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思考:如何在流動與變化中把握方向?

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思考:如何在流動與變化中把握方向?

Z

HONGFUDAODU

中富導讀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在薄薄的冰層上滑冰,唯一不掉進冰窟窿里的秘訣,就是你奔跑的速度要快過它坍塌的速度。」所以,在這個一切都在流動變化的時代,你是否能在變化中失去方向的一剎那,把握住方向,是生存下來最根本的問題。

文/中富資本學院 黃小麗

商業嬗變的本質:從構建帝國到順應流沙

每個企業家都有一個終極夢想——打造一個商業帝國,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商界正在出現一種現象——成為獨角獸的新興企業,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湧現,而那些看起來恆久的「百年老店」式企業,稍微不慎就轟然倒地,帝國大廈傾於一旦。

傳統社會,人們的觀念、行為方式、制度,所有的東西都是固態的,就像一塊磐石。而互聯網和全球化兩大力量的來襲,讓原有的固態的社會形態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式微乃至消失。磐石崩解了,構成世界的基底變成了瞬息萬變的「流沙」。

我們置身於一個流體的世界中,用「不確定性」、「流動」、「沒有安全感」、「瞬間生活」這樣的辭彙來描述這個現代化的世界毫不誇張。誰是中心?誰是主導者?很難界定。

「不確定性」是我們思考現代商業社會最重要的落腳點。

快速變化是一個商業模式生存的關鍵

在消費者社會裡,人們對任何一個東西的期待非常短促,來得快,消失得也快。

現在文化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是滿足人們已經存在的需求,而是不斷地創造新需求。

商業關注的本質也從生產者主導的社會變成了消費者主導的社會。

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商業模式、任何一個產品或者任何一種服務,只有不斷地繁衍吸引消費者的能力,你才會不被弱化甚至消亡。

在儘快的時間裡,敏銳地捕捉並滿足消費者的訴求,才是現在所有商業行為的出發點。

商業模式創新方法

任何一個商業行為宏觀來講就圍繞三個因素:人力、產品和服務、資本

人力創新——通才比專才更重要在消費者主導的社會,作為創業者,從高層到執行層,你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毫無疑問,凡是在商業上能夠締造偉大成就的人,他一定是通才,而很少是專才。

比如,埃隆·馬斯克。他學的雖然是物理,但是他也輔修經濟學。跨界的能力,使他能夠擁有永不停歇的創造力。他可以迅速地把物理學平移到人類生活中的實際需求領域,用工程學和材料學的方法,以最廉價、最高效的方式滿足人們的需求。SpaceX最重要的突破在於埃隆能做到SpaceX比NASA造火箭的材料低200倍。這就是通才的力量。

客戶即僱員在消費者主導的時代,客戶也可成為僱員,為企業出謀劃策。

在空氣凈化器已經成為競爭紅海的情況下,空氣堡開始做新風凈化系統。在起步時,他們發現中國存在一個空氣達人群,這些人熱愛談論空氣質量,對空氣指標有非常高的標準。於是創始人決定先來滿足空氣達人理想的空氣標準,把空氣達人群里的人都發展成了他的種子用戶。這批種子用戶就變成了他們的僱員,不僅討論產品本身,而且會以更權威且可信的方式將空氣堡推薦給身邊的人。

人才流動不流失流動、變化已經成為了商業的本質,所有的員工對一個公司的發展期待也變得越來越短暫,如果企業短期內沒有給員工上升的空間,或者沒有滿足員工的工作願望,員工就走了。因此只有創造保證公司內部人才流動的條件,才能保證人才不會輕易地流失。

「一起作業」這家公司,從CEO到具體執行的員工,各個層級幾乎都是零流失。其實公司內部設至少十幾個高級崗位都做出了非常健康地內調,極大地節約了人力成本。

通過產品與服務創新定義商業的新維度如果用液態的思維方式來考量商業的創新。那麼重新定義所有的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重新定義關係和關係之間跨界的維度和迭代的速度,就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重要方法論。面對商業的場景無非是行業角色、服務方式、消費觀念三者。下面通過3個案例來解說:

案例1——農田管家:重新定義行業角色

農田管家是通過無人機噴洒農藥這一個點,切入整個以農業為半徑的應用生態圈,它把農田地理的信息系統、農作物的種植、收割、銷售,包括農作物成長期的技術服務,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農民從來沒有想像到的智能助手。如果我們只在農民中想農民、在無人機中想無人機,完全不可能做到這樣的創新。

案例——名醫主刀:重新定義服務方式

名醫主刀能夠通過信息管理平台為用戶迅速匹配名醫資源,在儘可能短暫的時間裡面安排異地的手術床位。從某種程度上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就醫方式。

案例——TOGO途歌:重新定義消費觀念

TOGO途歌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汽車共享出行平台,為用戶提供城市內的即時,短程出行服務。它顛覆的不是空間的流動性,而是擁有者時間的流動性,讓你從永恆擁有一輛車,從為車牌號搖不到而焦慮,變成瞬間佔有,激活你的慾望,讓你願意高額買單。

資本創新——只投人液態社會,商業模式很快消失,很難把握未來趨勢。作為投資人,該如何抗衡這種不確定性,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相對的確定性呢?如果不看行業,不看賽道,也不看生態,只看一個維度就是人。只有一個東西是相對肯定的,那就是創始人靠譜不靠譜。

改變世界的是問題,而不是答案

對商業來說,即時地滿足消費者瞬時的需求和匠心運營產品和服務,本質上並不矛盾,但是你必須把兩者有機地結合和搭配,才有可能用這樣的厚度跑贏時間。

所有引領者必須從理解世界、理解人性開始。只有這樣,你才真正地了解什麼是市場,什麼是消費者的慾望和訴求。你才會不斷地追問自己,我應該從哪一個維度開始理解和創新。

所有花大量精力研究對手的人都很難成功。BAT之間為什麼誰也殺不掉誰?因為最後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百度也不做電商了,阿里也不強調社交了,騰訊也不糾結太多搜索引擎了,大家都各歸其位。他們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為能敏銳地發現問題並有效地回答問題,而不是東抄西湊尋找到現成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富資本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中富資本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