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那麼多員外?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由於害怕部下像他一樣也來個「黃袍加身」,奪了他的皇位,所以先發制人,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把一班功臣武將全部趕回家休閑去了。這就造成了一種局面——兵無常將,將無常兵。那時候,宋朝的西部北部都是些兵強馬快之國,宋朝軍隊打不過人家,只好給人家進貢,說是「恩賜」,好換人家一個名義上的「臣服」。這沒什麼對與不對,和平總比戰爭好嘛!問題是這些「臣子」們一個個貪得無厭,要的「恩賜」越來越多,中央政府的財政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沒辦法,打又打不過人家,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人家要多少就得給多少。沒有錢怎麼辦?不要緊,有辦法就有錢,賣官帽子,美其名曰:捐官。小官賣不了幾個錢,不過癮,乾脆來大的,一賣就是個副部長。一個部編製是一正兩副一個「相當於」,正職是尚書,副職是左右侍郎,「相當於」那個叫員外郎。賣的這個官職是什麼?要是買的多了,一下了賣出去三百五百甚至上千,還能都來「上班」嗎?要不說世上就有些「聰明」人吶!人家不賣部長副部長,就賣這頂「相當於」的官帽——員外郎。且恢復這個官銜的本義,讓你明白這是「正員之外」的,千萬別惦記著能來上班,真要想當官,還是去讀書考試吧!
(網路圖)花了大價錢買來個無職無權的虛銜,這樣的官兒有人買嗎?有。有利益才有動力,他的驅動力是什麼?就是太祖那個「杯酒釋兵權」!你把人家的權力剝奪一個乾乾淨淨,總得給人家一些交換吧?這個也有。趙匡胤為了使那些被剝奪兵權的人能夠接受,給了人家一個承諾,只要不是謀反,犯了任何罪都不殺頭。據說還和人家立了一個什麼「金書鐵券」。上行下效,宋朝所有的官員都能沾上這樣一點光。所以我們看到《水滸傳》里的林沖持刀闖進白虎堂,無論他是奪取兵符還是刺殺軍隊最高統帥,都應該是死好幾個死,怎麼就只是發配滄州了事了呢?就是人家太祖「有言在先」。武松殺了西門慶不是死罪,松江殺了閻婆惜不是死罪,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一大片臉上有金印,不得不請了個神醫入伙給他們「美容」,這就是為什麼砍不了頭的原因。
花了錢就能保命,有錢人甘願舍財買這麼個不上任的官兒也就不難理解了。於是,你買我買他也買,天下到處都是「員外郎」。見多不怪,有錢人互相之間見面稱「員外」,老百姓見了有錢人叫員外,人家願意聽嘛!張員外,李員外,大宋到處是員外,介紹魯智深上五台山的就是趙員外。(孫振奎)
※宋太祖曾秘密下3個誓約,無人敢觸及,後人稱頌至今
※南宋末年投降蒙古的南宋將領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