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歸:中國式爹媽,傾其所有,培養仇人。

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歸:中國式爹媽,傾其所有,培養仇人。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訂閱

她刊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來源

|伊姐看電影

(id :eemovie




 




前幾天剛寫了一個極端的,父母傷害孩子的新聞,今天,很快又看到一個很極端的,孩子拒絕父母的新聞。




王猛(化名)在任何意義上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狀元,北大生物系本科錄取,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然而,這麼優秀的一個男生,12年不願意回老家過年,6年前拉黑跟父母所有聯繫方式。




他寫了一封信,15000字,洋洋洒洒記錄著,——如果付出是為了控制孩子,那自己的父母在這件事上做得出類拔萃。




王猛的父母,在信里被描述的細節有——




從小家長把他當女生養,抗議卻無效。





學校舉辦活動要求穿短褲,家長卻逼迫他穿長褲。



說好的畢業旅行,卻始終是「炫耀孩子成就的宣講會」。





嚴格管控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讓大姨私下聯繫孩子的同學打探其消息。


……




因為家長利益共同體,留在凌霸肆虐的學校,傾訴換來侮辱和暴打:「最卑賤的狗才需要什麼公平」。





部分文字(來源於網路)







關於原生家庭之殤,《伊姐看電影》公號真的一寫再寫。




因為在中國,有太多父母並不懂得如何為人父母。




王猛的父母所做種種,掰碎了,揉爛了,簡直就是——「我們犯了全中國父母,都最喜歡犯的錯。」






  • 超強控制欲




王猛父母,並不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潛意識甚至當做可以用垃圾塗抹的畫布。




強迫孩子穿反性別的衣服;


不準孩子按照規定穿集體要求的服裝;


孩子已成年還窺視他的交友隱私……




孩子的意願,換來的往往是「斥責」和「漠視」。




王猛在信里提到,父母是事業單位職工,自己被送進了

「全年級不到十個人

的初

中。在這個學校,孩子

「被打耳光、抱摔、掐和羞辱」

都是常態,他想換學校,而父母堅決不同意——




「你太小了,還不會騎單車。」




但本質的原因是

「父母的單位和二五一中學是利益共同體。」




讀大學,要求孩子對親戚

「三天一電話,七天一拜訪」




甚至王猛到美國讀研,也被強迫跟一個姚姓的高幹子弟搞好關係,但這一切,本質是為了

「討好姚,炫耀自己有個高材生孩子,以及通過姚繼續監視我。」




這種控制欲往往有一個很中國特色的別名,叫做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 不自知的暴力宣洩




這種宣洩包括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




大部分人可能驚訝,天下怎麼會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我想說的是,

這種愛,有時候也是複雜而不自知的。




在前幾天寫的華裔弒女案中,媽媽說的話很有代表性——




我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每次我都控制不住自己。




有些父母對孩子有無意識暴力,這種暴力,不是偶爾一下的小發泄,是一種

強者對弱者的宣洩,持強凌弱的快感。




為什麼?




自己的人生價值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能力範圍內,可以打擊的只有自己的孩子。






  • 王猛在初中時代,遭遇了同桌的霸凌,提出希望換個同桌。換來的是父親的侮辱——





「同桌有什麼影響?」「最卑賤的狗才想要什麼公平」「你憑什麼要求學校優待你?就憑你成績好?」






  • 被陌生導遊開兩性玩笑,父母不僅不幫助解圍,在他提出抗議後,

    母親歇斯底里語無倫次地大罵他一頓。






  • 一再發出求助般的抗議,甚至拿回了「應激診斷證書」,換來的是

    「你自己心胸太狹隘」。




王猛的優秀不是他的錯,但一旦他要爭取自己的真實需求,父親總是攻擊他

「就憑你成績好?」王猛說,這句話,一次次

燒灼他的

視網膜和內心——




優秀,反而成為一種原罪?




以前看過一個新聞,泰國一個父親百般羞辱自己的孩子,對他說,

有本事你去死啊。




下一秒,長久活在這痛苦環境的孩子,拿起槍對著太陽穴毫不猶豫開了一槍。




父親以為孩子在假意威脅他,第一反應是憤怒地給了孩子一巴掌。




意識到後,崩潰驚厥,

嚎啕大哭。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他們不知道,

語言暴力,也是暴力,而且比行為暴力更加傷人,那都是內傷。






  • 強烈的「孩子是私屬物」心態




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是「養兒防老」,養兒從來是一件「有用的」、「計回報」的事兒。




王猛父母為什麼不以為然,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漠然

「啊……講的還是那些陳皮爛穀子的事兒啊。」




母親接受採訪時,把這種「叛逆」,歸功於「上大學以後控制得不夠」。




這種漠然,轉換成

內心告白

就是——




「看什麼醫生?你就是不夠聽我們的話。」




當王猛激烈抗爭,試圖跟父母溝通,大概他父母內心的真實想法是——




「後悔啊,當初對他再嚴格點就好了。」




對啊,養育是恩賜,這個權力無上限——




我生了你,養了你,就算我羞辱你,傷害你,甚至打死你,你鬧什麼鬧,嫌不嫌丟人?




毫無邊界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當然還是我的。




王猛父母答記者問里有一段話,我是極度不喜歡聽的。




「就算影響了他,也是前半段的事兒,但長大後,一半時間在外面吧?」




可父母忘記了,孩子沒有選擇去哪個家庭的權利。




一個在畸形的家庭環境里長大的人,三觀已經被迫定性,

你親手剪斷他的翅膀,卻諷刺他不會飛翔。




微博一個朋友的回復,真的寫的特別好。







有的人說,這個孩子看上去太矯情,會不會是作秀?




我來告訴大家,那些被父母傷害,而父母很不自知的孩子,沒有隔離傷害,像嬰兒一樣自己艱難而痛苦的重新成長,他會遇到什麼。






  • 也許,他會殺人。




我看過葯家鑫父母對話柴靜的一期節目,對,就是那個殺人犯葯家鑫。




葯家鑫的父親對他的管教,從來都是命令式的口吻,不容置疑。




從小母親逼他學鋼琴,只要學不會,不由分說一陣毒打。







他跟小朋友打架,不管誰對誰錯,父母永遠只罵他,肯定別的孩子。




他有網癮,父母就把他關在地下室囚禁一個月,完全不關心他的心理狀態。







在法庭上,他曾經親口承認,殺死那個受害者時第一反應是:「非常恐懼父母知道我撞了人,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對待我」。




甚至在臨刑前,他希望捐獻角膜,都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父親說:「希望你把你的罪惡都帶走,不要再連累別人。」 

這是他最後一次違背自己的意願,聽他爸的話。




對父母的恐懼,居然大過了殺死一個陌生人。對父母的屈從,讓他到死,都沒有資格實踐自我的意願。










  • 也許,他會自殺。




電影《死亡詩社》男主角Neil,不逃課、不叛逆、門門功課甲等、嚴格沿著父親規定好的人生軌跡行駛。




因為父親對他說:

「Neil,我犧牲了很多才把你送進這裡。所以,不要讓我們失望。」




他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去表演,去追逐舞台,換來父親的失望和否定。







他最親的人,把他追求自我,當做背叛。




可他不想背叛自己,於是,他選擇了死亡。




《無聲告白》里莉迪婭,同樣也是不堪來自父母的期待,在角色扮演里逐漸迷失,走向死亡。




這些作品,都改編自真人真事。




也因此,《無聲告白》扉頁的話越發人省醒——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王猛有沒有問題?

當然有。

他也自知,不然不會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 他自相矛盾,在父母干涉他的大學生活,會說「過度關愛」;而自己被人欺負,也指責父母「漠不關心」。





  • 他過於敏感,有時候他人一個玩笑,也會被解讀成傷害,有強烈的自我防禦機制。




但我理解這種恨意,由恨意導致的混沌的語無倫次。




武志紅說,

父母是我們最大的、終身難以擺脫的命運。




喬布斯至死沒有跟父母和解,馬斯洛選擇不參加母親的葬禮。相比之下,王猛的隔離交往,逃跑,不回應,算不上最嚴重的「不和解」。




我認為,身為成年人,你有選擇「不和解」的權利。




我的朋友晴天媽媽跟我分享過一句戲謔——




中國式親子關係:你不聽話,就是問題。 


中國式爹媽:傾其所有,培養仇人。


中國式獨立:沒和爹媽翻臉,就不算長大。




有的父母也許一輩子都在等一句「謝謝你」,而也有的孩子,一輩子都在等一句「對不起」。




真希望故事的雙方,先肆無忌憚宣洩自己的恨,然後在支離破碎後,還可以重新找機會,

看到不完美中的愛。




但更希望,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




尊重與理解多麼稀缺,而控制與馴服多麼常見。




從我們開始,學著真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吧,任重道遠。不然,我們就會傾盡所有,最後卻培養一個了仇人。


— End —



● 

作者:

伊姐(周桂伊),14歲出版小說集,18歲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30歲出版暢銷書《心若寧靜,便是幸福》。專訪明星十餘年,愛電影的媽媽,分享光影中的感悟,關於育兒、關於婚姻、關於愛。原創公眾號「伊姐看電影」(ID:eemovie)新書《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全網熱賣中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她刊 


關注女性成長


陪你遇見最美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刊 的精彩文章:

擁有高級感的倪妮身上,有著99%的女人都該有的東西
春節來啦,熊孩子的「胡吃海塞」怎麼破?

TAG: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