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雜談:從二十四節氣淺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自由

雜談:從二十四節氣淺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自由

因為近期要出趟遠門,去大洋的彼岸——美國,也是第一次踏出國門,乘著沒走之前把這篇文章寫完,後面的文章可能得等年後回來才能再寫了。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新年送給大家的一份新年禮物,方正心意是有了,哈哈。

前兩年有一次和同事一起開車回山西,同路幫忙捎個老鄉家的孩子,小姑娘五六歲,大眼睛,長得精靈可愛,剛開始還不太熟悉,不怎麼說話,後來我們便故意找話和她聊天,問她知道山是怎麼來的嗎?結果她豐富弔詭的想像力把我們驚得目瞪口呆。她說世界上原來都是海洋,後來有了魚,是魚把水喝乾了,就露出了山。那魚在山上游不回海里的家了,就哭啊哭的,眼淚就變成了河流,又流到大海里了。我竟然下意識的往山上看去,好像能看到山頂那條淌著眼淚的大魚。後來一路問了她好多問題,她的每個答案都讓我們驚詫不已,雖然很多答案都和吃、喝有關,比如雲吃掉了月亮,吐出了星星等等。但這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確實讓我感到震驚無比。

莊子《逍遙遊》裡面有一段寫肩吾和連叔的對話,肩吾說有個叫接與的狂人說了一些不可信的狂話:「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連叔說不能和眼瞎的人談美景,不能聾子談音律,是只有眼耳有聾瞎嗎?知也有之,心也有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就是說這個神人大水漫天她也不會被溺,太陽曬到石頭融化,山土變焦她也不覺得熱。連叔由此來告知肩吾莫要因為心盲而不相信世間可能存在的奇妙。

人的想像力是與生俱來的,這種自由的思想也是藝術和創新的來源,科學是要講邏輯性的,而文化藝術的創作卻是要打破邏輯性的,需要以思想的自由為基礎。然而獲得自由的前提是認知自己佩戴的枷鎖,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你的枷鎖正是你的認知。

莊子在其開篇《逍遙遊》中,一開始便幻化出「不知其幾千里的鯤,化而為不知其幾千里的鵬」,這種看似超乎瘋狂的想像力正是要打碎我們常規的思維,不被眼睛(眼耳鼻舌身意)所蒙蔽,而能開啟我們的心之眼、童貞之眼去看四海之外的世界。

這套二十四節氣的創作受了莊子這篇文章極大的影響,整個創作的過程也是對這種自由精神的探索和嘗試,比如這個孩子可以舉著太陽在天空飛奔,而不必要擔心會被燙傷(小暑、大暑),可以和山川大地融為一體而不必怕寒冷(小寒、大寒),需要他大的時候可以比太陽還大(小暑),需要他小的時候可以躲在一顆小草下面接露水(白露),飛升不需要翅膀(清明),降落不會被摔傷(小雪)等等。我有自知之明,自己的繪畫技法是很拙劣的,但拙劣的技法並不妨礙對這種自由思想的探索。

自由是相對的,是有邊際的,我們所做的努力就是擴大自由思想的邊際。怎麼去擴大這個邊際?莊子在《人間世》一篇中借用孔子和顏回的對話敘述了「心齋」:「若一志,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聽之以心都不行,因為心有分別,只有聽之以氣,虛而待物才能做到心齋。這裡又說到我們所講的「氣」了。氣就是虛,就是空,這裡也和禪宗的「真空秒有」相契合。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放下,放下那些印記在你腦子裡的常識,放下功利的思想,放空自己。我們可能意識不到空的力量,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無欲則剛的力量。因為空了自己,所以沒有了恐懼和羈絆,沒有了他人的評判和功利的干擾,沒有了這些東西,也就沒有了枷鎖,也就能獲得更大的思想自由。這或許就是佛教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們這個時代繼承了中國古人的很多思想,也吸收了西方的很多知識,如何將這些東西為我所用?更好的發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我想應該是即能走進去探索和挖掘,又能走出來辨別和轉化,習古而不復古,讓我們的思想能始終滌盪在那條自由的不系之舟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山畫畫 的精彩文章:

TAG:簡山畫畫 |