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周宣王鬥雞

歷史故事——周宣王鬥雞

原標題:歷史故事——周宣王鬥雞


周宣王是周朝第十一位王。姬姓,名靜(一作靖),厲王之子。厲王時國人起義,大臣召穆公虎將太子靜隱藏在自己家中,被國人包圍。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脫身。共和十四年(前828),厲王死於流放地彘(今山西霍縣),大臣擁立靜為王(見共和)。宣王即位後,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頓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時復興。


周宣王很喜歡觀看鬥雞,他的門下又位專門馴養鬥雞的紀渻子。有一天,有人從外地送來一隻很強壯的鬥雞給國王,周宣王很高興地將它交給紀渻子。過了幾天,周宣王便問道:「幾天前交給你的鬥雞,你將訓練得怎麼樣了?可以上場比鬥了嗎」紀渻(shěng)子說:「還可以,因為這隻雞血氣方剛,鬥志昂揚,還不宜上場。」



再過幾天,急性的周宣王又問同樣的問題,紀渻子回答說:「還不能上場。因為這隻雞看到其它雞的影子,就會衝動,所以還不能上場。」又過了幾天,周宣王再問。這回,紀渻子便說:「可以了!因為當它看到其它鬥雞,聽到它們的聲音時,一動不動,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動,就象木雞一樣,現在可以上場了!」


於是,周宣王便用這隻雞去參加鬥雞,它一上場就穩穩站立,毫無擺動,即使其它鬥雞在它身邊百般挑釁,它仍然無動於衷,以眼睛注視對方,對方被嚇得自然後退,沒有一隻雞敢向它挑戰。


紀渻子在訓練鬥雞的時候,不是讓雞每天增加一點技巧,而是讓它每天減少一些心理負擔。這正像老子所描述過的修道過程——「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也就是說,通常的學習,總是要逐步增加一些知識技藝,而修道則相反,要每天努力消除一些東西。人們不斷地消除種種私慾雜念,也就不斷地接近理想的精神境界。大智慧表現出來的也許是愚鈍、高度的技巧看起來卻有些笨拙、真正的勇敢往往被誤解為膽怯。



外表的活潑、逞強、伶俐,都是好的,但是還不夠,還需要不斷地磨鍊,把浮躁和妄動收斂起來,把力量凝聚於內,看似獃獃的,無啥稀奇,可是那些存心挑釁、爭先恐後的鬥雞,碰到一動不動卻內蘊真氣的木雞,卻根本不得近其身,對方還未出手,自己先就嚇破膽了。如果想要戰勝對手,那麼首先就要戰勝自我。動如風,不動如山,動與不動都是力量所在。戰勝自我首要的擺正心態不浮躁,達到一種勝敗都鄭重的境界,絲絲入扣,有條不紊。就象我們職業成長一樣,不管是諮詢顧問還是知名講師,心態不正而熱衷於無限炒作,最終給人的品牌內涵一定是返祖趨猴的奇特景觀,蔚為觀止,正面意義壓縮到了最小,挖掘的可能都是類似木子美和芙蓉姐姐的激情裝產品組合;但話又說回來,陷入自我營造的酒香不出巷,願者上鉤的氤氳之中,也無異於自戀傻瓜一個。最後我們還是發現木雞的境界,絕對是一種大境界,不浮躁,不慕奢華,就象劍客一樣,儘管未必出劍必勝,但亮劍的境界一樣充滿了無限玄機和高度,甚至決定了成敗。


啟示:我們要以寬容的心去對待每個人,不要動不動就心浮氣燥,以為別人都在與我們作對。例如,當別人對我們的建議或言論提出以異議時,不要輕易動怒,應心平氣和地聆聽,有時則應大智若愚,發揮鬥雞的心理戰術,以靜制動,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周宣王繼位後,多次的對外用兵,使周王朝一度呈現「四方既平,王國庶定」的局面。但因連年征戰消耗國力,加劇了西周王朝的社會危機,加上周宣王晚年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宮湦(Shēng)繼位。關於周宣王的死因,許多著作記載為周宣王遊獵圃田(今河南省中牟西)時,杜伯的冤魂乘白馬白車,由司空錡(qí)護左,大臣祝護右。杜伯戴著紅帽子從道邊賓士而來,執紅弓搭紅箭,一箭射中宣王心臟,周宣王脊樑折斷後倒伏在箭囊上而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三星堆的青銅神樹
歷史故事——夏桀亡國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