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是中國首位登上月球的人,卻不是第一批宇航員
宇航員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神聖的職業,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夠在外太空上探索地外星球,並且在這些宇航員中,可以說是身懷絕技,不然都不可能被挑選出來在外太空上做科學任務。從1969年美國宇航局第一次成功登月開始,地球上就有很有國家開始在地球上培養出宇航員,為了以後在地外星球上探索打下紮實基礎。
而每一位被國家挑選上的宇航員自然也是萬里挑一,除了過硬的身體素質,其它方面的指標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核點。就拿我們中國這個國家來說,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自然就是家喻戶曉,因為他是在中國這裡第一個成功登上月球的人,跟當年美國宇航局首次登月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有著相同的地位,就跟自帶光環的高人一樣。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在月球上漫步過,我們這些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登上月球。而作為第一位中國的宇航員,楊利偉卻不是我們國家的第一批宇航員,而是第二批,這裡面牽扯到的事件就要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說起,當時美國宇航局實現了人類千年的夢想,自然我們國家也不甘落後,開始在祖國大地上去挑選出第一批宇航員。
當年可以說宇航員的挑選也是經過複雜的流程步驟,從最簡單的海選到複試,再到決賽,總決賽,層層選拔,過五關斬六將,跟目前的選人一樣,沒有一絲的鬆懈,這也能夠看出當年國家對於在地外星球上探索的重要性。
而在挑選出第一批宇航員之後,這應該就是中國的驕傲,因為這些人都是經過大浪淘沙被留下來的高手,然而當時就是因為國家經濟還有很多政治因素被迫停止了,也就是說,當年國家費了很大力氣挑選出來的宇航員,居然在最後解散了,這一件事的直接原因就是看到那個時代,蘇聯因為探索月球而花費一大筆經費之後,直接造成經濟危機,讓其排名從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跌落,所以在那時候我們國家就有這樣的前車之鑒意識,很擔心出現財政破產。
而這個就讓中國首批宇航員培養計劃就此擱淺。一直到了1998年,那時候就開始第二批中國的宇航員選拔,在這時候,當年挑選出來的第一批宇航員根本已經步入中老年階段,所以在本質上來說,當年這第一批宇航員被選拔出來之後,根本沒有得到重用,而在這第二批中就有我們熟悉的楊利偉,還有聶海勝等人,都是民族的英雄,最終在月球漫步,實現了國人的夢想。
在這其中,我們就有這樣的疑問,在當年的1970年,國家被迫放棄第一批宇航員的培養就是在經濟層面上的角度考慮,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能夠看出宇航員的培養確實要一大筆錢財。而這其中涉及到的人才培養投入,根據之後新聞採訪楊利偉時就知道了價格確實不菲,當時他用非常鮮明的比喻來形容,那就是製造戰鬥機就是黃金堆砌起來的,而培養因為宇航員就是用鑽石的堆砌。
所以一位宇航員的培養價格就是在接近100億左右,這個數目確實驚人,足以看出在上世紀70年代放棄這第一批宇航員的培養計劃,是國家逼不得已的做法,因為這100億對於一個剛剛改革開放的國家來說非常艱難,並且在當時國內政治形勢有點混亂,這就讓第一批的宇航員就跟月球失之交臂。不過這也能夠讓第二批宇航員有著登上月球的機會,因為在時隔二十度多年後的宇航員培養,能在根本上來說跟70年代有著明顯進步,才讓登月項目進行的那麼順利。
※如果月球突然從地球身邊消失,人類將遭遇什麼樣的災難?
※為何外星文明與人類遲遲未碰面?看科學家剖析外星生物的藏身之處
TAG:宇宙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