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炒幣插上科技翅膀的區塊鏈,和把上漲當作信仰的幣圈年輕人

為炒幣插上科技翅膀的區塊鏈,和把上漲當作信仰的幣圈年輕人


趕著上車的年輕人

「感謝您對註冊Bitfinex帳戶的興趣,然而,由於需求量過多,我們決定暫停新帳戶的創建。Bitfinex專註於服務專業交易者,我們決定暫停接受新帳戶註冊,原因是我們不能讓新的小額帳戶淹沒我們的系統,從而損害我們提供給現有交易者的服務質量」。

這是一則虛擬貨幣交易所暫停新用戶註冊的通知,看上去,難免有些傲嬌。不過,他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趕著上車的年輕人實在是太多了。

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幣安( Binance)每天新增近25萬用戶,Coinbase每天新增10萬+用戶,Kraken每天新增5萬用戶……


這些新用戶是誰?

他們是看到幣圈誕生了一個個隱形富豪後的旁觀者,感覺自己錯過了一個億,在焦慮中終於加入其中,成為炒幣的一員;

他們是在生活與工作的重壓下喘不過氣的中產白領,眼看三十而立仍一事無成,期待著虛擬貨幣的投資能換來讓自己立足的車子和房子;

他們是遠在非洲的失業青年,在虛擬貨幣投資速成班上了解到這條致富的路徑,希望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走出與父輩不同的人生道路;

他們也是衣食無憂但永不滿足的上進青年,總覺得不應錯過每一個「時代」機遇,要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與榮光;

……

這些被時代焦慮裹挾的年輕人,錯過了房地產、錯過了互聯網,把虛擬貨幣當作了下一個時代大風口。於很多人而言,投資虛擬貨幣可能是此生實現財富自由唯一的機會,義無反顧、不容有失。

「一輩子必須上一次車,不上車就會被丟在荒郊野外」;「如果把讀心靈雞湯,或者抱怨階層固化的時間,都用來發現新的機會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這些人,在虛擬貨幣中看到了希望,也給了虛擬貨幣新的希望。


信仰的力量,無堅不摧

當一個人為一件事賦予了太多的內涵與寄託後,性質就難免發生變化,從最初的賺錢投資慢慢地成了一種令人感動的精神信仰,而信仰的力量,無「堅」不摧。

當投資成為信仰,每一次風險提示都被視作一種挑釁,只會激起投資者的鬥志。

對於虛擬貨幣投資,已經在投機市場被封神的巴菲特曾提示說「總體而言,就加密貨幣來說,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它們會有一個糟糕的結局…至於什麼時候發生或如何發生等等,我並不知道」。

投資者則拿著名的「克拉克三定律」來反駁,暗示巴菲特已年高德勛、頑固不化。

「1、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一定是不正確的。

2、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3、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在這個邏輯下,權威專家們越是提示風險,這件事就越靠譜,越要買買買。

當上漲成為信仰,每一次的監管和唱衰,只會迎來更大的上漲。

在很多人看來,天然具有通縮屬性的比特幣價格會越來越高,「一幣一別墅」是不少人真實的內心寫照,在他們眼中,任何下跌,都是機會。

2017年8月,比特幣迎來了第一次分叉,分叉意味著社區的分裂,但市場在短暫回調後,迎來了報復性上漲,再創新高。

2017年9月,國內迎來ICO和虛擬貨幣監管新規,市場短暫下挫後,投資者和機構出境,價格再次屢創新高,一堆空氣幣們反而在全球範圍內迎來了更多的韭菜。

2017年11月以來,俄羅斯、印度、韓國、美國SEC、世界銀行、歐洲刑警組織等相繼提示虛擬貨幣風險和隱患,每一次「重量級」的提示,事後都給幣圈注入了新的活力。

……

每一次下跌都迎來了更快的上漲,某種程度上,唱衰反倒成為拯救幣價的良藥。


區塊鏈,為「信仰」插上科技的翅膀

從經濟學邏輯看,價格上漲無非是需求旺盛而供給不足。用在虛擬貨幣市場,就是堅定的「信仰」者越來越多,而可供投資膜拜的幣種還遠遠不夠。

在市場規律這隻無形的大手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發幣的行列。在國內ICO是紅線,那就把伺服器搬到國外,上線國外的交易所,團隊則在國內運作,以方便「服務」國內的投資者。在宣傳上,既然代幣不能再講,那就講區塊鏈。

前幾日,一個許久未聯繫的風險資本FA約我聊聊區塊鏈,見面後,發現對方口中的區塊鏈項目就是發代幣而已。這才恍然大悟,近些日子,朋友圈、主流媒體上區塊鏈的概念大熱,很多人見面必談區塊鏈,幾篇關於區塊鏈的文章在知乎上也再次火起來。原來,此區塊鏈非彼區塊鏈,大家關注的,一直都是代幣。很多境況下,區塊鏈不過是幣圈為了「合規」宣傳項目而披上的一層羊皮罷了。

其實,這些年來,幣圈和鏈圈本已經愈行愈遠,完全是兩個群體,前者以個人和小團隊為主,忙著ICO發代幣;後者以機構和創業者為主,忙著重塑行業、改變世界。

財富效應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迎來暴漲,幣圈成就了無數的億萬富豪,鏈圈依舊在忙著試點和落地,幣圈大佬瞧不上鏈圈的苦兮兮創業。

政策環境上,也有雲壤之別,虛擬貨幣成為政策禁區,是為紅線,而區塊鏈則被寫入國家級規劃,成為金融科技中的當紅炸子雞。

也正因為政策環境愈來愈嚴厲,賺錢卻有合規風險的幣圈才開始打區塊鏈的主意,以區塊鏈的名義搞代幣發行的生意,豈不妙哉。此時,代幣就成了區塊鏈項目中的價值介質。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區塊鏈也為其炒幣信仰提供了科技的支撐,周末多學點區塊鏈知識,這樣炒幣「信仰」更堅定,在靠炒幣走上財富自由的這條路上也就越來越步履堅定。


當韭菜有了信仰

鑒於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提示虛擬貨幣風險,2018年1月份以來,虛擬貨幣市場也再次走出跌跌不休的走勢,比特幣的價格相距最高點已經腰斬。似乎可以站出來提示風險了,不過請相信我,任何風險提示都難免事後打臉之嫌。

在「信仰」的號召下,下跌只是提供了更好的買入時機罷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要上車。據韓國APP分析公司Wiseapp發布的統計顯示,韓國的加密貨幣App用戶數量在過去的11周內已增長了14倍,達到了大約200萬,日均操作時間26分鐘,是券商類APP的2倍。在巴西,幣民數量已經是股民數量的2倍多。在俄羅斯,60%以上的人計劃在2018年投資虛擬貨幣……

在投機這場零和遊戲中,虛擬貨幣總是大起大落。於極少數人,波動是最好的獎賞,K線反映的正是韭菜成長與割韭菜的完美曲線;於絕大多數人,波動是真正的屠宰場,只是,當韭菜有了信仰,割一茬總能漲一茬。

這已經不是個講邏輯的地方。

【鈦媒體作者:薛洪言,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Uber 創始人下台門:矽谷「戲精」的隕落
谷歌搞事情,最先被AI淘汰的居然是做AI的?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