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
願與同行 第45期
海德格爾曾引用荷爾德林的名言:「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要詩意地棲居在這塊土地上」,余世存先生堅守著這樣的常識:
年輕人,
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
而非焦慮時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
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時間之書》
於世存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 天下雷行而育萬物 -
今日(2月4日)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始。自此,東風送暖,春雷乍起,蟄蟲蘇醒,冰河融化,候魚浮游,一片欣欣向榮之景。二十四節氣,以半月為計,每個節氣或許都是一種提醒,當應天時而為,在時間中尋找「自然之道」,從而「道法自然」。
這也正是余世存老師的這本《時間之書》所提及的,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詳細地記述二十四節氣屬性特徵,見微知著,解讀時間賦予我們的使命和生存之道!
經年累月,我們腳踏實地,期待厚積薄發。
世事難料,不一定會成功,但必須在路上。
——《時間之書》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風過去 又恐瓊樓玉宇 -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的計時工具,我們的生活卻如此忙亂不堪?或許,《時間之書》序言中的這段話可以帶來一絲啟示。
「我們的知識史帶來的負面作用至今沒有得到有效的清理,對很多現象、習俗、知識我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其有而不知其萬有。節氣,這一傳統中國最廣為人知的生活和文明現象,不僅民眾日用而不知,就是才子學者也少有知道其功能意義。今天的人們在0和1組成的移動互聯網上已經往而難返,收視而無知無識;很少有人去深入到時和空組成的坐標上認清自己的位置,更少有人去辨析時和空各種切己的意義。」
《時間之書》解讀的,是中國人的時間哲學。正如余世存寫到的:「在二十四維時間裡,每一維時間都對其中的生命提出了要求。」
冷雨水,暖驚蟄,這些古時的諺語,似乎已經被人們所淡忘了。我們失去了土地,孩子遠離了自然,這是一種莫大的諷刺與悲哀。而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一種對月令時節的尊重,是對時間的珍惜和感悟。
「可以說,中國源遠流長的精神氣節,源頭正是時間中的節氣。」 總有些東西不該被遺忘,總有些事物一直陪伴在我們的身邊。
《時間之書》是現代與歷史的對話,是人類與自然的親近,是時間與空間的交融,是自我與世界的認知。
天地萬物,道法自然。一切都在流轉,一切從未改變。
當我們合上這本關於節氣的時間之書,會看到余世存寫在封底上的話:
像曾經的農民一樣,去感受時間和生命的循環輪轉;
像詩人那樣,去欣賞時間的玫瑰,去收穫時間的糧食;
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精彩書摘
立春時節的物候是,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也可以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了;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
在北方,這一節氣的特徵並不明顯,甚至常常遭到「倒春寒」的襲擊。然而,這一節氣畢竟預示著寒冷漸漸離去,春天緩緩來臨,春意已經在人們的心裡入駐,發出春芽。 ——《雨水》
《魏書·廣陵王羽傳》:「今始維夏,且待至秋後。」杜甫詩:「常愁也來皆是蠍。況乃秋後轉多蠅。」皮日休詩:「山瘦更培秋後桂,溪澄閑數晚來魚。」羅隱詩:「霜壓楚蓮秋後折,雨催蠻酒夜深酤。」 ——《立秋》
白露的三候都與鳥有關,春風之際北飛的玄鳥、燕子此時回來了,而眾多的鳥感受到天地蕭殺之氣,儲藏食物以備過冬。細心的人發現,各類鳥兒在此時也開始養護增生它們的羽毛來禦寒。南朝詩人鮑照說:「玄武藏木陰,丹鳥還養羞。勞農澤既周,役車時亦休。」 ——《白露》
GIF
「天下雷行,物與無妄」。雷動之時,萬物隨之發展自己,不妄為,做好準備,順應天時天道,成己成物。
春天對於我們來說,還有著一言難盡的情感,如同《春之聲》的歌詞:「小鳥甜蜜地歌唱,小丘和山谷閃耀著光彩,谷音在迴響。啊,春天穿著魅力的衣裳,同我們在一起,我們沐浴著明媚的陽光,忘掉了恐懼和悲傷。」
在這晴朗的日子裡,我們奔跑,歡笑,遊玩。充滿生機的春天將至,收拾好心情再次出發吧!
Company is the longest confession of love.
願與同行 再次出發
※來搞有約 I I 陪伴是最好的家教
※2月份桃花運大揭秘:快看看12星座誰的桃花最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