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都會終結,看看恆星是如何走向死亡的
夜晚的天穹,星海茫茫。由於地球的自轉,群星同太陽一樣,慢地東升西落。除了肉眼可見的五大行星(以及彗星、流星)在星空為背景的舞台上往來移動之外,其他眾多的星星之間的相對位置卻像是亘古不變的,古人因此稱之為「恆」星。
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我們]終於認識到恆星其實就是「遙遠的太陽」。
在晴朗的夜晚,人的肉眼能夠看到六千九百多顆較亮的恆星。但是,一個人無論何時只能仰望「半個天」,同時只能看到三千多顆星,其中有部分是恆星我們看到的著名的蟹狀星雲、古姆星雲以及幕狀星雲等皆為恆星爆炸後的遺骸——超新星遺迹。
就像萬物會總結,恆星同樣會死亡。那麼恆星是如何死亡的呢?通常來說,他會有以下幾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1.超新星爆發
大質量恆星(質量≥10個太陽質量)在晚年發生激烈的、粉碎性的爆炸現象成為超新星爆發。
我們知道,恆星一般先是以氫為「燃料」,即在極高溫度下氫原子核聚變過程中釋放出巨大能量。但在恆星衰老後,核心部分的氫燃料耗盡後,星核中心收縮釋放的引力能使恆星的氫殼層燃料,同時恆星外層向外膨脹。
星核的收縮,還使這個「熱核反應爐」升溫(可達2億℃)。這時候,氦開始發生核聚變,與此同日時星核收縮停止。氦聚變後變成是碳和氧。在氦燃料耗盡時,星核又開始收縮。
這時的恆星有點像是兩個套在一起的球殼,,一個是氫殼源,另一個是氦殼源。當星核收縮到一定程度,核內的溫度達到8億℃時,碳開始聚變。碳聚變成為氧。
每當恆星核心一種燃料用完之後,星核缺少能量輻射時便開始收縮,在星核收縮的過程中可釋放更多的引力能,因而使星核內部達到更高的溫度。一旦達到下一種燃料的點火程度,便開始新的燃燒。恆星在晚年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熱核反應一輪接一輪地進行,熱核反應的速率也進一步加快,導致整個恆星爆炸,從而形成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炸一般會形成黑洞或中子星。
2.一般坍縮
而像太陽這種質量比較小的恆星,先會膨脹形成紅巨星,進行到氦聚變後,反應就停止了(質量不夠導致溫度不夠)。隨後開始坍縮。,其結局就是變成一顆白矮星。
雖然恆星死了,但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又在世上繼續存活
※人工智慧簡直萬能:破解了「世界上最神秘的書」中的密碼
※宇宙中有全是黃金的星球嗎?
TAG:要啥自行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