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中國草根文化人的過節夢

一個中國草根文化人的過節夢

一個中國草根文化人的過節夢

文/劉宏偉

近年來,由於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很多年輕人熱衷於過聖誕節、平安夜、情人節等「洋節」,一些商家為了推銷自己的商品,還在爭先恐後地大肆進行宣傳,即便在我們文化人的隊伍中,也不乏為過「洋節」搖旗吶喊者等等。基於此,我想,要過好我們的春節,過好每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就要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充盈我們的心靈高地,就要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繁榮和發展。這是我作為一個中國草根文化人的夢,我在想,這或許也應該是中國夢的一部分。

去年春節期間,央視全民參與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的確讓很多人熱血沸騰了一陣子。這一事實充分證明了高曉松「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的名句,這句話因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很快就成了網路著名「雞湯文」,而高曉松本人又憑此句發行了自己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繼而成為網紅。由此,使我想到,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佔領我們的節日,不斷浸潤我們的生活,進而充盈我們年輕一代的心靈高地,不失為貫徹「十九大」堅守「文化自信」理念的一項有力舉措。

當下,很多人在談論我們的春節時,說「年味越來越淡了」。那麼,怎麼去改變這一狀況呢?我們不妨先從中華民族文化做起,積極引導大眾從傳統習俗、傳統詩詞歌賦、傳統戲劇、傳統儒學以及諸子百家、傳統琴棋書畫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式中去感受美,進而去培養和提高大眾的審美能力,以豐富我們的節日,繁榮我們的文化生活,使我們的節日更加美艷、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展演傳統戲劇、秧歌、蓮船、竹馬、舞龍、舞獅、腰鼓、花燈、高蹺、背閣抬閣等大眾化的形式包裝我們的節日,讓更多人通過傳統文化貼近自然,熱愛生活,感受變化,體會生命的節律,從而領略傳統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美,並由此生髮出愛傳統節日,愛祖國、愛社會、愛家園、愛自然環境的意識,並使這種意識逐步上升為保國護家和保護文化環境的責任擔當。

當我們沉浸在備年貨、貼春聯、剪窗花、掛年畫的過年喜慶和歡樂中,我們不禁會想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和「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詩句;當我們徜徉於花燈的海洋里,我們自然會想到唐朝詩人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暢快抒懷,還會想到《借親配》、《青丘狐傳說》等古裝戲,去盤點古色古香的燈會;當我們與相親相愛的人一起賞月,我們也會想到北宋文豪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般的幽情;當我們在熙攘人群中低頭細思,又總會記起南宋詞人辛棄疾「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等連珠妙語。

豈止是春節、元宵節?我們的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你總能找到相對應的名篇佳句和戲劇情節,總能體味到悠久醇厚的文化傳承。這正是民族文化的力量!正是數千年文化積澱的厚重!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很少有哪個民族能與我們中華民族比文化傳承的深厚底蘊。時至今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日就會到來的大趨勢下,我們更應使自己的民族文化根深葉茂、後繼有人、愈發繁盛!一盤水餃、一坨花糕、一碗湯圓、一盞花燈、一包粽子、一個月餅,都蘊含著無窮的文化韻味;從盤古伏羲、神農軒轅到唐宋元明清,從河圖洛書到數理關係和文字書畫,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從孔子、老子到曹雪芹鄭板橋,無數文化先賢賦予了我們安身立命的精神世界和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我們不談文化自信,還有誰有資格來談文化自信?

央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造成萬人空巷,普通農婦、高中學妹成為「國民網紅」,這是一件值得稱道的文化盛事,是文化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生動案例。我們期望,這樣的全民熱情不要成為「三分鐘熱度」。讓我們全社會都來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吧!首先,要用我們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充盈我們的每個節日,不斷滋養我們的精神生活,進而佔領我們年輕一代的心靈高地,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像人們需要陽光、空氣和水,需要衣食住行一樣,我們也需要優秀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充盈我們的生活。

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泥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要堅持辯證唯物史觀,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需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傳承至今,之所以能夠深植人心,恰恰在於它的時空兼容性,在於它的博大精深、兼收並蓄,它總能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總能指引我們向著至善至美進發。《中國詩詞大會》所以能熱播,且不論參賽選手的表現,僅是回味那些詩句,就是一份美好的享受。詩句中描繪的春天,對於今天的我們,無疑就是夢中的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今天,靜思的生活早已遠去,古人詩句的美,也許很多人只有在過春節這樣閑暇的日子裡,才能品出「詩與遠方」的絲絲滋味。現在,寒冬將盡,春節在即,夢中的春天已經開始縈繞心頭。

在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中,這樣的春天景物,曾經像空氣與水一樣,四季輪迴地來到,伴隨我們走過數千年。而即將來臨的這個春節長假,雖然還在夢中,但已是在心香能及的不遠的遠方。想要一飽精神之福、飽覽民族特色,我們不妨到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詩情畫意中去瀏覽一番,或是到民族聖地的景點去盡情遊玩,或是組織起來,把自己生活的家園扮靚,系一個大大的中國結,祭灶爺迎財神、剪窗花掛燈籠、看春晚吃年夜、扭秧歌逛廟會……完完全全地放鬆一下身心,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守護好自己的心靈家園。

回望中華民族,因為有那些熠熠生輝的優秀傳統留存,漫長的朝代更迭,便不再單調;放眼典籍中古人的生活,處處生機盎然;縱觀古老的中華文明,光芒萬丈,愈顯璀璨。當發展到今天的電子網路時代,我們的空間好像一下子變小了,地球成了一個村子,世界文化相互滲透、交融。毋須諱言,這是發展與前進,我們不應排斥,但只應吸收外域文化精華部分,而不是一股腦地照搬,要堅決防止和杜絕一切腐朽文化的和平演變!我們應當看到,中華正統的優秀傳統文化正在日漸小眾化,特別是在青少年中間,能從中有深切體會者,更不在多數,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可以通過大眾化形式去包裝,讓更多人通過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貼近生活,感受韻律,體會古樸的美,從而領略生命和自然的真諦,並由此生髮出愛國愛家、保護文化環境的責任意識。這無疑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也正是我們這一代全體中國文化人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實現我的過節夢,請允許我以一個中國草根文化人的身份,向全中國所有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國人發出倡議:迅速行動起來,用民族特色文化裝點我們的節日吧!我們要過好中國式的春節,過好每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

作者簡介:劉宏偉,字松濤、點墨,河南省滑縣人,河南大學畢業。系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滑縣詩詞學會副會長。已發表作品360餘篇(首),其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級獎項。現供職於滑縣四間房鄉政府,任文化站站長。

編委會huazhouzongheng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滑州縱橫 的精彩文章:

想有一方小院兒

TAG:滑州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