在世的時候,還不是特別明顯,他去世之後,矛盾卻驟然爆發——幼子袁尚和長子袁譚相互攻伐,結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曹操趁機將他們各個擊破,接手了袁紹的全部地盤。如果袁紹不廢長立幼,明確的將長子袁譚,立為繼承人,並杜絕其他兒子爭權的可能性,他去世之後,曹操絕對無法輕易拿下河北,他的勢力,也不至於就此消亡。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袁紹之敗,並不是敗在了官渡之戰,其勢力內部的問題,早已根深蒂固;導致其勢力消亡的人,也非曹操,而是他自己。正如陳壽所言:「(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和,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蹶,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州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中被嚴重弱化的十大悍將,樂進曹仁上榜,第一位遠勝趙雲
司馬懿晚年最恨的兩位武將,一個被暴屍三日,一個後人搞垮了西晉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