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日立春:你知道古代打春、春杖、春盤、春燕的來歷嗎?

今日立春:你知道古代打春、春杖、春盤、春燕的來歷嗎?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春泥

 我要我們情人結

張芸京 

00:00/04:22

文/陳二虎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當立春在殘冬的餘威下尚未完全擺脫出來的時候,案頭的報春花便以最艷麗最熱烈的姿態,綻放出萬紫千紅的花朵,恰似一片絢麗的錦霞,第一個報道春天的到來,無愧於「良家之淑女」的美譽,展示出「天使的微笑」,充滿勃勃生機,頻送春的消息。

剛勁中不乏溫柔,靈秀里透出雅趣,是愛與美的化身,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藝術上的愉悅。彷彿神話中的仙子,那麼迷人、那麼甜美;依稀傳說中的精靈,那麼神秘、那麼和諧。呵,報春花,你與溫暖同在,你與春天同行。

一波波香馨,都是祝福;一縷縷馥郁,都是情意。自古而今,詩人們都喜歡春天的到來,憧憬播下希望的種子,激發人們如火的熱情。

(一) 「打春」的來歷

不知不覺間,立春了,民間俗稱「打春」,那麼,為什麼叫「打春」呢?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 立春》中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牛。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鞭春牛,也叫打春牛,是用土塑制的供立春日勸農迎耕、祈求豐年的祭祀活動之用具。

我國自古以農耕為主,上古時於農歷十二月製作土牛以送寒氣,後來漸漸演變為立春日造土牛,以勸農事,象徵春耕開始,一般都是由當地知縣或勸農官(勸農官由朝廷委派)執春鞭,這春鞭一般以楊柳枝代之,也有的製成彩杖,稱春杖,隨鼓聲擊土牛三下,再交由吏民擊之使碎,民間流傳這春牛碎土能治病痛。

(春牛圖)

(二)春杖既是民俗,更是一種典章制度

有關春杖,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纏春杖》中道:「春杖子用五(彩)絲纏之,官吏人各二條,以鞭春牛。東坡詞云:『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看來古代對立春鞭春牛十分重視,儀式複雜,各州郡都要依儀規進行,這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活動,更是一種典章制度。

民俗節序,強調的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

(三)春盤是什麼?

立春在民間有許多習俗,將生菜、春餅等放於盤中,取迎春之意,並且饋贈親友鄰居,稱為春盤。

古代皇帝於立春日都要以春盤賜與近臣。吃三生菜,也就是三種生菜,取其「生」字,蘊涵萬物生長之意。以蔥、韭菜、蒜、蓼蒿、芥菜五種辛辣菜雜和作食叫「五辛盤」,諧音取迎新之意。

此風俗很久遠,晉代周處《風土記》中載:「正元日,俗人拜壽,上五辛盤,松柏頌,椒花酒,五熏鍊形。」後演變到立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辣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

(春盤)

(四)咬春和春燕

後來人們又在立春日吃大蘿蔔,稱之「咬春」。立春,各地習俗略有不同,都是對春天充滿希望與祝福。

最有意思的是「春燕」,古代婦女的立春飾物,又稱彩勝或彩燕,也稱宜春髻子,也就是女性的頭飾做成燕子形狀,書「宜春」二字於頭飾上。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載:「立春日,悉剪綵為燕以載之,貼宜春字。」

立春還有贈「春球」、鬧蛾兒等等,同時還要釀造春酒。如今,立春的習俗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我們回味民俗,感受春天的氣息。

立春花開,花開報春。

(咬春)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秦淮餘波之抗清俠女葛嫩娘
春秋第一艷婦:與三個國君有染,嫁了七次,九個丈夫死在她手裡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