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以此引領一年的健康順遂——民俗篇

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以此引領一年的健康順遂——民俗篇

干支紀年:丁酉年 癸丑月 癸亥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唐代·杜甫《立春》

(一)立春文化歷史與民俗演變

周代,是我國歷史上慧識悊學文化轉換為智識哲學文化應用的巔峰時期,周公作為代表人物之一,對慧識悊學文化的繼承以智識哲學文化為記載,進行了全面的治事應用轉化。

立春節氣最初的文字記載形成於周代。立春之日是一年四時之始,這一天的節、氣、候,與這一年的氣運有著密切的關係。立春是古代重要的祭祀節日,也是勸農備耕的重要時節,後逐漸演變為流傳千古的各種民俗形式,如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誕生於慧識悊學文化而應用於智識哲學文化時期的文獻記錄中,都充滿了敬天愛地、治人事天的正確有為(正有)而治的哲理。正有才能順應無為,響應天地的無為治理,同步於聖信度數的年周期律。古籍記載中大量透發著古人對自然大道宇宙天地運氣能量規律的敬畏和順應。這些記載告訴我們,順天應人,應陰陽生殺變化之機,以文武刑德的方式,外用於治國政令所涉及的各個領域,內用於個人生命修身養生處事應世的方方面面之中,方能實現家國和身國內的風調雨順、中氣和流。今天,我們在了解和掌握這些信息的時候,應當立足於對於質象能量和物相變化的全面把握。

涉及立春時令節氣的主要歷史著作,比較有參考價值的,首推《黃帝內經》。另外,道學經典里的相關著作,記載的要領和原理也比較清晰。其他如《史記·天官書》《管子·四時訓》《呂氏春秋·孟春紀》《逸周書·月令解》《禮記·月令》和《淮南子·時則訓》等,都有比較典型的參考價值。

(二)感恩祭祀

立春日迎春,是古人們一項重要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後來成為世代相傳的全民迎春儀式。《禮記·月令》在當時起到了行為規範的作用,是西漢時期的郊祀禮形成的基礎。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到東郊迎春,是因為迎春活動所祭拜的句芒神就居住在東方天際時空中。漢代蔡邕《獨斷》卷之上曰:「東方之神,其帝太昊,其神句芒。」祭句芒由來已久,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句芒為春神,即木神。其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

早期的迎春禮因為承襲著慧識悊學時期人們對春「天」的敬畏和尊重,因而在迎春禮的祭祀儀軌中保持著致誠禮敬、莊重肅穆的氛圍,以達成更良好的信息互動。在當時,人們的慧識能力雖然已經開始退化,但對三元還存在著共識,所以,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當意識哲學文化形成以後,立春中的精神內核逐漸被扭曲和淡化,形式主義開始生成。東漢時期,正式產生了立春迎春禮俗,並出現了有關立春飲食和服飾的民間習俗。在東漢的文獻中,如王充的《論衡》、蔡邕的《月令章句》和高誘的《呂氏春秋》注中,均出現了迎春禮儀的事實記述。這是社會在完全墮入意識哲學文化時期後,非完整性與「有之以為利」而用的繼承與篡改。重形式,用外在,行於表而未將五德能量型之於內用。

東漢時期,根據《禮記·月令》的記載和規範,在四立之時以及立秋前十八日(長夏),要在京城洛陽舉行迎接新季節到來的儀式,即「迎時氣」。當時的迎春禮俗有兩種形態,一為在東郊舉行的迎春禮;一為在城門外舉行的樹立土牛、耕人的儀式。《後漢書·祭祀志》明確記述了《禮記·月令》和其他禮書在迎氣禮產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迎時氣」是「因采元始中故事,兆五郊於洛陽四方」。這種國家官令的推行,用以祈福、驅邪、敬重農耕,是教化施政的方式,也是敬天畏地愛民思想的具體體現。

東漢以降直至唐宋,迎春禮儀基本一脈相承。《魏書·禮志》記載:「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於東郊,祭用酒、脯、棗、栗、無牲幣。」此時迎春禮儀的級別雖不是大祀,但同樣是與天進行主動的信息溝通。這期間,隋朝承襲了後齊的迎春禮儀,並且分別在東郊八里、南郊七里、中兆五里、西郊九里和北郊六里設立祭壇迎氣,以符合五行數字「八七五九六」及其規則。

迎春祭祀的活動,在唐代達到了鼎盛。唐代重視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應用,對禮儀制度也較為重視。從太宗到玄宗約一百年間,先後制定了《貞觀禮》《顯慶禮》和《開元禮》。迎春禮儀從唐初開始每年舉行,《舊唐書·禮儀志》記載:「武德、貞觀之制,神祇大享之外,每歲立春之日,祀青帝於東郊。」唐代禮制中分大、中、小祀三種級別,迎春禮儀屬於大祀的一種,場面浩大。皇帝和官司都要齋戒、散祭、致齋,為文武百官設置座次、設置樂器等。之後的歷朝歷代,無論是迎春祭祀的活動規模還是重視程度,都未能超越唐代。宋代立春不再讀時令,只舉行迎氣禮,但仍為大祀。唐宋時期,迎春的民間習俗得到了巨大發展;到了明清時期,民間立春意識文化形式日漸繁榮,現代全國各地也多有此民俗遺風。

(三)民俗活動

清末的《點石齋畫報》,曾經發表過「龜子報春」、「銅鼓驅疫」等反映當時立春民俗活動的畫作。民間的迎春禮俗活動豐富多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鞭春、吃「春盤」等。

鞭春:圖1-27浙江九華立春節鞭春牛

根據中國古代歷史傳說,古代東夷族首領少皞氏的兒子句芒在立春到來之際,領著族人一起用泥土捏製成牛的形狀,然後揮舞鞭子對之抽打,以驚醒沉浸在冬眠甜睡中老牛,使其下地耕作,由此留下了「鞭打春牛」的民俗活動。到了周代,隨著農業經濟的普遍開展,迎春鞭牛活動正式列為國家典禮。這一活動一直流傳下來。宋代《夢粱錄》中記載,「臨安府進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鎮鼓鑼吹伎樂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館內。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儀。太史局例于禁中殿陛下,奏律管吹灰,應陽春之象。街市以花裝欄,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勝,各相獻遺於貴家宅舍,示豐稔之兆。」據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記載,官方在舉行「祈年」儀式前,要預先用泥土塑造春牛像和芒神像放置在東郊。官員們都要手執彩杖,三擊春牛並作揖,再由禮官引導至芒神前再作揖。「鞭打春牛」,又稱「打春」、「搶春」。像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人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浙江境內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完,百姓將春牛打碎,將搶得的春牛泥帶回家,撒在牛欄內。

將「鞭打春牛」結合體內可以明白,腎水之炁能量的生髮也就是把正在休息冬眠的耕牛打醒,讓它振作精神,在「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時節,好好地耕種體內的「丹田」土地。

迎春禮俗中還吸收了先秦時期「儺」和「出土牛」的習俗。「儺」或稱「大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譙周所著《論語注》中說:「儺,卻之也。」大儺的主要目的在於驅逐瘟疫。因此,「鞭春」的寓意,除了祈求風調雨順、農牧豐收之外,還有希望平安興旺,驅儺辟邪之意。春牛本身也成為吉祥物。

春牛圖:

春牛圖是中國古時一種用來預知當年天氣、降雨量、干支、五行、農作收成等資料的圖鑑,上面畫有春牛和句芒神。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春牛圖》最初為皇家所獨有,在清朝時期,掌管天文和曆法事務的欽天監每年都要印製《春牛芒神圖》,最初的目的就是為各級地方官府舉行迎春之禮所需的春牛和芒神的塑像提供製作依據。在十八世紀初,著名的泉州歷學家洪潮和從欽天監退隱回到泉州,也將《春牛芒神圖》的製作方法傳入民間。為了方便民眾使用,還將載有每日宜忌、天干地支、日神等的「通書」也刊印在「春牛圖」的下方,形成了「上圖片、下通書」的基本形式,深受普通民眾的喜愛。

圖1-28春牛圖

對《春牛圖》的理解和認知,也可以結合「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童兒把貫串」進行參悟。在《春牛圖》中,句芒神由人面鳥身的春神變成了春天騎牛、頭有雙髻、手執柳鞭的牧童(亦稱芒童),這也意味著傳統文化在世間的失落。

吃「春盤」:

立春迎春節,賜花賞酒,官民同樂,是迎春禮俗的又一個重要主題。長期以來,上行下效,相沿成俗,民間逐漸形成了作春盤、飲春酒、簪春花等立春節日習俗。

古代立春時吃「春盤」。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一云:「立春日,春餅生菜相饋食,號春盤,唐以前有之。」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卷五註:「晉李鄂於立春日,以蘆菔、芹芽為菜盤相饋。齊人春日食生菜簇春盤,取迎新之意。……唐人立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今江南俗春日猶然」。春盤也叫「辛盤」。《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下五辛盤。」五辛盤即五種辛葷蔬菜,以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本草綱目》曰:「五葷即五辛,謂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練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蔥為五葷。」又在餅與生菜外兼食蘿蔔,據傳能去春困,稱為「咬春」。

圖1-29咬春圖

總之,立春時節的各種習俗,如鞭春、搶春,咬春、吃春盤、春餅、春卷,以及防病、保健等活動,既有長期積澱形成的民眾心理,也是修身文化的自然傳承。主要目的是讓人尊重春季養生的自然規律,力戒暴怒,忌憂鬱,疏導情志,開闊心胸,保持樂觀恬愉、積極向上的好心態;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肝臟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以此引領一年的健康順遂。

二、立春農諺

與天象氣候有關的:

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

立春寒,一春暖;立春暖,一春寒。(桂)

立春寒,陰雨連綿四十天。(桂)

立春晴,一春晴。

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

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

立春北風雨水多。

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

立春沒斷霜,插柳正相當。

與人事物候有關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買黃牛。(魯、豫)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春雪水化一丈,打的麥子無處放。

立春天氣晴,必定好收成。

立春暖,是豐年。

立春不逢九,五穀般般有。

版權聲明:德慧智原創,轉載需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慧智 的精彩文章:

五德能量的攝入方法,應當從立春之日開始實踐
有福之人常吃藥——口識養生

TAG:德慧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