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立春才是春節?看看怎麼吃才能「咬春」

立春才是春節?看看怎麼吃才能「咬春」

《群芳譜》解釋立春「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也。」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示春天從此開始。

兩千多年間,立春作為春節一直都是中國人的重要節日,而我們今天所過的春節,也就是正月初一,在當時叫做元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當時的民國政府將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而元旦定為了陽曆的1月1日。此後立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

中國人喜愛春天,是從吃開始的。從立春開始,人們不約而同地尋覓起早春的蔬菜。立春吃「春盤」,是由「五辛盤」發展而來的,是古人在立春之日以蔬菜、水果、餅餌盛於盤中饋贈親友的習俗。晉代《風土記》中說:「元日造五辛盤」,「五辛所以發五臟氣,即蒜、蔥、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現在的:蔥、蒜、韭菜、油菜、香菜吃「五辛」。迎新春,用的是「辛」與「新」的諧音。

由春盤又引了春餅,立春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唐朝,唐代《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筍、春餅、生菜,號春盤。」春餅是一種用白面烙成的雙層荷葉形的餅,吃的時候,將它揭開,在內面塗上醬料,再放進熟肉絲和豆芽等春令鮮菜,盛行於北方。《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芽包之」,清人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

同樣是吃春菜,江南人更習慣吃春卷,南宋《歲時廣記》稱:「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以肉或素做餡……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後來「探春蠶」又演變為春卷。到了近代,春卷已經盛行於江南各地。

南方有些地方還留著吃七菜羹的節俗。客家人會吃七種早春的蔬菜,芹菜、蒜、芫荽、韭菜,配以魚、肉,一鍋子煮起來,全家人一起吃。福建、台灣也吃七菜,寓意大多相同。

立春還有吃蘿蔔一說。脆生生的白蘿蔔,最能喚起心底的元氣。明代《酌中志》中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城北集詩注》上說:「立春後競食生蘿,名曰『咬春』,半夜中街市猶有賣者,高呼曰『賽過脆梨』」。

不論是春餅、春卷,還是咬蘿蔔,都保留著一股清新的氣質,雖說做法並不繁複,卻自有一股儀式感。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

更多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營養,疾病防治,減肥保健,長壽養生等專業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shicankao(長按可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食參考 的精彩文章:

吃辣條能吃出怪病?是的!
下館子時用熱水燙一下餐具可以消毒嗎?

TAG:醫食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