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因等待而發現的美好

那些因等待而發現的美好

『01』

沒有人願意等待,沒有人喜歡不確定的收穫。

比起有預料的結果來說,等待未知的結果更像是一場審判,讓人撓心抓肝。這種對結果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會完全佔據整個人的頭腦,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高考結束之後,本以為可以把高中三年因衝刺、複習而丟掉了的睡眠給補回來,結果預設的要睡個三天三夜的計劃,卻因為內心的惶惶不安而睡不著覺。

倒不像當初第一年做復讀時的選擇那般乾脆利索,因為從高考結束的考場走出來之後,我就知道自己肯定是進入不到想讀的大學。因此考完之後反倒是一身的輕鬆,已經儘力了,設法彌補就是。

於是,沒心思顧慮最終結果的到來,便著手準備復讀的事情了。然而,一旦投入了精力和必勝的決心之後,我們所期待的最終答案,倒不如說自我預設的那個結果是否順利的得到。

顧慮存在的必然性,就是不希望夢想落空,不想接受意料之外的答案。

『02』

等分數的那個暑假很是煎熬,6月份的時節,剛剛好是夏天的開始 。我把家裡的小書桌搬到二樓的後窗前,正對著屋後的小樹林,樹林再往外去,就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田野了。

田野上被鋪滿了一整片的金色,那是快要收割的麥田。窗戶打開,微風一陣又一陣,將麥香和清新的綠色味道,吹過我的臉龐,吹滿整個房間。

不是被寂寞充斥,而是因為一個結果,所以才被這無邊的等待而消磨了生機。

那一段時間,除了吃飯、上衛生間之外,基本不會輕易下樓,更不會邁出大門出外去。一是沒有那個心情,二是怕遇到熟識的鄉鄰,被問到高考的任何事情。於是大多數的時候,就這樣一個人悶著,待著。

沒有試卷可以估分了,我就開始看從學校畢業時帶回來的書,當然不是課本和習題,而是一堆讀者文摘、意林之類的雜誌。這些雜誌在高考前是沒時間看的,那時候每天都是試卷、習題和練習,唯一的文字閱讀也就是語文試卷了,最有含量的當屬最後的作文部分了。

然而,一個人看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是很亂、很分心,因為我從中找不到該有的想要結果和答案,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去如何的走向,一想到這兒,就無端的害怕,就無助的懷疑,就惶恐的不安。

『03』

我每天坐在書桌前,盯著書桌上的雜誌,看著窗外的綠意和盛夏。家裡的這個小書桌,是我讀初三時,當老師的鄰居送我的,跟我讀初中的時候用的課桌是一樣的。

這個課桌有一個桌腿是彎的,大概也就是這個原因,它才會被學校給淘汰掉,才會被帶回到鄰居家,從而才會被送給我來使用。

書桌上有鄰居家小哥刻上的名字,我想應該是他在像我這樣等高考成績的時候,閑著沒事兒才刻下來的吧。於是百無聊賴之際,我也找來了一個小刀,在旁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我沒有專門刻木頭的刀,只找來高考用來削2B鉛筆的小刀,雖然不好用,但我也沒有太在乎,更不妨礙我刻完自己的名字之後,又刻上一句話「這總會過去」。

是的,這總會過去。

我想當時應該是被那種惶恐的不安籠罩了太久,像等一句認同、等一場宣判般煎熬,所以想來思去,茶不思飯不想,連睡眠都是半夢半醒之間的憂慮,這份焦灼,也終於學會了勸慰自己,凡是該來的,總會來的。不要太在時間裡恐慌,去認真接納就好了,無論最終是怎樣的一種結果,都要好好的接受。

我刻下這句話,就是想過幾個月之後再看到它的時候,能向那時的自己展露一下微笑,並告訴現在還一臉焦躁的這個自己:看,不是很好嘛。

『04』

你總想突然一下子就跳過這一個維度,忽然晃過3個月以後,結果已經有了,新的環境和生活也穩步就緒了,就像是電影里一樣,一場血腥抑或懸疑的結尾漸漸飄過,畫面漸漸切換顯示:若干年後。然後滿眼綠色的夏天,我們期待的溫暖和結局如期而至,平平常常的日子,滿眼明媚和美好的生活。

然而,時間最讓人無奈、也最讓人真情實切感知的,就只有此刻、當下。因為不管你想要像電影里若年後的具體結果,還是回憶已過去的曾經,都只能靠思索和回想才能得到。

而唯一真實的事情是,此刻當下的焦慮、恐慌、疑問,還有無可奈何,是需要自我真真實實地來體會、來感受,我們做不了任何的快進或快退。

其實,人生的成長和差異,也就是在這些一個人的時間所得到的。得到這些無盡的等待和反思,得到如何的面對自我、如何的開導自己。

人的一生應該有很多次像這樣的必須經歷,而每一場都關乎到自我的領悟。從恐慌、無助,到饒有耐心的接收,到最終對自己的勸慰與和解,這其實就是一場孤獨的成長。

現如今,生活的節奏很快,能滿足我們生活中各類需求的科技體驗產品也越來越多樣化。在這樣的一個速食時代,每一刻的無聊、慌亂,甚至是難捱的心情,都可以有特定性滿足我們的應用來填補、發散。

然而,心底中那般無措、躊躇和不安雖可以被暫時的安放,但如果不能一探究竟,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除非心夠大,不然當夜深人靜時,一個人獨處時,依舊還會是再次襲來煩瑣的惶恐。

我們每天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生活,然而一日又一日的規律或重複,不免又讓人心生疲憊或不安。這樣呼呼閃過的日子和生活,如果一眼就能望穿,倒不如停在原地反思一些才好。至少在當下的時刻,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我們該往哪兒出發,我們想要的激情和快樂來自哪裡。

是的,我們都是找工具的人,只不過滿足自我精神層面的快樂和充實感,還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尋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闖江湖一隻魚 的精彩文章:

TAG:游闖江湖一隻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