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塊刻有106個字的買地券 成了研究漢字演變的實證

一塊刻有106個字的買地券 成了研究漢字演變的實證

朱曼妻薛氏買地券

朱曼妻薛氏買地券拓片

溫州網訊 如果問: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嗎?

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甲骨文。

但是,就在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而就在「良渚古城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大約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本期《溫州寶藏》欄目,我們說的也是漢字演變的故事,故事來自於一塊刻有106字的東晉咸康四年(338)朱曼妻薛氏買地券。它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塊東晉篆書碑誌,是研究篆書字體向隸書字體演變的重要實物。

前世傳奇

它的主人是孫權的親戚

這塊朱曼妻薛氏買地券,就收藏在溫州博物館的歷史廳內。從形制上看,呈磚形,是早期買地券較多的形狀,長方形,縱30厘米,橫17.2厘米,厚8.5厘米;上面刻著106字,分為8行,前7行每行14字,最後一行8字。

「買地券」,買的是什麼地呢?其實,它是東漢中後期出現的具有鮮明道教文化特徵的隨葬文字材料,是一種象徵性的證券,放在墓內意在保證死者對墓地的所有權不可侵犯。三國、西晉開始,多刻於磚上。從南朝到明清,除磚外還常用石,形制、大小和墓誌相象,有的甚至還帶蓋。

目前研究能夠確定是,此券上的106字為:「晉咸康四年二月壬子朔四日乙卯,吳故舍人立節都尉晉陵丹徒朱曼故妻薛,從天買地,從地買宅。東極甲乙,南極丙丁,西極庚辛,北極壬癸,中極戊己,上極天,下極泉,直錢二百萬,即日交畢。有志薛地,當詢天帝;有志薛宅,當詢土伯。任知者:東王公,西王聖母。如天帝律令。」

溫州博物館研究員伍顯軍介紹說,從這106字中,可以得知此券刻於東晉咸康四年(338),墓主是立節都尉朱曼(今江蘇常州人)的妻子薛氏。

那麼,朱曼是誰?伍顯軍說,他是三國時吳國孫權第六子景帝孫休的太子舍人(即宿衛官),也是孫休皇后朱夫人的親戚。孫權之孫孫皓繼承帝位時,朱夫人起到關鍵作用。當上皇帝後,孫皓卻廢除了朱夫人的太后名位,並加以殘害。受到牽連,朱曼被流放或逃亡到平陽縣,薛氏隨夫死於平陽。

意外「現世」又「消失」

那麼,這塊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買地券,又是如何「現世」的呢?

這故事要從1896年說起。那年,平陽鯨頭村(今蒼南縣宜山鄉)幾名工匠為村中一富戶上山營造墓穴,無意間挖到一塊石頭,其中一名工匠識得一些字,認為石頭上面刻有文字,遂將其挖了出來。而這塊石頭,正是如今的這塊朱曼妻薛氏買地券。

挖到此券後,工匠將其交給了這家富戶,而富戶為此尋思找人研究,當地名紳陳錫琛(字筱垞,蒼南宜山人,光緒二十八年創辦平陽縣學堂時,出任堂長,於宣統二年創辦江南高等小學堂)聽聞後遂上門。

經過一番認真研究後,陳錫琛發現這是一塊晉碑,而且是一塊有來歷的年代久遠的墓誌,遂收購了此券。

伍顯軍介紹說,之後,陳錫琛將此券拓片數份,請自己的老師——平陽縣學訓導吳承志和瑞安大儒孫詒讓辨識,得知它是晉代遺物。但也因此,許多人知道了他這麼一塊買地券,紛紛找到他求過目或贈拓片,為避紛擾,他謊稱挖墓穴的人害怕得罪死者,已經此券重新埋回墓里去了。

至此,這塊朱曼妻薛氏買地券「消失」了。

今生故事

輾轉歸藏於溫州博物館

而如今,這塊朱曼妻薛氏買地券歸藏於溫州博物館,就必須說到一個人,他就是溫州博物館首任館長、著名篆刻家方介堪。

1919年,陳錫琛在與方介堪的一次閑談提起了此券,稱券石雖然不在,但知方先生對碑版金石深有涉獵,可將以前所拓的碑文轉送他一張。但之後,方介堪一直沒有收到拓片。

後來,一次偶然,方介堪在別處見到此券的拓片,發覺紙張和用墨又都是新的,不像是舊拓,頓覺事有蹊蹺。

1930年,方介堪在上海美專任教,他教的學生中,就有來自平陽的學生陳德輝,而他正是陳錫琛的孫子。從陳德輝手中,方介堪得到了這塊買地券的拓片,並因為是新拓,得知這塊買地券並未被埋回墓里,而是被陳家珍藏。

新中國成立後,已任溫州區(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的方介堪再遇陳德輝,詢問買地券去向。1956年,回鄉的陳德輝竟在舊屋書齋地板下找到原石,並立即上報市文管會。

伍顯軍介紹說,當時,聞悉此事,方介堪立即通過政府組織購回,保存於溫州區(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95年5月16日,在當時江心嶼的溫州博物館,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們一致同意將其定為一級文物。

一張拓片曾拍出60萬元高價

在溫州博物館歷史廳的朱曼妻薛氏買地券展櫃內,可以看到其背後貼著一張有方介堪、夏承燾、姜東舒等人題跋的紙質拓片印刷放大版背景圖。

伍顯軍介紹說,當時,這塊朱曼妻薛氏買地券被文物單位收藏後,溫州文物管理工作人員將拓片送交相關專家研究,而這張背景圖的原件正是其中之一,經多名專家研究、鑒藏,分別留有方介堪、姜東舒、夏承燾、沙孟海、陸維釗等人的題跋,也是彌足珍貴。多年前,這張拓片原件由溫州民間收藏家以近60萬元的高價拍得到並收藏,2015年原件曾在溫州博物館書畫館內展出過。

那麼,為什麼名家對這塊朱曼妻薛氏買地券感興趣呢?

伍顯軍介紹說,因為它不僅是研究三國至東晉歷史的重要資料,是研究溫州道教的重要文物,更是因為它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塊東晉篆書碑誌,是研究篆書字體向隸書字體演變的重要實物。

伍顯軍表示,兩晉時期是社會政治變化劇烈、思想文化活躍的時期,也是書法藝術發生嬗變的時期。篆、隸、行、草、楷五種字體並行於世,篆書逐漸減少。此券的篆文寫法,參用大篆,很象《天發神讖碑》;字體結構由繁複轉到簡省,筆調與《禆國山碑》相似,可與秦故莽量相媲美。在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宏理《志墓金石源流》、著名歷史學家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契約史買地券研究》、著名的古籍版本專家楊震方編著《碑帖敘錄》等專著,先後收錄有此券。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陳培培/文 張嘯龍/攝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甌北千年古墓清理完畢 確定瓷器碎片出自唐代
班主任年紀還小,請您不要嚇壞她!

TAG:溫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