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將魏延被殺,與諸葛亮的死有關,「謀反」一事只因犯了蜀國大忌

大將魏延被殺,與諸葛亮的死有關,「謀反」一事只因犯了蜀國大忌

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不料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含恨而終,諸葛亮的病逝給予了蜀國極大的打擊,自此蜀國失去了中流砥柱,不過這還是蜀漢政權變得更岌岌可危的一個開始,因為諸葛亮逝世後,發生了一件讓蜀漢政權雪上加霜的事,那就是大將魏延被殺,罪名謀反。

魏延劇照

千百年來,魏延之死眾說紛紜,其中不乏有人認為,魏延的謀反和諸葛亮脫離不了關係,甚至可以說,魏延是被諸葛亮死前擺了一道,所以最後才被殺的。那麼,這一說法究竟是真是假,是空穴來風,還是確有其事呢?筆者認為,魏延之死與諸葛亮並無關係,而解釋,可以從蜀漢建興十二年說起。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那年,諸葛亮再次北伐,魏延為前鋒,大軍自漢中出兵出斜谷佔五丈原,此後,諸葛亮駐守北谷口,魏延駐守五丈原前線,與司馬懿的軍隊對峙整整八個月,奈何天命所定,最終諸葛亮因長年為蜀漢殫精竭慮,操勞成疾病逝,臨終前,他將楊儀、費禕、姜維叫到身邊,下達了一條密令:全軍撤退,魏延斷後,姜維其次;如果魏延不從命,那麼大軍可以自行出發。也就是這一條命令,改寫了魏延今後的命運,因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魏延與楊儀、費禕、姜維在軍事上發生了分歧。楊儀等三人,對諸葛亮的死密不發喪,並且準備按諸葛亮的死前叮囑命令全軍撤退,而魏延卻對此並不服從安排,他依舊在前線拒敵,並且對此向費禕表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第一,丞相雖然死了,但我魏延還能繼續作戰;第二,我堂堂一個先鋒,憑什麼要聽楊儀的話來斷後?費禕見狀,回到了北谷口開始撤軍,而魏延對此感到莫名其妙,面對大軍拋棄自己撤退的行為,他認為這背後是一直和自己不對頭的楊儀搗鼓的,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魏延燒棧道阻截楊儀,意圖暗殺,而楊儀一邊修路一邊上報稱魏延謀反,面對楊儀的反擊,魏延也不甘示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封上表也遞到了後主面前。

還沒有等劉禪理清頭緒,魏延和楊儀就在斜谷里狹路相逢了,兩人都知道,這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有活著走出斜谷的人,才有資格說另外一方是謀反者,而自己是清白的。

諸葛亮劇照

魏延一生,作為一名大將,可謂是戰功赫赫,曹軍在他手裡吃過不少苦頭,可與楊儀的這一戰,他卻被遭遇了史上最大的失敗,還沒有開打,手下就各自離去。這個問題,魏延當時或許沒有想通為什麼,可今天我們卻很明白,因為魏延是理虧的,他的理虧不是在不撤退軍隊,而是在截殺楊儀。因為楊儀此時此刻是護送諸葛亮的靈柩,而諸葛亮在蜀國是什麼地位,不言而喻。所以魏延與楊儀的私人恩怨,就變成了魏延公然挑戰整個蜀漢的權威,這樣的行為,通常意義上被稱之為「謀反」。後續故事就不必再多說了,最後的最後,是魏延在馬岱手上人頭落地。

這就是魏延之死的全過程,省略了細枝末節後,是一場私人恩怨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的對決,魏延慘敗,多年後有人為其翻案,謀反之罪純屬子虛烏有,魏延是屈死的,這一點,其實也是事實,在這裡我們也就不老生常談了,與此同時,魏延之死與諸葛亮本人無關也是事實,為何?

魏延劇照

因為諸葛亮的密令里雖然提到了魏延,但是他並不會為此算計魏延,他不能未卜先知,他要做的只是安排好後事,以此最大限度的保存蜀漢軍事實力,此是其一,其二,但凡認為魏延之死諸葛亮脫離不了關係的人,多半認為諸葛亮想要除掉魏延是因為其一直不待見魏延,可是以諸葛亮的心胸,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魏延雖然低情商低,平時難免會有開罪諸葛亮的言行舉止,可這些落到諸葛亮眼裡,並不是大事,因為在諸葛亮心裡,他為蜀漢操勞一生,只為了一個信仰,興復漢室,不負當年劉備的知遇之恩,魏延是蜀漢大將,也是難得的人才,諸葛亮視蜀漢為心中第一重要,必定為其計之深遠,留下良將,因為在他走後,蜀漢還需要他們來支撐。魏延是劉備死後,蜀漢除了劉禪和諸葛亮以外,最位高權重的人,他是一員大將,軍事才華也非常人所能比,不然也不會有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這樣的人,如果僅僅因為與自己有分歧而除去,雖然諸葛亮能夠眼不見心不煩了,可對於蜀漢來說,卻是在原本就人才匱乏的情況下,又失去了一位大將,得不償失的事,諸葛亮不會做,而且以諸葛亮的高潔品性,也不屑為之。

楊儀劇照

魏延之死,說到底,還是一場他與楊儀的私人恩怨罷了,值得一提的是,在魏延死後,楊儀後來也不得善終,魏延一事,自此所有的一切也徹底落下帷幕了,關於魏延之死的一切,也就只有當年斜谷里的清風和明月知道所有的真相了。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陽謀曹孟德,陰謀司馬懿」,事實真的如此嗎?
三國爭議:「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不及諸葛亮?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