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晚林(五):中西文明發展趨向:德性之學會越來越受重視

張晚林(五):中西文明發展趨向:德性之學會越來越受重視

編者按:如果沒有試圖抵達元點的問題意識,你可能很難理解張晚林老師的主張。即使在學界,「儒家宗教化」也僅僅是一個尚待深入的話題。無論是否贊同他的觀點,但當你知道有晚林老師這樣的專家學者在思考、踐行和推動之後,相信我們未來的社會一定可以更樂觀和敞亮。秉持一貫「真實性、現場感」的原則,小編只在特別尖銳之處略有「找平」,其餘基本原汁原味。任何觀點,歡迎留言探討。

(張晚林老師)

目錄

一、復興儒學,就是要找回儒學作為「德性之學」的價值

二、科學就像鴉片,上路了就停不下來

三、儒家應該宗教化嗎?

四、心性儒學與政治儒學以及儒學的現代化

五、中西文明發展趨向:德性之學會越來越受重視

六、湖湘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價值

七、中國文化是需要用生命來擔負的

五、中西文明發展趨向:德性之學會越來越受重視

尹:好的,我們關於儒家的話題就先聊這麼多,第二個問題就是聊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差異。為什麼走到1840年以後中西文化就碰撞了?然後一碰撞我們就搞的鼻青臉腫,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接下來中西文化各自的優勢、缺陷,或者說進一步融合也好,衝突也好,以後會怎麼樣發展?或者就從中西文化的差異聊起?

張:中西的文化差異,這也是很大的一個題目,說的人也很多。按照牟宗三的講法,中國文化是向內看,看一個人的德性,而西方文化是向外看,看如何來左右、來宰治這個自然界。你向內看,一個人就是這樣的越看自己的內心,他自己就越反省,甚至越懺悔,那麼他的德性就越高;越向外看他就看到了自然界,他就想解釋這個自然界,甚至想宰治這個自然界——所以西方文化一開始方向就跟我們不同,所以西方文化一開始就追求真理,追求定律,真理就是你不可改變的道理,永遠正確的東西——

尹:就是有非常嚴密的邏輯關係的這樣一些東西。

張:所以你看蘇格拉底他總是要追求美的定義是什麼。到底什麼是善?你給我下定義!你看孔子從來不,別人問什麼是「仁」、什麼是「孝」,問的人不同,他的回答是不一樣的。他為什麼答案不一樣?比如你問我什麼是孝,我看你這個人的生命形態在哪裡,我這麼說才能讓你從你的「入口」進去理解什麼是孝,讓你真正去行孝,在行孝的過程中你就慢慢理解了到底什麼是孝。所以孔子回答孝不是給孝下定義,而是讓你從這樣一個入口進去,你去行孝,在行孝的過程中你去體會孝到底是什麼?而西方人一開始就問到底什麼是「美」?而柏拉圖說美是難以下定義的,所以中國人從來不問什麼是美——

尹:你是說中西文化在源頭上就有差異。

張:西方的源頭一開始就向外,中國的源頭是向內。「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你不要總是向天看,天沒有親人;向內看,看你的德性怎麼樣,你如果德性好上天就會保佑——不要總是指望天來保佑你,你先看你自己,一開始它就告訴你向內,它一直都是這樣,所以中國的知識之學是不發達的,他也沒覺得要發展知識之學——因為中國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而農耕社會無非也就是牽著牛去耕田,插秧、割稻這些東西不需要什麼技術,這個不需要特別的研究,你是農民你長大了你自然就會做了,我也是農民這些東西我也會做。於農耕社會而言,他並不需要太大的知識的投入去研究這個東西。只有到工業社會他才需要,這個火車跑得很快,這個飛機飛得很快——所以我們現在的農業也是技術農業,它不是那個傳統的農業,所以這個就需要知識之學——古代的中國人他沒有感覺有這種需要。

尹:那就是說這也是蠻糾結的一個情況——好像社會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至少西方在發展——

張:梁漱溟他有一個假設,他說如果不是西方列強進來了,如果只是讓中國還是按原來的那個方式發展的話,中國現在還會是原來那個樣子!這是很有可能的,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完全不跟外面交往的話,我們中國人都可能還是老樣子,這是他在《中國文化要義》裡面說的。只是我們現在國門打開了一看,別人是這樣的,我們也可以向他學習一下,所以最後這種寧靜的狀態被破壞了,西方文化進來了,而且吸引力很強。

尹:那就意味著我們以後考慮問題,都要意識到有西方文明這樣一個前置因素的存在,然後重新來構建我們的秩序。不管怎麼說,中西文化好像最後的碰撞或者說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接下來可能會怎麼樣?中西文明的優勢怎麼互補,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誰戰勝誰吧,說的好聽的就是該怎麼融合?

張:誰戰勝誰我覺得沒必要這麼說,我們現在都得到了科學的很多好處,但是科學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雖然說這個高鐵給我們帶來好處,電話給我們帶來好處,但是手機傷了你的眼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各種東西對我們環境的破壞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說:21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

尹:你覺得是不是?有沒有這個信心?

張:我覺得中國文化會扮演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不是說中國文化要戰勝西方文化,也不是說德性之學一定要戰勝技術之學,至少德性之學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接下來一百年之內的趨勢還是可以預測的,再後面那我們就不知道了,我覺得是這樣.。

尹:尤其是阿爾法狗戰勝了李世石,人工智慧不斷的湧現,再到後面可能人都不存在了!

張:科學太發達其實也是有問題的,你什麼東西都讓機器做了,那你人幹什麼?

:對!會帶來一些顛覆性的影響,包括社會結構、倫理、道德等等。

:我們現在基本上不用寫字了,我們讀書的時候還沒有電腦,我們還是要用手寫字的,現在的大學生的字寫得丑的不得了,為什麼?他不需要寫字了,所以我的手機我是手寫的,我不是拼音打的——我是特意用手寫的,平常練習一下免得忘了。所以你看,現代科技讓我們很多東西都喪失了,甚至我們的感情都不那麼美好了,你原來沒有手機、電話的時候,你的女朋友在千里之外,你不知道她現在在幹嘛?你經常寫信互訴衷情,美好的感覺、美好的感情,寫封信給她,她幾天之後又把信拆開來讀很有感覺。那你現在不一樣,現在你在幹什麼拍個照發個微信給你,你看我在幹什麼,都看的很清楚,這些人文的感情都沒有了。我讀李商隱的詩的時候就有這種感慨,現在找不到這種感覺了,「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我們現在哪有一萬重嘛,你到美國去了這視頻電話馬上就可以打了——這就是科技對我們人類的很多美好東西的一種傷害。(5/7未完待續)

嘉賓簡介:張晚林。男,大冶金牛人,1986年畢業於大冶一中。同年考取湖北工業大學(原湖北工學院)食品工程系食品工程專業讀本科,1990年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並於當年7月被分配至湖北黃石南極雪飲料集團公司,從事產品開發工作,在工作之餘自學中國古典文學,並於1997年考入湖北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並獲得學位。同年,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中國哲學博士學位,2003年學制期滿後到湖南科技大學中文系任教,2005年通過畢業答辯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湖南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科技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湘潭市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黑體和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圖片多來自互聯網

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各種觀點歡迎添加四維國學小助手加入群聊或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維國學講談 的精彩文章:

TAG:四維國學講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